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军
(中共武宁县委党校,江西武宁 332300)
江西省武宁县国土总面积3507km2,总人口40万,其中乡村人口 30.1487万。全县辖19个乡镇、1个街道和1个工业开发区,共有195个行政村(社区),村(社区)“两委”干部1064人,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95人,村(居)委会主任133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62人,村(社区)“两委”正职328人,女干部270人,女性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31人。
2.1 履职情况2018年换届以来,武宁县村级班子总体素质、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尤其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党建清单为抓手,加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传递组织关怀,凝心聚力,带领群众促发展、谋致富。二是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中心,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三是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为重点,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积极开展“三联三送三促进”和送温暖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全县农村呈现出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四是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抓手,对违章搭建物、破旧危房、猪牛栏禽舍、乱堆乱放杂物、散落垃圾堆和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2.2 存在的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村“两委”班子在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2.2.1 工作方法陈旧,创新能力不强 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通过走访,一些乡镇书记反映:少数村干部存在有项目就跑、有资金就争,无项目、无资金就懒得动;有的则抱怨要么没有集体项目,要么有项目而资金管得紧,没有收入、没有活水,不好当家。调查了解还发现部分行政村村集体资产“零积累”,有的还资不抵债,甚至个别村欠债100余万元。
2.2.2 干部年龄老化,队伍后继乏人 在武宁县195名村书记中,35岁以下的有10人,仅占5%,大学村官14人,仅占“两委”班子总人数的1%,青年干部占比比率低。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忙于个人发家致富,大量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影响了青年村干部的选拔。
2.2.3 村有经济薄弱,发展增收困难 武宁县村有经济发展薄弱,除了受县域经济实力和交通便捷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乡镇在招商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时没有统筹考虑到村有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村党组织致富无思路、缺招数,也没有积极主动向上争取项目,以致村有经济发展薄弱,增收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待遇。
3.1 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1.1 规范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村务公开等工作制度,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建议将有关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工作流程等汇编成册,便于村干部学习。
3.1.2 创新管理模式 推行村“两委”班子岗位目标责任制和“一年一述一评议”制,年初各村确定本年度工作目标,签订目标责任承诺书,走访党员群众等,对各村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将其与村干部的工资绩效考核挂钩。
3.2 配齐配强班子,储备后备力量
3.2.1 配强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 许多地方把当地的名人、强人、富人、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有的向外直接引进懂政策、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来担任村“两委”班子的主要领导,产生了正面的效果。
3.2.2 选好配齐班子成员和储备后备力量 各级乡镇党委要勇于担当,真正选好和用好村“两委”班子。武宁县有个别乡镇倡导60周岁以上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原则上不继续担任。同时,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村、工作薄弱村兼职,使村“两委”班子后继有人。
3.3 切实提高待遇,激发工作动力
3.3.1 提高工资待遇 适当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待遇,有利于“两委”班子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同时,鼓励各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明确集体经济发展收益同村干部奖金适度挂钩,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3.3.2 完善基本保障 以农村低保数额为参照标准,完善离任村干部补贴机制,每人每年发放一定的补贴。对凡是符合参保条件的在职村(社区)干部中的定员村干部争取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让村干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护”,让村干部吃下“定心丸”,一心一意干好工作。
3.3.3 提高政治待遇 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继续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选拔乡镇(街道)机关领导干部或是考录事业编人员的工作力度,为“两委”班子干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推进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提拔使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