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自己把重点讲的很明白很透彻了,学生却说,讲过了吗?我没有印象。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检测时做过或讲过的原题还时常出错,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过程缺乏实效性环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到实处呢?我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地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突破口。
学生的学习要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生物是小学科,不受学生的重视,一周课时又少,往往在下一节上课时大脑中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为了解决这一现状,让学生预习,实现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呢?预习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学案、调查问卷、习题、问题征集卡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在设置预习问题时注意目的性外,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不要置之不理,不然学生会认为预习只是形式,而虚以应付,就失去预习的意义。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鸟》这一节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1.鸟呼吸时,在气囊里进行气体交换吗?
2.鸟的体温比人高吗?有多少度?
3.鸟有尿液吗?
4.鸟没有牙齿,怎样进行消化?
5.鸟粪为什么会随时排出?
6.有的鸟为什么不能飞,难道是骨骼很重……
我把这些问题分成了两类,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课上解决,其它的问题由兴趣小组课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并用报告的形式上交。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尝试过许多的教学模式,目的都是使师生双方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1.利用身边事,提高学习效率
课本中有的知识其实是源于生活的,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如学习《环节动物》时,提出“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爬到地面上来?”学习《鱼》时,提出“鱼吐泡是在干什么?你养的金鱼为什么总是活不长呢”……这些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一节课中,每隔十几分钟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提起学生注意思考,以提高学习效率。
2.活用实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实验教学不要只满足做课本上安排的几个实验,而是尝试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用实验的方法展示出来,如胆汁的作用,可用洗涤剂代替胆汁进行演示。肾单位的组成,可用一只手代替模型,带领同学们边做边一起感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相对位置和结构特点。这样使理论知识及时得到验证,未知的知识用自己的探究得到,使知识得到了活化,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3.自制教具,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出真知”。在生物教学中有些概念过于生涩,学生又没有
构建出知识结构的话,是很难记住的,如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的讲解书中只限于两段文字,但是却涉及了不少概念:神经末梢、神经、神经纤维、髓鞘等,学生对这些都很陌生,更别说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可以利用身边一些简单的东西动手制作教具来使它变的具体化,电线、乒乓球、树枝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十几分钟就可以制作成功,经过实际制作,学生都能很快掌握住这些知识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教师主导的课堂,总是一味地接受,而忘记了思考,所以知识迁移和变通的能力较差,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这就表现出了学习的低效。而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是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形成各种不同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恰恰与学后反思是分不开的。
学后反思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课上反思原来往往是由教师总结或者让学生填空等,学生没有任何自主思考的空间。我们可以让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疑惑,这样在别的学生说时,不光会认真听,还会认真的反思:这个问题自己有没有学会,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反思,也可以通过错题集的形式出现。在做题出错后,从不同层次去思考:为什么做错?做题的根据是什么?能否变通一下变成另外一道题?等等。长此以往,不断地磨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使知识得到了双重巩固,记忆深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求“新”求“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路平.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8).
[2]张东.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