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评价的研究进展与述评

2018-12-12 06:57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分析

物有所值(VFM)评价作为PPP项目的评价标准,在我国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2008—2017年间收录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266篇PPP项目VFM研究的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外VFM研究的现状、演进与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国内外VFM研究的发文量呈先低后高的阶段性特点;国外的研究较为完整,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PSC测算法的优化及VFM关键因素分析等;国内的研究主题集中,共现网络重叠度较高,前沿分支较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VFM评价方法的适用性、PPP项目特性对VFM的影响及PSC测算法的引进。未来国内VFM研究方向应为:针对区域差异和行业特征设置VFM评价标准;开展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研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VFM评价理念。

一、引 言

2014年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共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从本质上看,PPP模式(项目)是一种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与长期合作,实现项目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其中物有所值(VFM)是评价政府采购行为和采购结果成功与否的关键。遵循国外PPP项目均进行VFM评价的国际惯例,2015年1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号),要求国内拟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均需在项目识别阶段开展VFM评价。为满足这一政策要求,国内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VFM评价问题,但由于中国PPP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学界对VFM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价机制等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导致了实操层面开展VFM评价时形式化问题比较严重,未达到真正实现项目VFM的目标。因此,如何从VFM评价的核心理念入手,梳理国内外VFM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制定符合中国PPP模式发展阶段的VFM评价方法,是中国PPP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以2008—2017年收录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PPP项目VFM研究的论文为样本,使用CiteSpaceⅤ软件,对国内外VFM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与前沿热点进行梳理,为中国PPP项目VFM研究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库。检索时以“PPP项目VFM”为检索主题,文献来源设为:期刊,检索年限设为:2008—2017年,检索条件为“精确”,操作时间为:2018年3月6日。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本文采用Shang Zhang的三阶段的文献检索框架[1],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筛选,最终筛选出高质量论文266篇,其中:中文171篇,外文95篇。

本文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Ⅴ对样本进行信息挖掘与计量分析,显示物有所值(VFM)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结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1)对文献的关键词、突现词、期刊、作者、机构等进行统计并绘制网络图谱;(2)使用中心度和频次两个指标评价网络图谱中的重要节点;(3)分析了物有所值(VFM)研究的演化路径;(4)梳理了物有所值(VFM)的研究热点。

三、国内外期刊中物有所值研究现状分析

(一)论文发文量统计

近十年间,国内外期刊关于物有所值(VFM)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和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与国际期刊中物有所值研究的发文量变化趋势图

现有数据表明:国内物有所值(VFM)研究的发文数量在2008—2014年间呈现出小幅增长趋势。从2014年开始,发文量呈现跳跃式增长。2016年达到发文量峰值(80篇),2017年发文量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发文趋势与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PPP模式的阶段性特征高度一致。

同一时期国际期刊关于物有所值(VFM)研究的论文数则呈现出增长—下降—增长的态势:2008—2010年间国际期刊关于物有所值(VFM)研究的论文数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0—2015年间发文量有所下降,但到2015—2017年期间发文量又迅速上升,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二)被引文献的期刊分布

将时间切割设置为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检索词和标识符,节点类型选择Cited Journal,以TOP10为阀值,其余时段切割值由线性插值赋值,可得到高被引期刊列表,如表1所示。从发表期刊的类型可知,当前物有所值(VF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管理和经济学领域。

表1 物有所值(VFM)文献高被引期刊

(三)文献作者群体分析

时间切割设置为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检索词和标识符,节点类型选择Author,以TOP30为阀值,其余时段切割值由线性插值赋值,可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结果表明:国际上引领前沿的前七位作者是ANONYMOUS、 袁竞峰、AKINTOYE A、BALL R、HEALD D、HM T,QUIGGIN J。国内在物有所值(VFM)领域清华大学的王守清发文量最多,其次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胡振,东南大学的袁竞峰、李启明、杜静,天津理工大学的尹贻林,等等。

四、国内外物有所值(VFM)研究主题辨析

(一)国内外研究主题的演化进程分析

国外研究主题演化进程。分析国外物有所值(VFM)关键词时间视图(图2)可知,其研究主题的演化呈现以下特点:(1)2008—2010年处于研究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高频关键词较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较为复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value for money” “risk allocation”这三个关键词具有很强的中心度,是该领域研究热点。(2)2011—2014年处于研究的繁荣时期。研究主题多样,共现网络复合发散。对关键词列表分析可知,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关键成功因素、项目融资、基础设施、治理能力等方面。(3)2015—2017年研究进入分支拓展阶段。关键词表现出中心度较小且数量较少的特征,该时期主要关键词为“项目”。由于PPP项目在盈利性、风险因素、服务周期、竞争条件、建造特点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对实现VFM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项目”特性的研究成为该时期的热点,其中涉及最多的一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业。

国内研究主题演化进程。分析国内物有所值(VFM)关键词时间视图(图3)可知,其研究主题的演化呈现以下特点:(1)2008—2012年间,国内物有所值(VFM)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题集中在物有所值(VFM)的概念引入。其中:“PPP”、“物有所值(VFM)”、“PSC”三个关键词具有较强的中心度,是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2)2013—2014年间,国内物有所值(VFM)研究出现了短暂停滞期,共现词图谱中没有出现中心度较大的关键词。(3)2015—2017年间,国内物有所值(VFM)研究进入繁荣时期。由于这一阶段国家开始大力推进PPP模式,研究主题呈现出了复合发散的特点。如:对PPP项目的特性分析,对项目财政承受力问题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成本测算,等等。研究重点开始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评价转换。

图2 国外物有所值(VFM)关键词时间视图

(二)物有所值研究的热点主题辨析

图3 国内物有所值(VFM)关键词时间视图

国外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综合国外物有所值(VFM)网络图谱聚类和热点关键词可知,国外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物有所值(VFM)评价研究。这一主题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30次)、Value for Money(18次)、Life cycl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4次)、Management(9次)。这些关键词表明物有所值 (VFM)评价是PPP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方法。Grimsey和Lewis总结国外一些重要的研究报告发现,相比于传统采购模式而言,由于PPP模式的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整个生命周期,其在成本和时间控制上具有优势,且成本优势更显著,保证其最终实现物有所值(VFM)。[2]全生命周期VFM评价是另一个研究热点。Hu在对日本PPP项目物有所值(VFM)评价的分析中指出,由于事前评价所用数据的估算和折现率的选取相对比较保守,使得事后评价的VFM平均值 (30.68%)显著大于事前评价结果 (7.88%)。[3]Qingbin Cui构建了事后物有所值(VFM)评估框架,对流程及算法进行了改进,以确保物有所值(VFM)评价适用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4]基于微观层面的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Grimsey和Lewis在比较了世界各国PPP模式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四种典型方法:一是全面费用效益评价法;二是招标邀请前的PSC-PPP评价法;三是UK-style PSC-PPP对比评价法;四是竞争性招标法。其中,处于PPP模式发展最高阶段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采用PSC-PPP方法计算VFM值,并在项目的决策、招投标阶段,都以PSC值作为判断基准。美国主要使用UK-style PSC-PPP对比评价法。日本、荷兰等国使用招标邀请前的PSC-PPP评价法。法国、新加坡等国使用竞争性招标法。德国使用全面费用效益评价法。印度主要使用VFM的定性评价方法,并在采购阶段根据响应文件的技术和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判断。[5]

二是PSC测算法的优化。这一主题包含了risk allocation(10次)、cost(6次)、 public sector investment(4次)、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3次)、Public sector comparator(2次)、discount rate(2次)等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表明学界从公共部门投资、交易成本、风险分担、折现率等角度对PSC(Public Sector Comparator,PSC)测算法进行了研究。PSC测算法是国际通用的VFM定量分析法。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项目决策、招投标阶段的许多判断方法都以PSC为基准。PSC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交通设施、水利水电设施、体育场馆、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由于PSC值计算复杂,尤其在折现率、风险分担、竞争中立等方面的假设至关重要,因此优化测算方法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Grout研究了PSC的计算方法,对项目折现率的计算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6]Grimsey对PSC中风险成本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5]

三是物有所值(VFM)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这一研究主题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Risk(9次)、finance(9次)、Governance(5次)、Service(5次)、Contract(5次)、Policy(5次)、critical success factor(3次)。这些关键词表明风险分担、项目的可融资性、合同设定、政府监管能力等是影响PPP项目VFM的关键成功因素。Collins Ameyaw研究了PPP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VFM驱动因素、VFM抑制因素。[7]Cheung等在识别VFM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香港和澳大利亚的PPP项目进行了调研,发现排名前五位的影响因素:高效的风险分担、产品规范选择、投标竞争、社会资本部门管理技能、社会资本部门技术创新,在香港与澳大利亚两地区类似,而其中的社会资本部门技术创新在英国的排名靠后,但高效的风险分担、产品规范选择两个因素在所有国家(地区)中普遍排位靠前。[8]Hu等对日本政府公开的207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VFM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公共部门、项目盈利性、独立性水平和投资规模四个方面。[3]Philippe Burger和Ian Hawkesworth通过对20个国家的调研发现,在实践中阻碍实现最大物有所值的因素是偏向TIP(traditional infrastructure procure-ment)的激励机制。[9]Santandrea,M通过对706个英国PFI的综合数据分析指出,PFI政策变革需要更多的股权持有者参与,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到市场集中度风险这些可能会对项目的物有所值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10]

国内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一是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这一主题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PPP模式(64次)、PPP项目(23次)、物有所值评价(11次)、评价方法(4次)、PFI模式(3次)、评价程序(2次)等。这些关键词表明国内学者在关注VFM评价方法的同时,开始从项目的开发模式、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角度,研究其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诸大建、熊伟研究指出PPP模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对应不同的VFM评价体系。由于PPP1.0主要是以融资为目的,PPP2.0以效率为目的,PPP3.0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项目VFM评价应从Value for Money转向Value for People。[11]李开孟、伍迪基于PPP模式的目标和功能定位,划分了三代PPP模式。指出只有第一代PFI模式适合采用VFM评价方法。[12]赵津禾基于中国改革路径选择将PPP项目进行了分类,指出基于供应侧效率路径的PFI模式适合VFM评价,而融资路径的BOT模式,应选择传统项目评价方法。[13]

二是项目行业特性对物有所值(VFM)的影响分析。这一研究主题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基础设施(20次)、影响因素(7次)、案例分析(4次)、指标体系(4次)、高速公路(2次)、城市水生态(2次)、污水处理(2次)、医疗卫生(2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次)、投资效率(2次)。当前中国PPP模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PPP项目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需求差异性显著。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不同行业PPP项目的VFM评价问题。如:陈然然、丰景春、薛松针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特点,给出污水处理项目中物有所值(VFM)的组成部分及计算方法。[14]杜静、吴洪樾结合行业特点,给出轨道交通物有所值(VFM)定性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15]王盈盈、王守清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例,建立实用性的物有所值(VFM)评价体系。[16]罗涛、李晓鹏根据我国城市水生态PPP项目的特点,构建了适用于城市水生态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17]胡振对国内外PFI项目进行总结发现,BOT偏重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大型的能源、电力和交通;PFI模式适用于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学校、医院和监狱等。[18]

三是PSC值测算法的引进。这一研究主题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定量评价(22次)、PSC(9次)、全生命周期成本(8次)、风险量化(8次)、风险分担(6次)。PSC值测算法是在假定采用PPP模式与政府传统投资方式产出绩效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方净成本的现值(PPP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值)进行比较,来判断PPP模式能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其测算的核心内容包括:参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国内学者已对PSC值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如:李佳嵘、王守清通过对比可研中的财务分析,引入VFM评价体系和PSC计算方法,构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VFM评价机制。[19]申玉玉、杜静详细分析了VFM的构成要素PSC和LCC。[20]常雅楠、王松江采用三角模糊数和集值统计的方法,对PPP项目风险的损失大小和出现概率进行了评估,详细分析PSC和LCC的组成,构建了物有所值(VFM)评价模型。[21]

五、国内外物有所值(VFM)研究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国内外VFM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国外物有所值(VFM)研究网络较为完整,既有作为知识基础的关键节点文献,又有体现发展脉络的共引连线,为后续物有所值(VFM)研究的知识、理论的延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学界对物有所值(VF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VFM评价的可靠性上,如改进VFM中各项变量的计算方法、改进评价流程等问题。国内物有所值(VFM)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网络相对完整,但共现网络过于集中,缺乏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延伸。已有的研究主要对VFM概念和国外PSC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VFM评价在我国PPP项目决策中的可行性问题,大部分研究仅将物有所值(VFM)看作一种项目决策的评价方法。

第二,国外物有所值(VFM)评价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测算,当前的研究重点已从项目的事前评价向事后评价转移。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事前判断,验证PPP模式的适用性问题。

第三,国外的物有所值(VFM)评价多建立在复杂的计算模型与充分的历史经验数据之上,主要关注VFM中各项变量的计算方法、改进评价流程等问题。国内VFM评价还处于引进和吸收阶段,由于缺乏项目基础数据的积累,评价方法多以定性评价为主。

第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国外物有所值(VFM)评价重视从社会维度对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国内主要以经济效益(成本)为主,对社会效益,如公益性、福利性、环境等因素关注较少。针对项目特性的VFM定性评价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六、结 语

本文以2008—2017年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266篇PPP项目物有所值(VFM)研究的论文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的演化进程、热点与前沿主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学界对物有所值(VFM)研究进行了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对推进我国物有所值(VFM)评价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我国PPP模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国特色的物有所值(VFM)评价研究:第一,针对大类行业特征设置不同的VFM评价标准;第二,根据项目在识别、准备、采购和执行移交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第三,推广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物有所值(VFM)评价理念,逐渐从以经济为核心的评价理念向社会、经济、环境为核心的多元平衡的评价理念转变,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评价分析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