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荣, 李思珏, 陈映梅, 戴莲娣, 肖爱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 1. 护理部; 2. 中医科, 广东 广州, 510170)
中医情志护理是在中医情志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是通过护士自身的态度、言语、行为以及气质等内在的特征魅力来影响患者,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烦恼和忧虑,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解除患者各种不良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躯体症状,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1]。情志护理被广泛运用于心血管、骨科、疼痛、肿瘤、睡眠障碍等临床治疗中[2-5]。临床上关于神志病中医情志护理的报道相对较少[6-7],探究神志病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效果,不仅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同时将祖国传统医学融入新时代的护理工作中,给中医情志护理赋予新的内涵,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5物质元素所组成,这些元素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5种元素在人体上对应肝、心、脾、肺、肾这5个脏器,从这5个脏器中化生出了五志,既怒、喜、思、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当一种情志过极时,可使用另一种与它相克的情志去克制它,使得机体重新回归于平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阴与阳是中医理论中2个基本概论,中医认为阴阳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阴阳平衡是世界运行的基础。反映在人体上,则是各个脏器各司其职,气血运行通畅,人体的生理及心理都得到平衡统一。《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人体内部的阴阳达到平衡,人体则精力充沛。相反,如果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则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并发展为各种疾病。中医将情绪分为阴阳2大类,使得气机往下往内的,属阴,如悲、思、恐;使得气机向上向外的,属阳,如怒、喜。当一种情绪过激,使得体内阴阳失衡时,就要用另一种相反的情绪牵制它,使得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和的状态。
中医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各个脏腑功能的发挥依靠气推动、温煦、防御、气化等作用,只有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序,人体才能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内经》认为气机失调是所有疾病的源头,过激的情志会影响气机的运行,情志不同导致的气机变化也不一样,《素问·举痛论》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调畅患者气机。
《医方考》记载:“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表明当患者的情志活动过激时,应该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它。情志相胜法就是以五行学说为基础,按照五行相克的原则,护理人员有意识的唤起患者一种暂时的情绪,去战胜、克服、淡化另一种偏激的情志所带来的负性情绪影响,从而恢复患者正常的精神状态水平[8],其包括了阴阳相胜法以及五行相胜法[9]。例如,在护理精神抑郁、哭笑无常、思虑重重的患者时,按照“喜胜悲”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多用幽默的语言开导患者,引导患者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鼓励患者多参加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以喜胜悲,改善患者情绪的目的。喜虽然是一个让人愉悦的感受,但是过度的喜悦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医认为“喜则气缓”“喜乐者,神散而不藏”,过度的喜悦会让心气散乱,心神不能内守,心主神明,当心神发散时,患者就表现出心神恍惚、健忘,喜笑不休,癫狂之状。喜属火,而恐属水,水可以克火,同时,喜属阳,而恐属阴,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可以运用引起患者恐惧的方法,让其发散于外的心气得到收敛,心神得以归位。但在运用此法时,护理工作人员要注意掌握好刺激的时机和尺度,切忌刺激过度,从而引起患者的另一种不良情绪,反而加重了病情。
顺志从欲法就是指顺从患者的意志及心愿、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解决其致病心理的一种方法[10]。例如,有的患者表现为多疑善虑,认为饭菜有毒,要求更换时,护理工作人员可运用此法,为其更换饭菜,以达到劝导患者进食,保证其营养。躁狂症患者多表现为烦躁易怒,恼怒多言,稍有不满则大发雷霆,骂詈毁物,护理人员在为其实施情志护理时,也可运用此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避免患者情绪太过而导致气机上逆。
移情易性法是指通过交谈、学习或各种文体活动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思想焦点转移到他处[11]。例如,当护理妄见妄闻、抑郁症或是强迫症患者时,护理工作人员可运用这种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多参加音乐、书法、绘画等活动,使其的注意力从病态情绪中转移。
说理开导法是指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通过解释、安慰、鼓励等方法开导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患者解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12]。在护理多疑善虑、疑人害已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可运用这种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进行护理操作前要做好知情告知,当患者提出疑问时,及时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同意。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人的思想、行为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精神科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是社会因素,因此在为患者提供情志护理时,要考虑自然、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并在工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开导患者,教育患者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或不如意的事情。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由于受到生活经历、个性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辨证施护就是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措施。
精神科疾病属于神志病的范畴,其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13]。情志失调是神志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14],情志护理就是专门针对患者失衡的情绪进行护理,使得患者的情志重新归于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其强调辨证施护,针对性强,能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给予相关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开导患者,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阮凌等[15]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发现,实验组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吴俊华[16]通过对胸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后,患者的SDS评分以及HAMA评分有了显著的降低。同时,情志护理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遵医行为以及满意度[17]。在护理实践层面上,情志护理易于操作,安全有效,无害,经济,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情志护理是一种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但使用此法时,切忌生搬硬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情志护理措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