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10 22:50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永雪 沈栩 唐强 梁军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K-MB峰值及血清CK-MB出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优势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直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其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消极影响比较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会出现心肌细胞缺血,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引起重视,从具体情况入手,了解临床治疗的属性变化,合理选择药物治疗。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安全性高、简单和便捷的特点,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室功能。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进行分析,选择近2年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进行分析,对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42~70岁,平均(52.2±4.5)岁。治疗组29例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41~70岁,平均(53.6±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治疗阶段不存在其他禁忌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对比性(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尿激酶和瑞替普酶等,結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给药。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在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万~150万U的尿激酶,滴注过程中调整速度,尽量在半个小时内滴注完成。2h后将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万u的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尽量在15 min内滴注完成。同时在治疗阶段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患者的脑电图、心率和血压等变化,在不同时间段记录患者具体表现。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成功再通比例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10例患者成功再通,成功率35.7%;治疗组成功再通患者19例,成功率65.2%。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血清CK-MB峰值以及血清CK-MB出现时间对比:治疗组的血清CK-MB峰值以及血清CK-MB出现时间明显低(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常见的症状,直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该病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血管灌注量不足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其本身具有发病急促的特点,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其他不良症状。基于该病的特殊性,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最大程度减少不良症状,提升临床治疗优势。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开通闭塞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治疗。介入治疗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提升整体治疗优势,医护人员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有效治疗方式。

尿激酶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出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在静脉溶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尿激酶无抗原反应,能直接作用到内源性纤维蛋白系统中,可以起到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血循环系统中的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都能发挥溶栓的作用。为了降低心肌梗死范围,起到改善临床心功能的作用,必须从临床预后治疗入手,最大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具体要求。此外阿替普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将其和纤维蛋白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明显的转变作用,能使得血栓溶解,整体优势比较明显。此外阿替普酶在人体内存在,具有比较强的抗原作用,可以有选择性的和纤维蛋白融合,不会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影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抓住治疗时机,选择窗口期3~6h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时间的选择,为了促进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再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梗死面积,为了起到明显的挽救作用,要以预后治疗和改善机制为指标,发病后的1h内再通。此外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如果梗死的面积减少超过50%的,时间拖得越久,则说明再通率就越低,基于其特殊性,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由于时间延误,出现治疗效果差的现象。同时静脉溶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由于心梗部位不同,溶栓后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存在其他症状,则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加重的现象。根据低血压状态以及心肌损伤的关系分析,要对神经性张力改变进行了解,以影响因素为主,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突出其治疗优势。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如果保留比较多的心肌,在处于缺血的状态,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心电不稳定,甚至出现心绞痛发生概率提升的现象。考虑到临床治疗的具体要求,要从现有溶栓治疗人手,对损伤部分进行分析,如果失去了心肌收缩的功能,则会出现衰竭症状。因此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工作中要引起注意,有预见性地进行治疗,进而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10例患者成功再通,成功率35.7%;治疗组成功再通患者19例,成功率65.2%,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清CK-MB峰值以及血清CK-MB出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再通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