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阿莎”文化价值挖掘与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2018-02-11 13:27吴佳妮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歌苗族文化

吴佳妮

(贵州师范大学 博物馆,贵州·贵阳 550001)

在苗族浩瀚奇丽的文化体系中,神话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苗族神话来源于先民的宗教、思维、审美乃至日常生活方式的反映,历经岁月沉淀,已成为其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在苗族多神崇拜的记忆里,曾经出现了无数鲜活的神的形象、图腾和故事,据统计,苗族各支系的神祇多达690多个。[1]今天的苗族村寨中,依然流传着有关雄讲、雷公、蝴蝶妈妈、府方、妞香、杨亚、亚鲁等神、人神话叙事诗和古歌,这些神祇多以创世神、英雄神、男性神的形象出现,为苗民所熟知。在众多充满了奇幻想象的神话中,有一首关于美丽动人,勇敢善良的苗族姑娘“仰阿莎”的古歌,至今仍在黔东南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剑河、台江、凯里、榕江、从江、施秉等16个县市传唱。古歌中的“仰阿莎”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和善良、她对爱情至真至纯、勇往直前的执着追求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仰阿莎”是苗族崇拜的美神。

一、“仰阿莎”文化概述

(一)“仰阿莎”的传说

“仰阿莎”是苗语,又称“仰婀莎”“仰欧色”“仰欧瑟”等,苗语意为清水姑娘。民间流传至今的古歌口传版本众多,故事中除了主人公“仰阿莎”形象比较一致外,其他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不尽相同,文化工作者为此走村串寨,进行了深入的整理、搜集和记录,在综合了较有代表性的数十个版本后,形成了一个情节较为统一的故事:天地孕育的女儿仰阿莎,从水井诞生,她先嫁与太阳,太阳追求名利,将她冷落,让她独守空房六年。仰阿莎后与月亮产生爱情,从而引发了太阳和月亮的一场大纠纷。后来,经过理老的调解,月亮愿用半壁江山和三船金银相换,最终与仰阿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二)“仰阿莎”文化研究的缘起

“仰阿莎”作为苗族经典的神话叙事古歌,世代传承于贵州黔东南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四乡八寨,被称为苗族“最美丽的歌”,是其婚庆以及其他重要节日里所唱的“大歌”,有的苗族支系还有严格的规定,在家里不能唱,只能在重要的节庆和婚嫁的时候唱述。据不完全统计,“仰阿莎”古歌的版本有上百种之多,内容、人物和细节上多有区别,但“仰阿莎”美丽、善良、勇敢的核心形象却是一致的。千百年来,这首古歌在苗族村寨中传唱,不断加入歌师、歌手自己的诠释和创造,语言更加富有特色,情节跌宕起伏,使得这首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纯民间传承的古歌成为一种动人心魄的文化现象,由其衍生出的信仰、道德、伦理、仪式、习俗等等,渗透到当地苗族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散发出隽永神奇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当地苗族的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由此,学术界和文化部门对“仰阿莎”文化的关注也开始增多。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口头艺术“仰阿莎”的记录、整理和汉译本出现,到2008年,“仰阿莎”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2011年,大型苗族歌舞剧《仰阿莎》被贵州省委宣传部列为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黔东南的文化学者们经过了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的调研和笔耕,才使得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仰阿莎”古歌所洋溢的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气息,肆意汪洋的想象力、绮丽清新的语言之美,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慕名而来,徜徉在清水江两岸的村寨里,找寻“仰阿莎”的踪影。

(三)黔东南“仰阿莎”文化研究的现状

多年来,以剑河县为核心区域的所有苗族村寨几乎都在传唱“仰阿莎”。剑河县的巫包村,至今还有一眼井水,传说是“仰阿莎”的出生地。文化学者们研究了从古歌不同版本演化和流传的脉络,认为剑河县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发源之地。而作为“仰阿莎”故乡的剑河县,一直在积极主动开展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工作。

1.对口传古歌的文本整理和搜集情况

首先,从解放之初至今,文化工作者们对“仰阿莎”流传区域的各种口传古歌版本,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整理和记录。至2012年,汇总出一个较有代表性的约12000字的版本;其次,在12000字版本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千余字的版本,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再次,对所有在期刊和出版社正式出版过的“仰阿莎”古歌和故事进行了汇编。

2.剑河县“仰阿莎”文化挖掘及文化品牌打造概述

剑河县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区域目标定位,该县围绕“仰阿莎”故乡这张文化名片,加快了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2007年,剑河县在刚刚搬迁的县城新址举办了第一届“贵州·剑河仰阿莎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2008年,“仰阿莎”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2011年,启动大型歌舞剧《仰阿莎》剧场版和实景山水展演工程项目,并于2012年完成制作。目前,该县辖区内的三板溪库区命名为“仰阿莎湖”,县城中心广场命名为“仰阿莎广场”,县城主干道命名为“仰阿莎大道”,每年文化节上的压轴戏——民族风情巡游展演,就在“仰阿莎大道”进行。2017年,完成总高88米的仰阿莎美神雕塑建设。

在政府积极开展“仰阿莎”文化活动,致力于品牌建设的同时,民间也掀起了追逐“仰阿莎”的热潮,以“仰阿莎”命名的酒店、商铺、食品等出现在剑河以及黔东南其他县市的大街小巷。令人震惊的是:截止到2016年,在国际通行规定的四十五类商标类别中,“仰阿莎”在医疗、日用品、餐饮、工艺品、服装、装饰品、刺绣等所有适宜的类别中均已被注册。可见,“仰阿莎”的文化品牌含金量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民间自发、无序、零散的注册的商标品牌的行为,目前并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剑河县政府系统打造“仰阿莎”文化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仰阿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

“仰阿莎”作为苗族文化的一颗明珠,无论是文本本身,还是其中蕴含的有关社会、历史、伦理、美学、经济等的价值内涵,都是一座可供人们认真研究和发掘的宝库,这种挖掘,并不局限于商标注册的层面。

(一)文学价值——苗族文学优秀的作品

仰阿莎是苗族群众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美神形象,在不同版本的古歌中,她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质朴、勇敢、率真,敢于冲破传统婚姻价值观的女性形象,人们用自然中一切他们认为美的事物来形容她:“姑娘仰欧色,长得真美丽,青山做衣裳,水泡当银花……”“姑娘仰欧色,蓝天当瓦房,云雾当被盖,山沟当床铺……”“我们来唱仰阿莎,我们来看仰阿莎,头发像丝线,面庞像茶泡,眉毛像竹叶,牙齿像菌子,裙角像瓦檐,腰带像鱼鳞,身上的花衣哟,像孔雀开屏……”,许多口传版本的叙事古歌一般为五言韵文体,押调,不押韵,语言质朴、想象奇丽,苗族先民以自己生活的天地万物、花草树木,缤纷色彩来象征、比喻、形容心中的美神——仰阿莎。古歌语言极富地方和民族特色,在男女对唱的演绎方式中,人们不仅被神话故事的内容所吸引,还会深深陶醉于字里行间的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中。这种震撼心灵的文学之美,为后世的作家、文人创作小说、影视剧本、戏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素材和意象。

(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价值——族群记忆的重要参考资料

神话是作为族群研究的重要材料,是“民族历史观念的真实写照,是先民真实的关于历史的观念。”[2]人类学家认为,神话是具有某种真实性的,当他们走向田野,发现神话所述的不仅仅是某一族群关于自然、恐惧、希望的寄托与想象,神话更是族群的百科全书、根谱、记忆,神话叙事本身的真实存在反映了真实族群关系的社会情境。不同版本的神话还反映出原始先民对族群关系的认同与变迁,而不同时代的歌师对神话的传唱,都叠加了自身对以往时代和身处时代的记忆、想象和理解,神话叙事不断产生出新的故事和内容。“仰阿莎”不同版本的文本中,清晰可见这种时代的印迹,《仰欧瑟与月玥哥》中,出现了民俗节日“祭桥节”的由来;《仰阿莎的故事》中,苗族先民用自己的世界观解释了“月圆月缺”形成的原因;对苗族传统社会宗族权力——“舅权”的反映。这些口传记录的文本中,对苗族人的婚姻观、爱情观、道德观、审美标准、关于劳动的态度等等的反映也清晰可见,同时还可以在理老裁断仰阿莎、太阳、月亮之间恩怨是非的官司里,体察苗族社会中人们对于公平与正义的理解。至于神话中对服饰、生活作息、农作物种植等等的描述,也为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和极具价值的研究材料。

(三)口头艺术的审美价值——情感共鸣,文化认同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其形态多种多样。审美价值以其独有的方式塑造和影响着人们,使人学会观照现实与自我,使人更自觉地超越自身和现实。通过审美,人受到了陶冶,受到了灵魂的涤荡,审视人生、努力生活。

尽管村寨中传唱的“仰阿莎”故事内容有异,但无论故事怎么讲述,无疑都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苗族美神的形象,寄托了苗族对女性至美、至善、至勇、至真的所有想象,“仰阿莎”在他们心中的意义与地位堪比古希腊人心中的阿芙洛狄特。神话的语言美、人物形象美、情节美、意境美、意象美、情感美共同交织成一个奇幻神秘、多姿多彩又寄托了人们无限美好理想的世界,令人为之神往、感慨、遐想、陶醉……人们喜爱美丽、率真的仰阿莎,更为其敢做敢为,追求爱情无所畏惧的精神所动容和敬仰,从而升华出一种更崇高的情感——追求生命和情感的至真至纯的境界。这种情感与人们心底最隐忍和原始的欲望契合,并以一种美的纯粹的方式绽放出来了。这大概就是仰阿莎的故事传唱千百年的真正原因,令人心灵震撼的审美价值,寄托了关于爱和自由的梦想。

(四)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价值——文化旅游产业与品牌打造宝贵的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苗疆大门洞开,外来的文化、科技、教育、生活方式、娱乐方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和改变着原本封闭、自足的苗族村寨。“仰阿莎”作为优秀的苗族口头文学形式,其赖以生存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变。据剑河县文化工作者调查,村寨中目前还能完整唱完古歌的,基本都在五十岁以上,且人数寥寥。所幸的是,2008年,剑河县将此口头文学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2012年,将几位能完整演唱这首古歌的歌师,申报为该项目的传承人,才真正从民间的自发保护行为,转变成为政府从制度、经费上对“仰阿莎”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仰阿莎”无论是其传唱的方式、故事情节、精神气质,还是生态环境等,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开发的价值,是剑河县顺应国家明确提出的“全域旅游”的战略需求,适应贵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需要,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资源。

三、剑河县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

文化品牌作为商品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基于商品而构建社会关系的符号表达方式。剑河县依托“仰阿莎”的金字招牌,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上,初见成果。目前,以“仰阿莎”文化搭建的品牌框架基本成型,虽已形成一定的知名效应,但影响力仍显不足,未能呈现“西江千户苗寨”那样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科学规划实施。

(一)政府引领搭台,找准品牌定位

文化旅游产业已步入品牌化时代,只有识别特征高,特色鲜明,知名度响的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品牌的知名效应也是维系市场长期存在的核心要素,品牌定位的方向和层次决定了品牌价值的含金量,同时对品牌支撑价值体系的建设和营销推广体系的建设,也有着决定意义。要找准定位,必须先提练和回答几个顶层设计的问题:一是如何确立品牌认知的具体形象,二是如何提炼品牌的个性特征,三是如何设计品牌的核心产品。

就目前“仰阿莎”文化品牌的现状看,以上问题的答案都不够明晰和准确,难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恒久的印象。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引领搭台,组织专业团队,认真调研分析,制定品牌开发规划,解决“仰阿莎”文化品牌打造的顶层设计问题,才能做到精准定位,不走弯路。

(二)深挖价值内涵,打造核心产品

“贵州·剑河仰阿莎文化节”节庆活动经过十年的持续举办,在国内外已具备一定知名度,文化节期间《仰阿莎》大型歌舞剧演出和民族风情巡游展演,已新意渐无,2017年开始推出“仰阿莎文化周”活动,遗憾的是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度。如何充分利用仰阿莎文化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既坚持传统压轴戏,又能推陈出新,开发文化节期间的新产品,新形式,以丰富文化节活动内容,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是当前主办方需要破解的瓶颈。建议可以围绕仰阿莎美神的题材,尝试推出形式多样、消费者参与性、兴趣度更高的主题活动,如:“寻找村寨中最美丽的仰阿莎”“谁是巧手仰阿莎”“金嗓子仰阿莎”“舞动仰阿莎”等等。除了在节庆期间表演,还可以设计一些在日常时间能持续或定期开展的项目活动,反复加深品牌印象,丰富核心产品的内涵价值,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粘度。

(三)整合文旅资源,形成价值链条

文化品牌是特定社会结构的产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品牌从来都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联的,因此,任何产品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其文化的意义。“仰阿莎”作为民族文化品牌,要充分攫取所在区域的人文、自然、产业资源的特色因子,进行文化价值的整合,才能以点带面,形成产品价值链条,打出组合拳,吸引和扩大市场。

剑河已建成的温泉景区、八郎古生物化石群景区、仰阿莎湖景区、鹅掌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基苗寨古城、红军长征遗址等等,都应探索赋予适当的“仰阿莎”印记,形成系列产品,推向市场。要充分利用“仰阿莎”文化的人类学、民族学价值要素,设计中高端文化、旅游产品。以巫包苗寨为例,这里既是古歌中仰阿莎的诞生地,又是苗族民间手工刺绣——红绣的发源之处,两种资源的价值融合后,可以打造一个追寻“仰阿莎”文化发源地文化的旅游修学产品,又可以在修学基础上,开发出手工艺红绣的体验产品。同时,红绣的手工成品也可作为旅游商品出售。不同类别的资源,都应进行精准的价值评估、市场细分和产品层次定位,围绕“仰阿莎”文化的核心要素,从产品开发类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消费者需求、服务配套等方面综合考虑系列产品的开发,真正把“仰阿莎”文化价值用足、用到位。

(四)利用特色资源,开发好“后产品”

加深消费者对文化品牌的理解和认可,增强品牌吸引力,还应重视开发文化节的“后产品”。一方面,“仰阿莎”的故事极富浪漫色彩和可塑性,这个文化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剑河有着优质的民族手工技艺,相传是仰阿莎创造的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的红绣技艺,全世界独一无二、古朴厚重的锡绣技艺,以及竹子、银、藤、木等民间手工技艺,都可以结合故事制作不同档次、材质的文化旅游商品、数字化动漫产品、玩具、出版物等等推向市场。故事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形象,同样具有开发商品的潜质。只有充分拓展后产品开发的空间和市场,文化节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才会持续生效。

(五)整合传播方式,持续推广品牌

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既为品牌推广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条件,又让品牌面临可能被瞬息万变、海量袭来的信息湮没的危机。“仰阿莎”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对剑河县来说,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和现状,力图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益,因此必须在整体的宣传策划方案中统筹谋划,要充分利用政府官网、微信、传统媒体,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文化旅游论坛、会议等等平台,精心编排和制作宣传推广内容,形成网状联动、整合互补的传播推广态势。在内容上还应做到适时更新,有热度、有亮点、有温度、力争在境内外媒体上宣传推广,促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提升,才能不断加深品牌印象和影响力。

(六)重视团队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品牌建设的成败,人是决定性因素;要实现良性运营,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从顶层设计的规划团队、到管理、营销、宣传、服务的团队建设,专业技能、团队意识、个人综合素质都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指标。要建立旅游文化产业人才信息资料库,做到有才可用、人尽其才;对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的人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增强文化敏感度和思想意识。同时,还应重视对县域内普通民众和窗口行业人员的礼仪、礼貌培训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普及“仰阿莎”文化的相关知识,让“仰阿莎”的精神气质深入人心,又处处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综上,文化品牌建设是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品牌建设是经年累月的累积效应,是个战略性问题,也是个因时因地,与时俱进的问题。依托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好扶贫攻坚的战役,是当前民族地区发展切实可行之路。剑河县作为“仰阿莎”文化的发源和流传的核心区域,充分结合实际,深挖这一民族文化宝藏蕴含的价值要素,打造知名的文化品牌,是当前必然而迫切的选择。同时,也期待“仰阿莎”品牌的成功打造,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扶贫大计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案例。

[1]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文化经济学阐释[J].文化遗产,2018,(1).

[2]杨逐原.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6).

[3]张造群.文化产业视域下优秀文化的现代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17,(8).

[4]王钧,刘琴.文化品牌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9.

猜你喜欢
古歌苗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年味里的“虎文化”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谁远谁近?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古歌传承方式探讨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