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18-02-11 01:22丁文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法三角形数学知识

◆丁文娟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蒿坝小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各中、小学校都在抓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主渠道”。通过对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被动学习,负担重等不良结果的主要因素的研究,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教改的任务和要求,点面结合,推进教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已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拓宽思维,探索创新,最终实现变“学会”为“会学”,能自觉主动地获取丰富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有情感性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能力发展的最早征兆。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将激发兴趣作为突破口,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满足学生“乐意参与”的心理要求。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激发参与兴趣

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启发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为深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例如:教学“年月日”内容时,我先讲了一则怪事:一个62岁的老汉,才过了15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的眼光非常诧异,我忙说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将自动揭开这个迷。这一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获得具有强烈的迫切感。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稳固学习的兴趣

成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动力,学习活动中的成功感将更加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

二、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一)创造多种思考条件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必须借助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有充分感知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在学生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新知识能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生长点”。

例如,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之后,我剪了有一个角是600的三种三角形各一个,露出600的角,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时,我故意拿出钝角三角形,当学生说钝角三角形时,我又拿出锐角三角形。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的。这样的练习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开展丰富的活动课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加强活动讨论方式课的教学。因为班级授课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人数多,在短暂的40分钟里,教师虽然也做到了面向全体,但由于学生的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顾此失彼。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开展丰富的活动讨论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操作,讨论。有利于学生以优扶差,共同探讨,互相启发。也给了学生一片自由发挥的天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才能和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三)积极创设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笑对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孩子们心地纯净,他们笑对世界,笑对人生,也同样企盼周围的人们笑对他们。作为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灵魂工程师,是应该满足孩子们这个一点也不过分的愿望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笑对学生,我们几乎随处都能看到拧眉板脸,冷若冰霜的老师。学生在他们面前常是“战战栗栗”,唯恐有失,会遭到“暴风雨”般的袭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坦诚交流,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争议,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独立的认识。让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向书本挑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怎样寻求知识,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深刻地理解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情感的知音。做一个稚嫩心弦的点拨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促使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参与学习。

三、注重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质量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任何数学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学中如果压缩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就结论讲结论,学生就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36×25时,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拓展思路,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方法1:36×100÷4=3600÷4=900

方法2:(30+6)×25=30×25+6×25=750+150=900

方法3:4×25×9=100×9=900

方法4:36×5×5=180×5=900

方法5:25×6×6=150×6=900……

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的方法,再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方法更简便,很多学生都能发现第1种和第3种方法更简便。让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择优选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愿意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经常还会冒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习的质量也大为提高。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重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暴露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活动和相互讨论,总结学习方法。用教法的“巧”来促进学法的“活”,最终实现变“学会”为“会学”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大量感性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材料和观察机会。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使学生养成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育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反复琢磨,不要怕花时间,也不要轻易问人。当然必要时教师应作点拨,以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自学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一般来说,自学能力较强的人,观察问题准确、迅速、全面、深刻;记忆快,保持时间长,回忆准确;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独立解决问题;想象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培养自学能力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再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兴趣。

猜你喜欢
学法三角形数学知识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