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践路径研究

2018-02-11 13:27姬咏华王洪杰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精准理念

姬咏华 王洪杰

(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生态环境、交通、地形地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发展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了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对湖南省湘西进行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我国社会各界开始对精准扶贫进行充分的研究。新发展理念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我国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新发展理念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

为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脱贫致富,我国政府制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便对少数民族精准扶贫模式不断进行完善,基本确立了各地的少数民族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国政府正式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指导理念,各级政府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扶贫时,都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精准扶贫的指导理念,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发展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传统的扶贫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能够实现贫困治理的精准化,通过对少数民族扶贫对象、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和扶贫措施的精准管理与规划,能够大大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成效[1]。精准扶贫还能够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科学管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管理体制,加强对贫困群众扶贫前期的识别和扶贫后的监测,形成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动态监测管理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考核监督体系的合理性与扶贫工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考核监督体系能够得到极大的完善,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进步。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还要注重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只有少数民族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够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完全脱贫。新发展理念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指导不仅体现在理论指导方面,更加体现在对少数民族脱贫工作的直接影响方面,新发展理念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还能够推动当地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创新少数民族的扶贫管理创造新的契机,促进少数民族扶贫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与精准化发展[2]。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还要注重扶贫工作可能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保护,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平衡。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制约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西部山区,他们的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陷入很大的困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不但非常困难,而且还易返贫。有研究发现[3],从2010年至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因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返贫的人口数量就达到500多万人,生态环境的恶劣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很难开展。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二)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利用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以往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扶贫时,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定位问题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对扶贫开发的工作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程度远比其他地区要高很多,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缺乏动力源使扶贫开发变得非常艰难,并且传统的扶贫缺乏科学论证,很容易导致资源过剩现象的出现,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无法长效推进[4]。扶贫开发工作的需求定位不准也使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所以进行扶贫开发时,一定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着力点进行精准定位,这样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期、健康发展[5]。

(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能力与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较为落后,所以当地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扶贫时,还存在着较大的人口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问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情况不容乐观,2017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县7~15岁儿童的在校率仅为95.2%,低于国家扶贫重点县1.3个百分点,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结构不够完善。其他很多因素的存在也使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如果扶贫时忽略对当地群众的脱贫能力建设和少数民族人民素质的提升,将会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耗费更多的资源和成本,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也会使少数民族地区陷入低收入——低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非常不利。

(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壁垒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民情社情复杂,发展起点非常低,所以导致扶贫工作的落实非常困难。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对马山县进行扶贫时,有三千多人由于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而被查出违规;在其他地区还存在着一些虚报冒领、贪污侵吞扶贫资金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造成更大的阻碍。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受传统扶贫模式的影响比较大,由于受到传统扶贫模式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比较特殊,对扶贫工作的考核以及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6]。少数民族地区比较特殊的民情社情对少数民族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如何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与推进扶贫工作之间做出准确的权衡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政策领悟能力和思想觉悟能力,如果缺乏必要的精准扶贫技能,很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者与群众之间造成一定的矛盾,甚至还可能出现违背精准扶贫精神的现象,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陷入困境,不但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还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三、利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进行精准扶贫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才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新发展理念恰好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理论参考,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内生发展能力[7]。比如四川省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就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对藏区少数民族开展了“9+3”教育计划,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四川省藏区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脱贫成效十分显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还要对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进行充分考虑,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特色旅游或者特色农产品种植。比如甘肃省的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就根据当地的交通、气候、地形地貌、市场等条件,在当地实施了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政策指导,利用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和延伸,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当地群众人均收入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脱贫步伐加快。

(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很少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并且少数民族很多的风俗习惯、建筑资源等独具特色,这些资源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在进行精准扶贫时,一定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机构首先要根据《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真正做到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资金的科学管理[8]。当地政府还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根据当地的情况合理投入扶贫资源,使扶贫资源真正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比如黑龙江省的绥化市在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就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为当地八十多个贫困村提供了一亿多元的资金扶持,缓解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时还要积极吸引社会上的优势资源,调动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扶贫开发之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汲取能力,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需求。

(三)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合作产业链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实践证明,传统的少数民族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扶贫工作模式,寻找新型的扶贫模式,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们的发展意愿,充分依托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寻找少数民族经济的新的增长点[9]。政府要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当地的区位优势进行深入的挖掘,各种政策鼓励少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策略。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由于当地的耕地非常少,并且比较分散,水土保持情况比较差、土壤贫瘠,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居住于石山地区,当地政府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在当地大力发展构树产业,加快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减少了少数民族群众向外迁徙的情况,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故乡情结需求。构建特色产业项目不仅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还使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更快地融入我国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社会市场中的参与度,让他们能够共享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多元化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开发一定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依托少数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创新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发展模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让少数民族人民树立脱贫主体观念,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模式[10]。比如我国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对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精准扶贫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很多的金融优惠政策,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时,只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精准扶贫创新,才能够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机制显示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脱贫致富。

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当地政府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一定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结合少数民族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少数民族精准扶贫政策,要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幸福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构建。

[1]祝慧,莫光辉,于泽堃.新发展理念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策略——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四[J].改革与战略,2016,(12):43-47.

[2]莫光辉,陈正文,王友俊.新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6):158-162.

[3]黄顺君.“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优势、困境与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7,(7):179-182.

[4]王永鹏,周建鹏,李文文.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新疆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74-79.

[5]余海卓.新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34):119-120.

[6]陈果.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提升的路径研究[J].新一代,2017,(10):135-137.

[7]李俊杰,付寿康,李为利.精准扶贫背景下碳贫困破解路径研究——基于贵州六盘水市的调研[J].贵州民族研究,2017,(4):156-162.

[8]顾海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解决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J].新视野,2017,(2):41-46.

[9]罗黎媚.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427-428.

[10]莫光辉.价值导向与贫困治理: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4):621-62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精准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精准的打铁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