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丹,曾剑雄,张 昊
(1.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4;2.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辽宁 锦州 121001)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66.7万人,在学研究生198.1万人,毕业生56.4万人[1]。这表明,研究生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研究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主要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2]。毫不夸张地说,其已成为国家大量创新人才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乎国家未来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既必要又紧急的教育工作。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具体为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技能与知识等多维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可进阶、可提升,持续终身的过程[3]。其可教可学,是环境影响、学校教育与自身努力的结果。由学习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知识、品性和能力,能够促进人生发展、生命成长。核心素养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将其渗透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仅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倾向的准确把握,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新思路,全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然选择。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急剧增加,深化我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既重要又紧急的任务,包括体制机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途径、队伍建设与条件保障等内容。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效途径[4]。在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还需结合教育发展趋势,认真研究政策方案,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共性与特色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核心素养是适用于所有人和一切情境的普遍素养,并非只适用于特定人群、特定学科或特定情境的特殊素养[5]。“核心素养观”虽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但也可以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指导理念。核心素养深入回答如何培养人的教育问题,丰富与深化素质教育内涵,有效整合个人、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它的价值在于影响改革的具体实践,使改革朝着理性化、科学化与价值化的目标方向行动,将是未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航向和风向标。总体来说,核心素养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和学生发展教育的历史嬗变中认识培养过程的协调与整合,针对学生发展问题,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整体性,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总体性要求。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阶段,我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显薄弱,主要聚焦在工作机制不健全,培养单位忽视,工作队伍非专业化,条件保障不到位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协同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综合反映。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求比较强烈,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变革难度较大,见效因此比较慢。核心素养以党或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国情,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育人模式与课程改革的灯塔与航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全面贯彻党或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世界教育变革发展潮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我国教育已经开始实现从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育时代向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育时代转变。当然,这也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放眼世界,符合国情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客观需求;教育方针精细化,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出发点。从核心素养视阈下透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瓶颈,也是对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在新时代、新思想下,核心素养的价值理念将会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清晰、教育机制更加人性、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途径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总之,全面系统地描述和提练核心素养,强化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框架,围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理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有助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综合性,突破改革瓶颈。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要把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模式转换的根本需要;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回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必须依托新的视角和理念,通过多主体的协同参与、协作创新、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6]。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着重强调教育要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的价值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本体的重新审视、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重要更新,也为了尝试突破现有的教育实践瓶颈。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具有思想政治知识、素质、能力的“人”的全面教育,而非纯粹的、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究竟该如何“再出发”? 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为导向,办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形成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首先,要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走向深度人本化。其次,在继承与发扬我国教育优良传统时,还要与时俱进,并将之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境结合进行“转化性创造”。最后,要构建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总之,通过核心素养的准确定位,在全面把握核心素养价值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高教育实践的操作性与应用性的同时,有助于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如期而至。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对硕士学段的研究生思想情况的科学认识,并确定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传授社会所需的政治思想、思想政治素质、品质和基本能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在核心素养价值理念推进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观念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思想文化观念的交锋过程中,愈发显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具体而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包含教育目标明晰化、教育机制人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化和教育形式实效化四个层面。
近年来,学术研究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对“核心素养”的深度研究与高度关注,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直指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核心素养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根基并具备适应社会变革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现代公民。不管何时,“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进而才能够明确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培养途径,以及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建设。就核心素养而言,教育目的不是只指向可观测的教育结果,单纯地把学生培养成有技能、有知识并掌握谋生方法的人,而是使之成为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从核心素养的视角观照,将育人目标体系或一套理论框架具体推行与落实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有助于消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虚无化、泛政治化的误区,使教育目标更加明晰化,进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与育人价值。所以,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着重发展研究生的智慧与德性,夯实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
研究生思想问题的频频发生主要在于研究生群体构成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现有的教育机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标若很难转化成研究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诉求,就不能够充分地释放研究生的内在潜能。核心素养观强调“以生为本,发展全面的人”。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系统化、具体化的描述。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转移重心,以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为基础,高校或导师更要关注研究生日常生活和科研学习,调动一切有助于实现研究生全面、和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达成研究生实践锻炼与思想教育、解决问题与教育管理、人格完善与学业培养等相互结合[8]。这不仅是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内涵的根本要求,也是转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所在。在核心素养视阈下,为了更好地呈现人文化发展状态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该明确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一是要明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应该达到的什么样的具体程度和水平,高校或教师要遵循研究生的行为习惯、发展诉求和思想特点,主动探究契合研究生实际需求与工作内外规律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二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研究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竭力建构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核心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是重视学生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即区分研究生在培养方式、教育类别、学科专业上的差异性,分层次或分门别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或总体要求恰到好处地落实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时代性不显著,与现今的研究生思想状况和社会实际相脱节,无法满足研究生的发展需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甚至无效,如无法适切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信任危机、师生关系危机、生活迷茫与就业压力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跟进社会时代发展,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知识体系陈旧,仍然只讲传统理论,仍然采取传统“章节”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研讨式、专题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今课程实践中的最大困扰就是信息繁多,更新非常快,要教要学的知识太多,可选择的知识太多,但又感觉不知该如何选择,很难选择。由于选择的前提是模糊的因而“精选课程内容”就会沦为空泛的口号。核心素养的出现,为确定课程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9]。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以向知识在核心素养培养价值上转变,即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和促进核心素养的知识转变,才有可能消解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解决内容精选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编撰教材与确定课程内容,从纯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的路径向兼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依据的路径转变,不仅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进步,也是研究生发展价值更明确、更大、更有保障的选择[10]。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以实现,高校如何进行教学和内容标准的设计与选择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保证。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要求,内容标准应该以促进研究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导向,规划时需要结合研究生需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来安排思想政治知识,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与时事政策教育,学风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当前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传授和科研能力培养两方面,忽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念教育。在思想认识上,教师普遍存在偏差,许多教师认为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为了学分而不得不修的课程,更有甚者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部分教师的轻视与不认真对待,现有的思想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流于形式、应付的现象。归纳而言,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三重三轻”:重结果,轻过程;重业务,轻思想;重自我教育,轻引导[11]。其实,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和举措是典型的“专业中心论”,失去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近年来,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教育模式正逐步走向转型,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从注重学科知识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素养;从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要冲破以“知识本位”为主导的教育牢笼,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12]。核心素养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富有成效,需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育方式,促成教育态度的改变。只有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教师才能够在思考与反思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性。才会本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创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全面的发展需求。总之,在核心素养视阈下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内容,凸显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与时代性;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吸收知识的能力;改变教育形式,增强渗透性和生活性。其中,教育形式架起了教育内容转化为教育效果的桥梁,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更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理念,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势,强化教育实效性的同时,还必须在多方配合、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建构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的“立交桥”。所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摒弃“专业中心论”的论调,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以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促进我国教育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方式的实效化。
新时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倾向,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新出现的发展态势,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教育内容、开拓创新,改进教育方式。总之,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要求的同时,满足研究生群体日益强烈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成长成才需求,竭尽全力谱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篇章。
部分高校或教师只是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认知领域,将其当作教授知识的手段,仅仅满足于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简单灌输。这种目标定位不仅掩盖了社会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诉求,而且也不利于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因此,明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该确立三个基本认识:第一,作为牵制教育目标实现的两个要素,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与社会需要,虽然它们之间并不完全是叠加关系,但在每一个个体上应呈现出融合性特征[13]。第二,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特征,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虽其目标定位肯定是不同的,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终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却是不变的。第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公民教育、思想教育,还是人的生命教育。高校所培养的研究生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涵盖人格、思想、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的“综合人”。这时的个体理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非是支离破碎的、片面的、人格分裂的生命体。研究生教育不可能独立于其他学段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特定阶段与具体形式,必然要关注与其他学段的有机衔接,形成前后递进、相互制约关系。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以上三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从以上概述可知,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品格、研究生认知能力提升研究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最终形成德性与能力兼具的综合式人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目标的实现虽然需要外力的推动,但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学校的良好教育,依赖于学校自己的主动和有效作为,依赖于学校能力和自我反省意识的形成。所以说,学校在培养研究生思想的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合理化、科学化的自我设计,以彰显教育目标的个性化,又要依据教育目标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全面育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4]。
纵观全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部分高校过度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忽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并没有大力推进与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并且存在教育管理机构不全的现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15]。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一步改变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内容,还要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引领,把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教育主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切实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诉求[16]。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要尽可能地展现人文关怀,从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做起,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愿望及需求,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和谐一致。因此,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理念指引,紧密围绕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激发研究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要为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和运行机制,需要融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研究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兼顾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构建“服务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总之,融合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深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完善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宣讲、讲解,积极传达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通过规范的制度实施,强化符合教育理念的行为活动等方式来加以实现。
时代性与发展性是教育永不褪色的重要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努力体现时代性,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发展需要和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与改革,才会更具实效性。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指引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提高实效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创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从社会价值性内容和教育主体需求性内容两个角度出发:社会价值性内容是“社会主张外在表现的观念或对象化形态、社会成员追求和需要、社会内在追求和需要的理性化和集合化表达”[17]。因此,必须强化基础理论创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当代研究生的思想信念或精神支柱,培养研究生对主流思想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发展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研究生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需要,教育内容的确立、选择和设计必定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这样才不会沦为形式化的工具。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研究生不断变化的思想发展,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全面服务于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方向和研究生自我发展需要高度契合,体现于二者价值契合、优化对接、融合互动、共生互促、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载体,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实践体验,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18]。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诉求。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将会成为未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新要求。
目前在课堂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方式还较为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或社会对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期望其方式方法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重在实效。第一课堂教学仍是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性活动,呈现时间耗费多,普及范围广,内容较丰富等特点。所以,高校应该把课堂教学的改进当作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形式多样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体和抽象相结合。高校要重视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功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载体作用,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调发展,积极地构建师生和谐平等、互动合作协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式、综合式学习平台。首先,从倾注情感,触发研究生的内心情感共鸣并注重激发研究生独立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两条基本原则出发,革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注重实际的、广泛的非正式学习的第二课堂教育方式转化,突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围墙[19]。比如,首先,通过开展各种专题研讨和学习,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构建导师首要责任制,发挥导师的作用。其次,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动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媒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发挥多媒体设备在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工具性作用。最后,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率先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竭力挖掘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进而构建新型的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阵地的正面效能,如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官方网站、开辟研究生论坛、开设网上服务专栏等。总之,高校想要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开阔教育视野,拓宽教育思路,创新教育途径与方式。
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内容与课程评价形式等问题的新认知和解析回答,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因此,研究力求揭示核心素养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层价值和深刻意义。从核心素养价值理念重新审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态势,深入挖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即教育目标明晰化、教育机制人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化和教育形式实效化。总之,核心素养价值理念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探索出有效的改革方式方法,对我国高校竭尽全力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篇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