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下的天然气贸易态势及中国对策分析

2018-12-12 06:57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全球化天然气贸易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出:发展清洁型能源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而天然气作为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型能源,已成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随着美国对“全球化战略”的再定义和全球天然气消费的不断增长,基于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天然气国际贸易态势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正确认识和处理跨新型大国间关系和跨国间的天然气贸易流转,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引 言

能源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发展清洁型能源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中国应加快建立和健全新型能源供给体系,同时打造合作共赢的国际贸易格局,推进清洁型能源的快速发展[1]。此外,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了要合各国之力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应响应国际号召,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提升中国在世界新型能源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

天然气作为一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型能源,已成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逐年提升,导致天然气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而引起全球就天然气贸易展开大国之间的博弈。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跨国间的天然气流转和消耗,以及对天然气的国际贸易态势进行研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天然气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

能源是世界各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前提之一,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会逐步提升,换言之,能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之一[2]。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区政府逐步获得了较大的事权以及财权。但是,实现财政分权之后,地方政府取得了较大的自主权,为了追求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3]。

由美国经济学家G.Grossman和A.Kureger提出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描述了一国经济的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在无政府力量介入的情形下,一国经济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会带动能源消耗剧烈增长,而能源的消耗也能反作用于经济。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该国的居民和政府会逐步关注能源消耗的质而非量。其原因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便开始追求长远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及大量消耗不可生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良性转变[4]。

从一国的经济结构角度来看,当一国的产业由农业向工业转变时,其能源消耗会急剧上涨。但是,该国经济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发生产业结构转变,会出现以能源污染为特征的重工业向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第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二产业所用的能源也会从传统型能源向清洁型能源转变,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内在要求。但是,若这一经济结构转变并未发生,各大产业也依然重点使用污染严重的传统型能源,则这种粗狂式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也势必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进而遏制该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从经济结构转变以及清洁型能源发展导向的角度来看,中国也已经面临这一考验。

图1 1994—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万吨标准煤)

从一国的政府层面来看,尽管短期内国家政策不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总体趋势,但可以改变其形状或细节[5]。在中长期内,随着经济增长到一个临界点,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势必会关注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而此时的政府亦会改变其发展方针,逐步将清洁型能源替代传统型能源。如图1所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虽然是持续上涨的,但是其传统能源煤炭和石油(污染型能源)的消费总量是处于下降态势的,天然气等新型能源(清洁型能源)的消费量呈直线上涨态势,这无疑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6]。2016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耗量的比重为24%左右,而同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不到7%,其天然气消费量明显低于世界水平。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仍然是主要的消费能源[7]。因此,为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从中国近二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图中也可看出,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快速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将来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枯竭,天然气等新型能源势必会逐步取代传统型能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8]。

三、大国博弈下的天然气贸易态势分析

(一)美国“全球”战略的再定义

毋庸置疑,全球化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国博弈下的一种必然结果。现阶段就美国而言,对特朗普新政的争论已成为学界热点。很多人认为,特朗普的独断专行处事风格以及治国理念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逆全球化”的一种趋势[9]。而另外有人指出,特朗普的观念与全球化并不冲突,他是在强调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并不是单纯的“交易”,这在推动一系列政策出台的同时,也将从理论方面对全球化做出概念诠释。多边贸易协定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贸易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而建立的经济组织,而特朗普对此的态度却是较为保守。他在国情咨文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都提出了中国是美国在价值观层面强有力的对手,为此美国会利用知识产权上的优势制定一系列规则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征税,而这些都是特朗普支持美国经济立于全球化浪潮的有力证据[10]。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更多的是否定现有的全球化模式,而非全盘否定全球化。现在美国的态度并不是反对全球化而是为了防止世界话语权的转移而做出一系列防护措施,它自身是支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美国正试图通过“引流”的方式改革既有的全球体系,前任总统奥巴马对待中国的态度是“再平衡”政策,而现任的特朗普将目标锁定在中国经济体的崛起,试图制定一系列政策限制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特朗普和过去的美国政府目的是相近的,但是观念上有着显著区别。因此,特朗普正试图修正现有的“全球化”战略,专项“狙击”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11]。

(二)美国限制中俄发展的天然气“两步走”战略

美国“全球化“战略的再定义实质是对中国崛起的限制,从这点来看,特朗普新政势必会压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特朗普政府跟以往政府的做法有所区别,往届政府对中国的限制往往是战略上的限制,是经济的全面封锁,而特朗普政府则是对中国经济的专项“狙击”,这从特朗普调整对中国的贸易关税就可看出。特朗普对中国经济的限制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调整对中国的关税,限制中国出口贸易,但是这不是本文重点,故不予详细讨论;其二是通过天然气战略来限制中国的天然气进口。

从天然气这一全球贸易来看,其主要参与者分别是中国、俄罗斯、欧盟、中亚以及美国等。而其中,美国则是天然气贸易态势的主导者,而欧盟在对中问题上,往往保持中立,故将其刨除。因此,本文将重点对中国、俄罗斯、中亚以及美国这一贸易圈进行重点分析。

美国天然气“两步走”战略其实是分两步来实现对中国能源进口的限制。首先,美国会打击能源大国俄罗斯的经济,其目的是让俄罗斯经济陷入崩盘,甚至让其无法左右天然气贸易的态势。从前两年美国政府的作为来看,确实是这么做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俄罗斯的经济濒临崩溃。但是,这一阴谋也因为中国对俄罗斯的援助之举而随之破产[12]。其次,在完成对俄罗斯的压制之后,美国就会通过控制中亚天然气的供给量进而实现暗中操纵价格的目的,天然气进口大国的中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两步走”战略的步骤无法颠倒,如若直接调高天然气的价格,势必会让中亚和俄罗斯受益,而美国则无法受益,这与特朗普的利己主义不符。众所周知,中国天然气主要进口来源就是俄罗斯和中亚,尤其是从2010年之后,由于俄罗斯受到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双向封锁,导致其天然气成本高于中亚各国,中国对中亚的天然气进口依赖度逐步提升[13],详见表1。因此,只有在先行压制了中国的盟友俄罗斯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第二步战略,通过控制中亚局部天然气市场,来影响中国天然气的进口。

表1 2010—2015年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进口情况表 (单位:十亿立方米)

(三)美国主导的中南亚区域天然气市场措施

众所周知,中亚是天然气极其富裕的地区,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部分学者发出了“得中亚者便可控制整个能源市场”的呼声,可能有些许夸张,但是也不无道理。近二十年围绕着中亚地区发生的各个战争,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控制能源。同时,无可争议的是:在中亚地区美国已经占据了主导权,而中亚天然气出口大国的各项天然气贸易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都需得到美国的“默许”。

CASA-1000和TAPI这两个项目就是美国所主导的两条能源通道,它们分别通向中亚与南亚,“旨在”解决亚洲地区天然气分布不均匀的缺陷,让中亚的天然气得以运往国外。这两条线路表面看是地区能源供给网,但其实是美国霸权影响下的产物。尽管这一战略措施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正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中亚地区的天然气出口举措,进而挑起“天然气贸易战”来限制中俄的同盟及其发展。

(四)中俄两国应对美国“天然气贸易战”的措施

美国页岩气正在以液化天然气(LNG)的形式进入欧洲市场,并已获利。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受到的地缘政治风险较小,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已经高达1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气的供求平衡,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由此可见,美国已把液化天然气作为遏制俄罗斯的方式。

如上述分析,俄罗斯是天然气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其对天然气出口的依赖度较高。而美国限制中俄发展的天然气“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打压油气价格来影响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贸易,这对俄罗斯的打击是巨大的。卓四清等的研究显示,国际油气价格同俄罗斯卢布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较强的左右尾部相依关系,换言之,俄罗斯汇率的大幅震荡很大程度上是由油气价格剧烈波动引起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美国正在将加大本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和控制中亚天然气出口作为遏制俄罗斯的方式。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正在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进入欧洲市场,其目的之一就是挤出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此外,美国也在控制着中亚各国的天然气出口量,打压天然气价格,降低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贸易额。这两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供求平衡,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由此可见,美国正在遏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引起“卢布崩盘”的幕后黑手之一。对此,中国选择与俄罗斯共同进退,以比市场价较高的协议价格大量进口俄罗斯的油气,进而支撑俄罗斯的汇率和经济。这一措施也卓有成效,让美国的意图破产。

四、大国博弈下应对天然气贸易态势的对策建议

(一)调节新型大国关系,促进引领国际油气合作

国际天然气贸易态势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它的整体方向是合作共赢,因此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话题。国家安全成为影响天然气贸易的重要问题,是集体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美俄三国间关系的调节将对全球天然气贸易态势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三者关于油气方面的地缘政治将由零和博弈向非零合作转变。此外,中美俄三国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有利于加强对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的限制。而随着美国与俄罗斯、欧佩克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重心逐步转移至亚太市场,中美俄三国间天然气贸易势必会成为国际的新亮点,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合作,促进进口多元化

天然气合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政治关系、资源供应期、方案可行性等,仅管道埋设的问题就要从地形和铺设路线上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短时间内液化天然气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中国在中亚、俄罗斯等国家的能源合作上做法更加现实理智。“一路一带”是现在中国极力推进的贸易政策,主张重现丝绸之路时的经济繁荣景象,以物易物的经济互投会成为另一个经济全球化下的产物。在中长期内,中国应积极融入亚洲国家以日韩为首的天然气合作团队中,积极创新天然气开采技术使中国有机会加入天然气进口国集团中。

进口来源的稳定和多元化能够保证天然气长时间的供应安全,因此在天然气进口国的选择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应该培养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贸易关系,建立天然气供应网;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现在局势稳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在东盟的影响,因此为了留住中缅的天然气线路,应该通过签订长期合约来避免美国干预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推进亚太天然气贸易自主,领导亚太国家贸易体系规则化

一直以来亚太地区天然气价格受到外界影响,变动幅度大且缺乏自主定价的灵活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组织建立亚太地区天然气贸易市场,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贸易规则让各国能够掌握主动权,实现价格透明。

中国在天然气市场中身兼多职,既是第二大进口国,拥有多方位的进口线路,线路之长足以使中国担当起打造亚洲区域性天然气贸易中心的任务,并有能力推动贸易规则的制定。而这一能源供给中心的建立将会进一步完善液化和汽化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实现短更广领域的天然气跨区域流通目标,从而实现贸易的自主化。可以在贸易过程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认知度,充分开发货币结算功能的附属领域。推进贸易体系的建立过程也是以人民币为核算工具的价格体系的建立过程,这样可以实现各国定价基点相近,同时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

(四)完善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放宽政府对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控制

“垄断、供应及价格”是目前制约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三大瓶颈。天然气既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商品,因此需要优化天然气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天然气进口价格能够真实反应天然气的市场价值,与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需求或者石油等替代能源相挂钩。

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上中下游均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家垄断实行一体化运营,长此以往进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国内应该深化中国油气市场改革,适时开放天然气进口权,允许符合资质的非国有资本进入中国天然气市场。采用拆分中上游,上游引入竞争机制、中游采用垄断性管输定价、下游采用竞争的销售定价的策略,深入优化天然气市场结构。虽然天然气价格机制已经从原来的“一气一价”过渡到“市场净回值”机制,资源供应端呈现出多元化局面,但是销售端依然存在企业垄断、行政干预、基础设施紧缺等问题,需要持续优化行政、市场与价格的关系,完善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

猜你喜欢
全球化天然气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贸易统计
全球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