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思想对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启示*

2018-02-11 10:59刘兰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灰色舆论红色

刘兰萍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在网络中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网络舆论领域日益复杂化给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实现在纷繁的网络舆论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变就是党和高校面对的紧迫的现实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1]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思想是新时期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明了新时期思想舆论引导工作的方向。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思想为指导,推动高校思想舆论引导工作取得实效。

一、高举“红色”旗帜,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正如马克思所说:“现在极其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党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占领阵地,哪怕暂时只是为了不让别人占领地盘。当然,目前还必须慎重地利用这些阵地,但重要的是,为了决定性的时刻保证自己在各个据点的影响。”[2]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网络舆论中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而如果想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坚守我们的社会主义阵地,发挥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内的绝对领导地位,就必须高举伟大“红色”旗帜,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

(一)高举“红色”旗帜,坚守校园网络舆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我们党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指导,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建设。因此,在进行网络舆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应通过“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多媒体传播中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以巩固。一是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加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坚持从师生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满足师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相结合,以一种学生广为接受的方式在网络舆论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传播与教育。二是通过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借助于网络舆论环境,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图像化的传播教育模式,以一种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播。转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抓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帮助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加快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转变。三是通过将党和政府所提倡的思想文化观念同大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对党中央、国务院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方针政策进行官方细化解读,进而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网络舆论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以鲜活的方式加以体现,使得校园主流媒体不仅获得了话语上的主动权,又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全面深刻具体的传播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念入脑入心入行。

(二)坚持“以生为本”,加强高校“红色”文化领域建设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将人民群众的心声与党中央、政府部门之间更好的衔接起来。着重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进一步全面协调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捍卫高校网络舆论中“红色”地带建设的过程中要高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分析,注重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中红色文化的建设。一是要对大学生在高校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加以尊重与肯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认识和确认基础上的[3]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所具有的独立自主性与能动创造性。进而在加强高校“红色”地带建设的过程中,才会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之间的合力,促进红色文化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夺得话语权。二是在进行高校红色文化建设中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取得充分的了解。想要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并在高校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获得绝对的领导地位,就必须走进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以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满足大学生的现实追求与实际需要。三是注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开展校园红色影视媒体资源共享网站,满足学生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相关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通过收集整理红色经典歌曲分门别类的在红色网站上进行展示,并定期举办红色歌曲“网红歌手”网络评选活动;也可整理搜集红色革命时期的诗词书画在网络论坛中进行展示与讲解,使学生们对革命先烈的奋斗革命历史史实有更深层次的感触,进而促进高校网络舆论中“红色”的捍卫与巩固。三是关注同当代大学生之间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注意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特点。高校通过分析学生网络舆论交流行为特点,主动开创红色文化交流舆论平台,提高高校红色文化建设。例如针对高校网络舆论中的热点论坛,开设关于红色文化相关话题的讨论活动,组织大学生就红色影视的观后感、红色经典形象相关故事历史史实的评价等。还可以利用学生们的专业课知识,比如文学院学生借助诗歌创作、计算机技术学院的学生借助计算机技术将红色经典文化内容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可以借此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增强红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捍卫“红色”地带,大力创新发展新型校园网络舆论主流媒体

想要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舆论中的主导性地位,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前进潮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造出一支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主流媒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4]通过创新发展新型校园网络主流媒体这一新鲜血液,来充分发挥其在网络舆论环境中传播力、公信力与影响力。一是要加强对校园新兴网络舆论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在进行校园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向不动摇。二是要发挥校园主流网络舆论媒体对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中“红色”“灰色”“黑色”不同思想舆论领域的监管。在进行网络舆论新主流媒体的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信息收集机制,就“红色”、“灰色”与“黑色”的舆论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以此为依据对校园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同时新媒体对舆论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在遇到消极网络舆论信息时要在第一时间里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判析,有效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访问及数据传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网络舆论突发事件[5],进而发挥出主流新媒体对舆论信息的处理应用能力。三是大力引导新兴主流媒体“红色”发展,丰富发展现代网络舆论传播体系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主流媒体的过程中,校园主流媒体应不断加强自身舆论信息的质量与水平,提高其在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扩大校园主流媒体,如校园官方网址、校园网络互动平台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充分吸取和采纳学生就校园网络主流媒体发展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同时,可以借鉴和学习西方主流媒体传播意识形态的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将这些方法方式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吸收其中精华的部分运用到校园主流网络舆论媒体建设中来。

二、果断清理“黑色地带”,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

网络舆论环境中的“黑色”舆论文化信息通过借助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开放性、隐匿性与自由无限性的特点,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舆论上攻击,给外界社会非真实化的中国形象,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意识形态上的引导造成了严重的危机。“黑色”地带的网络舆论主要是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还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针对当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群众乃至于社会主义进行丑化与歪曲,“黑化”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而导致“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在‘唱衰’中国。”[6]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7]通过运用法律法规的有力武器,将网络舆论监管工作同“依法治国”相结合,加强法律法规对“黑色”舆论信息的监控和惩罚力度。与此同时,在对“黑色”地带舆论信息进行清除打压的过程中,各级党委要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敢于发言、敢于亮剑,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开展同消极舆论信息之间的斗争。习近平同志在对“黑色”地带意识形态进行斗争中强调“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8]

(一)高校网络舆论斗争要提高对网络舆论中“黑色地带”的监控与防范

在开展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想要有效快速的化解“黑色”网络舆论的危害,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舆论监控和防范相关机制体制的建设。一是通过建立建设针对大学生生活校园环境中的“黑色”消极网络舆论信息监督和分析机制。组织具有互联网信息知识的专业人士来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集合相关理论掌握专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研究,为网络舆论的评判给予信息和技术上的力量支持。二是高校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引导机制,特别是要形成以教师、学生为基本群体的舆论分析群体,加强自身网络舆论知识建设的同时,在面对新的舆论危机时能够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舆论负面信息进行正确的疏通与引导,帮助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这样一旦网络舆论危机发生之际,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相关人员主动发起有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有效的发表自我观点与看法,达到表达自我意愿的宿求。

(二)高校网络舆论斗争要坚持统筹推进

建设综合型的校园文明网络舆论环境不仅仅需要依靠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依法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在制度立法上以及网站、网民自身的建设。一是高校应采取强制有力的法律措施来对传播负面消息和违反犯罪等内容的网站进行揭露与公开,例如2015年8月文化部就当今网络舆论环境中的消极负面网站、网红进行广泛的搜查,并将不合格的相关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封锁与处理。二是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内容和行为的侵蚀,使得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最终因为缺少生长的土壤而自行消灭;三是加大对高校网络舆论中网络规范制度的完善。从法律规范、内容分析分管等方面对高校周边的网络经营场所等进行审核与核查,为高校学生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三)校园网络舆论斗争应坚持“有理有度有节”策略

针对于网络舆论信息中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在对“黑色”舆论信息进行清除打压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实现网络舆论引导效率最大化。网络舆论媒体同传统舆论媒体相比较,在舆论表达方式、舆论信息存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坚持有理有度有节的理念,进行新的战略战术上的部署。一是要针对消极舆论信息进行具有针对性、精准性的把握。深入认识并挖掘“黑色”地带舆论信息的本质内涵,进而针对不同内容性质的校园网络舆论信息内容,如消极思想文化思潮、敌对势力对西方负面价值观的吹捧等,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来进行引导。二要完善针对网络舆论中负面消极舆论信息的惩治法律法规,追究其在民事、刑事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对高校网络舆论中的“黑色”地带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三是要把握对负面舆论信息监控处理的时效性。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信息中舆论热点的把握,在对网络舆论热点与突发事件阐述和引导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将处于“黑色”边缘的学生舆论发展情绪引领到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上,并在转化的过程中对“黑色”地带进行全方位的批判与分析,坚决打击“黑色”地带网络舆论的发展势头,消灭负面舆论信息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

三、争取“灰色”领域,引导“灰色”向“红色”转变

在加强“红色”网络舆论媒体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具有边缘性质“灰色”地带的影响。习近平指出在当今舆论文化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以消极灰暗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来承载和传播着一些阴暗、恐怖、扭曲等消极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文化并没有直接威胁和抹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如果不能积极引导与争取,“灰色”地带可能会被“黑色”内容所污染。为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把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文化的熏陶相结合,坚守思想防线和道德底线。在增强法律法制观念的基础上,坚持基本立场不动摇对“灰色”内容进行辨别分析,在看到“灰色”的同时,也要发现其可以转化为“红色”的部分,这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红色”底线,积极争取“灰色”地带。

(一)充分了解“灰色”地带,为引导与争取创造条件

“灰色”地带作为“红色”地带与“黑色”地带的中间地带,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领域范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地带的基本内容,帮助我们更好的对“灰色”地带进行争取。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从自身做起,放低“授业解惑”的高姿态,参与到网络舆论的讨论中,从实际出发了解网民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加强同不同意识群体的网民开展平等化的交流,从而才能深入了解“灰色”地带文化潮流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进而才能做到对边缘化舆论信息正确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将红色文化传播到“灰色”舆论地带,指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设,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二是高校领导小组或相关教育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当前“灰色”网络舆论信息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与讨论,并对当今时代舆论发展的热点问题方面的信息要及时地关注,进而对网络舆论信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在对“灰色”信息的排查与引导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

(二)运用底线思维,防范“灰色”向“黑色”转变

“灰色”地带由于其所具有的舆论信息内容的模糊性与边缘化,在引导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底线思维,防止“灰色”向“黑色”转变。一是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去引导舆论,本着从满足学生基本利益出发,坚持道德和政治、法律底线,尊重在网络舆论环境中边缘化意识形态差异性和多元形态的存在,让大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共同分享精神文化发展成果,促进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发展。二是在设立“灰色”地带舆论信息监管治理相关制度举措的过程中,要根据网络舆论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进程中,也要注意防范“灰色”地带的黑暗化发展,一旦发现“灰色”舆论信息的发展方向出现腐朽思想观念的出现,必须立刻就此现象制定准确、有效的的解决方案,保证“灰色”地带不会向“黑色”地带转变。

(三)大张旗鼓积极引导“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转变

一是要将红色文化同灰色传播创新方式相结合,帮助“灰色”向“红色”转变。相比较红色文化而言,灰色文化更多的体现出随意性与时尚性,因此在网络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对当下时代的主要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广泛传播。“灰色”地带的舆论文化内容主要是对活在当下这一概念的延展,它的语言刺激、声光诱惑等手段给人们一种直接的肉体上的享受。与此同时,“灰色”地带舆论信息文化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用类似于“新编”、“现代版”等借口,以为体现时尚感。[9]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大众也逐渐加强着对时尚新鲜事物的好奇与享受,因此红色文化可以借鉴时尚性、创新性传播方式使两者积极有效方面结合起来产生合力。这样在保证传播文化性质的正确性与方向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时代性与创新性,并且在结合的过程中帮助“灰色”地带向“红色”的转变。二是要注重对网络舆论环境中网络意见领袖的红色引导。通过对网络舆论环境中网络意见领袖主体思想价值观念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引导,发挥其在“灰色”舆论信息地带的红色文化形态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同网络领袖建立合作协商制度的同时,必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性的保障以及相关执法监管部门的配合,这样才能对“灰色”领域网络舆论信息加以正确的规范化,进一步保证舆论信息的正确、理性、合理化的表达。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网络舆论相关制度建设中,必须就某一具有边缘性的“灰色”地带的舆论信息,特别是某些已经触碰了一定的政治与法律底线时,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对那些触犯底线和侵犯他人权利的人进行严厉制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灰色”地带舆论的正确引导,并规范其进行理性、客观的表达。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9.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01.

[4]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 共同为改革想招 一起为改革发力 群策群力把各项改革工作抓到位[N].人民日报,2014-08-18(01).

[5]黄军利.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76.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9.

[7]柴逸扉.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2-24(05).

[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3-94.

[9]张传宇.灰色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9(17):89-93.

猜你喜欢
灰色舆论红色
红色是什么
浅灰色的小猪
红色在哪里?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追忆红色浪漫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感觉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