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弘法的时间和道场以及创立宗派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从王荣国、谢重光和黄诚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推断出,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弘法的时长范围在20到40年,而且可以表明,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寺大力弘法,为创立法眼宗奠定了坚实的信众基础,并在抚州崇寿院传承众多法嗣,为法眼宗形成储备了众多人才资源。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江西抚州崇寿院就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或祖庭。
文益禅师(885—958),俗姓鲁,浙江余杭人。7岁出家于新定智通院,20岁受具足戒于越州开元寺。先在福州云游,参长庆慧棱禅师,已有所悟;又至漳州城西地藏院(后名罗汉院)参桂琛禅师,承其法嗣,为青原系下八世。在《景德传灯录》中记有桂琛的嗣法弟子七人,以文益为上首。得法后又与法进等人来到临川(今江西抚州),应州牧之请住崇寿院,“文益出世开法于此多年,诸方学人翕然而至,常不减千计”[1](P310)。可以说,当时的场面很壮观。由于影响巨大,约在李昇建立南唐之初(一说937年后,一说940年),文益即被请到金陵弘法,直至圆寂。从文益禅师的一生来看,他在江西抚州的弘法,不仅为他创宗立派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法眼宗在江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文益禅师参学、弘法的经历来看,参学时间集中在福建参学桂琛禅师;按弘法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两个地方:一是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一是金陵(南京)报恩禅院。根据文益禅师这一经历,假如要推算其在江西抚州临川的弘法时间长短,那么就要确定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禅师和离开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到金陵弘法的时间。文益禅师到金陵弘法的时间基本可以定为南唐之初。问题是文益禅师在福建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和分歧。
关于文益禅师在福建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最早是王荣国提出的,他根据相关史料研究后得出:“照上述记载推算……文益入闽在福州参谒慧棱与桂琛的时间应在梁开平末年至贞明年间。”[2]将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定在梁开平末年(911)至贞明年间(915—921),这一结论当时在学术界就引发挑战,谢重光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考虑到上述这两个因素,我们就可以把文益参桂琛的年代敲定在后梁开平年间至后唐天成初年这一时段的后半截,即大约在后梁贞明二年至后唐同光末(916—925)之间。”[3]按照谢重光的观点,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就要往后推数年了。谢重光的这一观点,王荣国没有接受,他紧接着又写了一篇文章给予回应:
在发现确凿有力的史料之前,笔者坚持《考辨》一文所作的推测:桂琛受请开法闽城地藏院的时间应在 “光化年间前后”,移锡漳州罗汉院的年代大约是 “后梁贞明年间(915-920)或贞明末年,文益参桂琛的时间应在梁开平末年至贞明年间。”[4]
王荣国的这一回应依然是坚持自己开始提出的看法,将文益禅师在福建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定在梁开平末年至贞明年间。
上面两种关于文益禅师在福建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在学术界都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黄诚了解上述两种观点后,又作了进一步查证,他分析说:
据查,梁开平年间为907年4月—911年4月,贞明年间为915年11月—921年4月,若按上述学者之说,则文益禅师参学桂琛年代当在907年—921年之间。据文益禅师《宗门十规论自序》云:“文益幼脱繁笼长闻法要,历参知识,垂三十年。”从文益禅师所云“历参知识,垂三十年”来看,这说明文益禅师参学悟道的总时间应接近三十年,即便是再加上他七岁就出家的时间来推算,不难得知文益禅师参学悟道至多也就是在其三十七岁左后,又据有关资料可知文益禅师生于855年,以此可推算文益禅师三十七岁时悟道,也就完成了“历参知识”的任务,换言之,益禅师参学桂琛当在其三十七岁之前,也就是在892年之前;又以文益禅师卒年七十四岁(958年),僧腊五十五岁来计算,文益禅师应在十九岁左右受戒而取得正式僧人之资格,即便是以此为起点开始参学,再加上历参善知识近30年的时间,可推测其参学桂琛时约为四十九岁左右,也就是904年。可见,文益禅师在892年或904年前后就已经参学悟道,其参学桂琛之时间既非梁开平年间(907—911),又非贞明年间(915—921),故将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的年代认定为开平年间或贞明年间均似有不妥,因此对于文益禅师何时参学桂琛的年代问题,或可作进一步的研究。[5](P63-64)
在这里,黄诚认为:文益禅师参学桂琛之时间既非梁开平年间(907—911),又非贞明年间(915—921),将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的年代认定为开平年间或贞明年间均不妥。这样的话,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的时间最终还是无法确定下来,只能留待以后出现新的文献资料再来证实和确认。
由于学术界对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禅师的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的弘法时间的长短就很难确定。虽然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的弘法时间暂不能确切推定,但大概的时间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从前面三位有代表性的学者的推算看,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的时间就有三个时间段:一是在892年或904年;二是在梁开平年间(907—911);三是在贞明年间(915—921)。而文益禅师离开江西抚州的时间已确定为940年左右,由此我们就可以推测出,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的弘法时间大概20到40年。文益禅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广泛开展弘法活动,为其创立法眼宗奠定了坚实的信众基础。
文益禅师参学桂琛禅师得法后辞别恩师,与法进、绍修结伴同行,本欲前往岭南曹溪,却改变访道路线来到江西抚州。按佛教说,这也是有一定因缘的。江西抚州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下禅河中心,尤其是抚州疏山,这里云集着众多高僧,誉为禅宗二叶三祖师(即匡仁、本寂、文偃)都在此弘法。匡仁承洞山、曹山法嗣,在此弘扬曹洞宗风,并以木刻人首蛇身书有“曹家女”的拐杖迎接天下来学者。在此宣扬曹洞宗风。佛法的昌盛离不开当地大护法的支持和帮助,江西抚州疏山当时就具备这一有利的条件,抚州刺史危全讽(追封为南庭王)就是一位被天下佛教高僧敬为大护法式的人物。他在江西抚州任职近30年,所辖之地,寺庙千余座,仅抚州郡城就有50余座。大凡高僧云游至抚州,就如板上钉钉,不愿离去。由于有这些弘法优势,文益禅师决定留在江西抚州弘法。
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弘法的道场有多处。抚州临川承天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弘法道场。关于这一点,有资料显示,在临川承天寺也曾留下了文益禅师传法的足迹:
《清凉大法眼禅师画像赞并序》云:“至临川承天寺,寺基宏壮,可集万指,而食堂修然,残僧三四辈而已。读旧碑知为大法眼禅师开法之故基也。影堂壁间画像存焉,神宇靖深眉目渊然,而英特之气不没,岂荷负大法提挈四生者,其表故如是耶。”从上述描述,“寺基宏壮,可集万指”,即不难看出文益禅师在临川传播佛法的盛况;也不难想象当时学人对文益禅师的仰慕和敬仰,而“影堂壁间画像存焉,神宇靖深眉目渊然,而英特之气不没”之诗文对文益禅师所作的精彩描写即是极度赞誉的明证。[5](P65)
由此可知,文益禅师在承天寺弘法场面壮观和影响巨大。据说,文益禅师还住持过本寂禅师在江西抚州的道场曹山寺,并留有公案。不过,文益禅师在抚州弘法的道场主要是抚州临川崇寿院,而且在这里的时间最长,因此,对文益禅师创立法眼宗具有决定意义的道场是抚州临川崇寿院。
抚州临川崇寿院(后改名地藏寺)在当时的具体情况很难弄清楚。因为“崇寿院又早废,难考证”[6](P325)。不过,据当地人了解,临川崇寿院地理位置大概在抚州郡城南门,1952年由于建专区医院而销毁。文益禅师到崇寿院来弘法是应州牧邀请,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在佛教典籍中还是在现代佛学著作中都有相似的记载,如在《宋高僧传》中就有,当时他与法进等人“寻游方却抵临川。邦伯命居崇寿,四远之僧求益者不减千计”[7](P788),又如在现代佛教著作中,文益禅师“后至临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之僧求益者不减千记’”[8](P360)。
抚州临川崇寿院是文益禅师开创宗风的一个道场,基本上达成共识。一是认为临川崇寿院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如“文益在第一道场——临川崇寿院,即已开创宗门,而闻名四方”[1](P310),又如“实际上,后来文益禅师开创的法眼宗,即以临川崇寿院为第一道场”[9](P114),再如“云门宗和法眼宗分别由青原行思系下六世文偃和八世文益二人创出。二人早年都曾在江西参学修行有时,其中文益得法后,以江西临川崇寿院为第一道场,开创宗风,闻名天下”[10](P2)。二是认为临川崇寿院是法眼宗的祖庭。如“唐宋时期的佛教由于受到朝廷的重视,行思、道一、怀海、希运、慧疥、本寂、文益、慧南、方会等高僧辈出,禅宗的祖山、祖庭遍布江西。如七祖行思系的吉安青原山净居寺,沩仰宗的宜春仰山栖隐寺,曹洞宗的宜丰洞山普利寺、宜黄曹山宝积寺,法眼宗的抚州崇寿院(地藏寺),黄龙宗的修水黄龙山崇恩寺,杨岐宗的萍乡杨岐山普通寺等等”[11](P3)。这里将临川崇寿院视为法眼宗的祖庭,与江西禅宗其他宗派的祖庭并列。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法眼宗研究》一书中出现了一种似乎有些矛盾的说法。该书前面这么叙述:“最后是文益(885—958),亦系青原一脉,乃罗汉桂琛门下得法弟子,为玄沙师备再传,而在金陵清凉院(今南京清凉山)创立法眼宗。”[5](P49)从这里看,好象法眼宗的创立地点是在金陵清凉院,然而在后面却说:“文益禅师悟道之后,又游历江南丛林,他受临川州牧之请,而住崇寿院开坛说法,在江南大力阐扬南宗禅法,所谓‘住抚州崇寿寺,大振宗风’。”[5](P65)我们知道,文益禅师是先在抚州崇寿院弘法,到940年南唐开国之君李升久仰其名,才亲迎至金陵报恩禅院。然而,这里说“住抚州崇寿院,大振宗风”,那不是已确认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还未到金陵报恩禅院就已开创了法眼宗宗风吗?从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中,不难看出文益禅师开创法眼宗风是在抚州崇寿院,南唐开国之君李昇也是看重文益禅师的法眼宗风才决定迎请文益禅师到金陵清凉院的。
前面说过,文益禅师的弘法地点主要集中在江西抚州和金陵。因此,黄诚将文益的传禅活动区列为临川崇寿院、金陵报恩院、金陵清凉院。这里我们着重论述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的弘法,这是因为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的弘法并成为其开创法眼宗风的重要道场。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的弘法情形,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益禅师开堂说法;二是弟子参学得法。
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开堂说法有两段较详细的记载。一段是这样记述的:
法进禅师等以江表丛林,欲期历览,命文益同往。行至临川,州牧请文益住崇寿院,首先开堂说法于此。开堂说法之日,中坐茶筵未起时,僧正白文益禅师:“四众已围绕和尚法座了也。”益曰:“众人却参真善知识。”少顷升座,僧问:“大众云集,请师举唱。”益曰:“大众。”久立乃曰:“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与大众举一古人方便。珍重!”便下座。子方上座自长庆来,文益举长庆偈问曰:“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子方举拂子,益曰:“恁么会又争得?”子方曰:“和尚尊意如何?”益曰:“唤甚么作万象?”子方曰:“古人不拨万象。”益曰:“万象之中独露身,说甚么拨不拨?”子方豁然悟解,述偈投诚。自是诸方会下,有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则行行如也,禅师微以激发,皆渐而服膺。海参之众,常不减千计。[6](P325)
另一段与前面一段一样,也是采用问答形式记录的:
上堂,大众立久,文益乃谓之曰:“只恁么便散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试说看!若无,又来这里作么?若有,大市里人丛处亦有,何须到这里?诸人各曾看《还源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槃经》诸多策子,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若有,试举看!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有甚么交涉?所以道:微言滞于心首,尝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又作么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么生得正夫,还会么?莫只恁么念策子,有甚么用处?”僧问:“如何披露即得与道相应?”益曰:“汝几时披露即与道不相应?”问:“六处不知音时如何?”益曰:“汝家眷属一群子。”又曰:“作么生会,莫道恁么来问,便是不得。汝道六处不知音,眼处不知音,耳处不知音,若也根本是有,争解无得?古人道:离声色,着声色;离名字,着名字。所以无想天修得,经八万大劫,一朝退堕,诸事俨然,盖为不知根本真实,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如是直到三只果满。他古人犹道,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又道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只劫,也须体究。若如此用多少气力!”僧问:“指即不问,如何是月?”益曰:“阿那个是汝不问底指?”又僧问:“月即不问,如何是指?”益曰:“月。”问:“学人问指,和尚为甚么对月?”益曰:“为汝问指。”[6](P325-326)
这两段提到的文益禅师开堂说法,都发生在抚州崇开堂寿院,内容基本符合法眼宗风。
弟子参学得法也是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弘法的重要情形。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法眼宗风在抚州崇寿院弘扬的必然结果。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弘法时,弟子参学得法的人数很多。在不同的书中,列举的弟子参学得法的名字不一致。我们不妨在这里列举几段相关的叙述:第一段是“德韶、道潜、慧明、绍岩等均得法于文益临川道场”[6](P325)。第二段是“五代末期,有法眼宗始祖之尊的释文益于罗汉院(又名‘地藏院’)释桂琛座下得法后,受抚州州牧之请,住持抚州崇寿院,开堂说法。释德韶国师、释清锡、释绍显等皆在此得法后,遍布江西、福建、浙江等地”[12](P26)。第三段是“文益在临川崇寿院开法很多年,有许多高僧大德均在这里参学得法,如天台德昭国师、泰钦、清耸、永明道潜,金陵报恩慧明、法安慧济、杭州绍岩,等等”[9](P114)。在这三段叙述中,有些参学得法的弟子名字有重复,这些重复的名字可以说都是较突出的人物。
从上述来看,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开创宗风,他不但在这里开堂说法,而且让诸多弟子在这里参学得法。因此可以说,抚州崇寿院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或祖庭。
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院不仅大力弘法,也注重传承法嗣。据《五灯会元》《传法正宗记》资料统计,其传承约183人,据《禅宗宗派源流》末附录传承图统计,则有360余人。法眼文益法嗣中,著名的有天台德韶、清凉泰钦,百丈道恒、净德智筠、永明道潜、永明延寿、灵隐清耸、报恩慧明、报慈行言、报恩法安、归宗策真等。在这些传承法嗣中,涉及江西的弟子众多,著名的有归宗义柔和策真、百丈道恒、崇寿契稠、云居清锡、罗汉智依、宜黄黄山良匡、永修同安寺绍显、庐山栖贤慧圆、波阳荐福绍明、上高上蓝院守讷、黎川覆船、庐山大林寺僧遁等,主要分布在抚州、南昌、九江、宜春等地。文益禅师在这些地市传承法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洪州一地就有九位法眼宗禅师。因而洪州又成为法眼宗传播的一大重镇,这绝非一种偶然性现象,乃是禅宗历史发展与文化环境共同成合力所致的必然性产物”[5](P158)。洪州的范围基本属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说,南昌已成为法眼宗法嗣弘传的一个重要地区。文益禅师传承法嗣,其他地方与南昌相比差距不会很大。
文益禅师在江西的传承法嗣记载较多,这里不妨按照参学得法和弘法区域罗列数人。在江西抚州参学得法,又在江西弘法的传承法嗣主要有:
义柔,于临川从文益得法后,受南康军知军之请住持庐山归宗寺。传法弟子有庐山罗汉寺行林、天童山新、天童清简、功臣觉轲等。[6](P327)
百丈道恒(916—991),出家于洪州百丈大智院,从文益得法后,住持奉新百丈山至圆寂。在《五灯会元》卷十中记有,僧问:“如何是百丈境?”师曰:“何似云居?”问:“如何是百丈为人一句?”师曰:“若到诸方,须问过。”乃曰:“实是无事,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这里?古人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且作么生是心空?不是那里闭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识想解。上座要会心空么,但且识心,便见心空。所以道,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三世体空,且不是木头也。所以古人道,心空见法王。还见法王么?也只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好。珍重!”[6](P343)传法弟子有:庐山栖贤寺澄浞、万寿德兴、绍兴云门永禅师。
云居道齐(929—997),俗姓金,洪州人,从泰钦受法子,上高县上兰护国院,受师命主该院经藏。后住持永修云居山真如寺达20年之久。于此著《语要搜玄》和《拈古代别》等,盛行于丛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九月集众遗诫,安然而逝于云居。传法弟子有:云居契瑰、灵隐文胜、大梅居煦等七人。
清锡,生卒年不明,泉州人,于抚州师事文益,住永修县云居山。清锡禅师将法眼禅法思想传入云居,对南方禅学作出了一大贡献。法嗣有:台州般若从进禅师、越州清化志超禅师。
大智道常(?—991),先在百丈山从照明禅师出家,后参文益禅师。在文益处有了悟道因缘而获得悟法契机。道常在文益处悟道而名声大振,故其为百丈山僧众请归并担当十一世住持,而使学人前往参学者络绎不绝。由于道常禅师常居于洪州百丈山,学修并进,四处传法,对江南洪州一带的禅法产生过一定影响。
法施策真(?—979),曹州人,俗姓曹氏,本名慧超。曾参学于清凉文益处而获得开悟。初住于庐山余家峰,后被请住入庐山归宗寺。
在江西抚州参学得法,赴江西以外弘法的传承法嗣主要有:
德韶(891—972),俗姓陈,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人。十七岁依本州岛归龙寺受业,十八岁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开元寺。后唐同光(923—925)中,游方各地,遍参五十四善知识,皆法缘未契。最后至临川,谒法眼,“眼一见深器之”。德韶闻文益“是曹溪一滴水”而豁然开悟,平生凝滞,涣然冰释。……他曾劝钱傲遣使至新罗国,写回散落于海外的天台典籍,使之重新盛行于世。德韶之弟子甚众,最著名者达五十八人之多,有永明延寿、报恩绍安、普门希辨、五云志逢等。兴建智者道场数十所,对禅宗在江浙的建树和天台的复兴,都起过重要作用。《景德传灯录》说文益的法嗣有六十三人,以天台德韶为首座。[6](P429)
清耸(?—948),福州人,于临川从文益得法,住明州四明山卓庵,节度使钱亿执弟子礼。忠懿王命于临安两处开法。后住持杭州灵隐上寺,署号了悟禅师。传法弟子有:支提辩隆、光孝道端、功臣道慈等8人。
泰钦法灯(910—974),河北魏府人。于临川从文益得法后,初住洪州双林院,留有说法开示。在开堂日,僧问:“如何是双林境?”师曰:“画也画不成。”又问:“一佛出世,震动乾坤。和尚出世,震动何方?”师曰:“甚么处见震动?”次迁上高县上蓝护国院。两地开法,海众归之,皆曰“敏匠”。[7](P127-128)再迁金陵龙光院。文益逝后,继师法席,入主金陵清凉寺。南唐后主李煜尝问道于泰钦。传法弟子有云居道齐。
报恩慧明禅师(895—975),俗姓蒋,幼年出家,三学精炼,南游于闽越,莫契本心。后至临川谒法眼,师资道合,寻回鄞水大梅山庵居。
报恩法安(?—967),太和人,为清凉文益法嗣。初住曹山崇寿院,学人云集。在《五灯会元》卷十记载,上堂说:“夫佛性亘古亘今,未尝不现前。诸上座,一切时中,咸承此威光,须具大信根,荷担得起始得。不见佛赞猛利底人堪为器用,亦不他向善,久修净业者,要似他广额凶屠,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直须凭么始得。所以长者道,如将梵位直援凡庸。”[8](P78)先至抚州曹山寺,师事文益,随师到崇寿院,后又随师到金陵。
章义道钦(?—958),太原人,清凉文益法嗣。初住庐山栖贤。在《五灯会元》卷十中记载,上堂:“道速乎哉,触事而真。圣遗乎哉,体之则神。我寻常示汝,何不向衣钵下坐地,直下参取,须要上来,讨个什么?既上来,我即事不获已,便举古德少许方便,抖擞些子龟毛兔角,解落向汝。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里、三门下、寮舍里参取好。还有会处也未?若有会处,试说看。与上座证明。”[8](P121)于抚州师事文益,然后随师到金陵钟山章义道场,成为金陵区域内法眼一派重要的传播者。
智筠达观(906—969),河中府(山西永济)王氏子。初住庐山栖贤寺,开始传道生涯。在《五灯会元》卷十中记载,上堂:“从上诸圣方便门不少,大抵祇要诸仁者有个见处。然虽未见,且不参差一丝发许,诸仁者亦未尝违背一丝发许。何以故?炬赫地显露,如今便会取,更不费一毫气力。还省要么?设道毗卢有师,法身有主,斯乃抑扬,对机施舍,诸仁者作么生会对底道理?若也会,且莫嫌他佛语,莫重祖师,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8](P235)于抚州师事文益,后随师到金陵,住持净德院。
契稠(958—992),福建泉州人。参文益于临川崇寿院得印可。后继师主崇寿。在《五灯会元》卷十中记载其说法,上堂曰:“大众欲知佛性义,当视时节因缘。……第一义现成,何劳更观?凭么显明得佛性常照,一切法常住。若见有法常住,犹未是法之真源。作么生是法之真源?上座不见古人道,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还有一法为意解么?古人有如是大事因缘,依而行之即是,何劳长劳多说。”[8](P318)传法弟子有净土惟素、泉州云台山令岑、杭州资国院圆山主等3人。940年文益被南唐君主迎往金陵报恩寺后,契稠奉命升为抚州崇寿院方丈,大传法系。
文益禅师在江西传承法嗣的主要人物,不管他们是在江西弘法,还是赴外地传教,都为禅宗内部培育了一大批禅学一流人才。据统计,文益禅师门下有法嗣63人,各为一方师,且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具有了学派的基础,这是宗派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文益禅师与其门徒一道广传佛法和四处流动,故在传播禅法的实际活动中则容易形成较为集中的禅僧群体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乃至于形成宗派而对禅宗或佛教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5](P68)在禅宗典籍中,对文益禅师传承法嗣说法不一,他在江西的传承法嗣也就无法全面统计,但是绝对数量应不少,并且都是弘法的骨干分子,为法眼宗风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说文益禅师在江西传承的众多法嗣都是参学得法于抚州崇寿院,那么可以说江西抚州崇寿院就是法眼宗形成的后备人才摇篮。
综上所述,江西抚州尤其临川崇寿院,与文益禅师有着殊胜的因缘。文益禅师在这里的弘法时长大致20—40年,进行了广泛的弘法活动,为创立法眼宗奠定了坚实的信众基础。文益禅师不但在这里开堂说法,而且让诸多弟子在这里参学得法,为法眼宗形成储备了众多人才资源。因此可以说,江西抚州崇寿院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或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