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中“重心交换”说法

2018-02-10 03:42荣银超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快攻右腿左腿

荣银超



试谈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中“重心交换”说法

荣银超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451150。

“重心交换”是正手快攻、弧圈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热词”,但是通过观摩乒乓球教学视频、查阅相关实验研究数据,显示:传统“重心交换”说法应用到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规范动作中时,与动作实际情形并不匹配;提出: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规范动作过程中,腿部的动作主要因应击球过程中的髋部转动,而不是重心的移动;乒乓球教材中对技术动作的描述应基于所描述对象本身面貌、特征,给予准确的描述。

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重心交换

在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即把动作分成3个不同的阶段:引拍动作、击球动作和结束动作阶段[1]。其中的结束动作阶段,也常被称为随挥动作阶段。“重心交换”描述了一个击球动作中,在引拍、挥拍击球、随挥等不同阶段、在左右方向上的重心变化及对应的人体动作状况。

在乒乓球教学中,与“重心交换”意义相近的、可以相互取代的词还有“重心移动”“重心转换”“重心转移”等,这些词侧重角度不同,但基本内涵相同,本文统以重心交换指代这些称谓。

重心交换常在在乒乓球教学中被提起,体现出“重心交换”的具体内容也可见于各个时期的乒乓球教材中。“重心交换”更是乒乓球爱好者口中笔下的热词,根据网上查阅,仅在某大型乒乓球论坛网站中,有关讨论重心交换的主题帖子达到234个之多,每帖有大量乒乓球爱好者参与讨论,对重心交换的确切操作方法等众说纷纭。

通过对重心交换描述的内容与正手快攻、弧圈球实际教学规范动作相对照,可以发现,重心交换的相关描述应用在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规范动作时,和实际动作存在不匹配、不一致的地方。“重心交换”作为一个专业性的习惯用语,应该以新的视角审视它。

1 重心交换

1.1 重心交换的相关文献论述

对重心交换的论述,比较集中地存在于岑淮中、庄则栋、王吉生等老一代的教练员、运动员的论文、著作中,以后出现的有关重心交换的内容基本沿袭了以上专家早期的说法,基本传承了那个时期形成的内容和思维。

查阅乒乓球方面文献,1979年岑淮光等编著的《怎样打乒乓球》比较早具体提及重心交换内容:“发力击球时,身体重心必须由一脚转到另一脚”[2]。

庄则栋在“庄则栋谈乒乓球技术训练(一)”中则明确地提出了“重心交换”一词,对重心交换的论述为:“重心交换的关键技术是腰、腹、髋、腿、脚协调一致性的前后转动,更重要的是腰、腹、髋发力带动上肢及腿、脚有机配合。击球前,左脚内旋,右脚外旋,腰髋向后转动,重心移至右脚。击球时,右脚内旋,左脚外旋,腰髋用力向前转动,重心则移至左脚,击球之后,力求迅速还原。”[3]庄则栋对右脚动作描述为:“击球之前右脚蹬地起动,重心转移至左脚”[4],此描述也提出右脚的蹬地使人体重心从右脚到左脚。

岑淮光、王吉生等在《怎样打好乒乓球》(比早期著作多一个“好”字)中对重心交换的论述最为详细。书中提到:“‘重心交换’是伴随着每一次击球过程中完成的,因此,重心交换应该是击球用力的一部分。通常的方法是:击球前,身体重心与引拍同方向移动,击球瞬间,重心与挥拍同方向用力,击球完成时,重心随挥拍惯性交换到身体另一侧。”[5]在该著作中,对两腿特别是右腿在动作过程中的动作方式、作用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论述。岑淮光等认为“重心交换主要是依靠大腿在膝关节处用力蹬地完成的,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在大范围移动中击球的稳定性”[6]。并又进一步阐释:“通过脚用力蹬地,使膝关节伸直。因此,膝关节的用力动作是步法移动,也是整个击球用力的主要能量来源”[7]。“由于绝大多数击球是向前为主的用力,因此,都是一侧膝关节弯曲承受身体重心储备能量,另一侧维持身体平衡,准备重心平稳转移。”[8]对于右手持拍来说(全文以右手持拍为例),“一侧膝关节”指的是右膝关节,意思是右腿因为要做蹬伸,右腿需更加弯曲以“储备能量”,通过右腿的蹬伸发力击球。从岑淮光等对重心交换说法的描述中依然可以看出,右腿的蹬伸是实现重心由右脚到左脚的途径,是“步法移动,也是整个击球用力的主要能量来源”。

以后出现的有关重心交换的内容基本沿袭了以上早期的说法,基本传承那个时期形成的内容和思维。从近期可查到的文献对重心交换的论述中可见一斑。成波锦在“对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选课技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中对重心交换动作要领叙述为:“以右手为例,站位一般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稍微弯曲提踵,以方便灵活移动和重心交换。用正手击球时必须首先转腰髋,重心始点放在右脚,右脚蹬地后腰髋向左转动同时带动手臂、手腕、手指和球拍将力作用到球体,重心的终点落在左脚上。这一过程就完成了正手击球的重心交换,反手击球的重心交换与此正好相反”[9]。

1.2 重心交换内涵

从长期以来的乒乓球教学实践和文献的叙述来看,对于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来说,重心交换指的是:在引拍动作阶段身体重心向右脚转移,引拍结束时,重心至右脚;在挥拍击球的动作阶段,通过右腿的蹬伸,身体重心由右脚向左脚移动;在随挥动作阶段结束时,重心至左脚。这就是重心交换的内容,反过来,“重心交换”是这些内容的精炼概括。

从历来对重心交换的论述以及教学实践中对重心交换强调事项中可以看到:重心交换说法中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1)在动作过程中重心位置的变化,重心由右脚到左脚;(2)右腿的蹬伸使重心由右脚到左脚,右腿蹬伸也是整个击球动作的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1.3 重心交换在正手快攻、弧圈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正手近台攻运作要领:

表1 正手快攻动作要领—腿部动作描述

注:表1来源于岑淮光、王吉生等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行的《怎样打好乒乓球》

按照“重心交换”的惯常思维,右腿是发力腿,要靠右腿的蹬伸使重心由右脚转移到左脚。沿袭至今,对正手快攻、弧圈球动作的讲解是:引拍结束时,常常强调把重心压在右脚,右腿较左腿更加弯曲;发力击球时,右腿蹬伸;随挥结束时,身体重心在左脚,左腿较右腿更加弯曲。如图1中,岑淮光等对正手近台快攻(正手快攻)动作要领的描述。

体现“重心交换”的具体内容可见于各个时期的乒乓球教材。如,1992年第一次印刷、使用时间最长的乒乓球经典教材《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乒乓球》中对正手快攻、正手弧圈球的动作方法描述中均有“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10]。近期的乒乓球教材,如肖树新主编的《乒乓球》对正手快攻技术动作标准的描述为“引拍时,重心向右脚移”、“挥拍击球:向前上方挥拍,在高点前期击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11]。

2 “重心交换”在正手快攻、正手弧圈球基本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重心交换论述中的两个核心要素:(1)对动作过程中对重心位置的描述;(2)“重心交换”中的腿部动作特别是右腿的动作。这两个要素在正手快攻、正手弧圈球基本技术描述上不匹配,易引发教学困扰。

2.1 动作过程中左右腿的蹬伸幅度

从表2、表3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1)在正手快攻、弧圈球引拍动作过程中,引拍时,右膝角渐大,即弯曲程度变小;引拍结束时,右膝角大于左膝角,反而是右腿没有左腿弯曲程度大。这与按照重心交换思维论述的动作(见图1对腿部动作的描述)是相反的。

(2)在正手快攻、弧圈球的引拍结束到随挥结束过程中,从左右膝角的变化看,左腿的蹬伸反而比右腿明显。正手快攻中,引拍结束到挥拍击球时刻,两腿都做蹬伸,但左腿蹬伸大于右腿;挥拍击球时刻到随挥结束时刻,反而左腿做蹬伸,右腿做屈曲;正手弧圈球的整个动作过程中,虽然两腿都做蹬伸,但左腿蹬伸幅度还是明显大于右腿。也就是说,正手快攻、弧圈球击球过程中,左腿比右腿蹬伸更明显。这也完全和重心交换说法中对腿部的描述是相悖的。

表2 左膝关节角度(n=10) 单位:º

表3 右膝关节角度(n=10) 单位:º

注:表2、表3数据来源于肖丹丹博士论文“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实验”

2.2 左右腿蹬伸动作与人体重心位置变化的关系

在实际的正手快攻、弧圈球规范动作的引拍结束时刻,右膝角大于左膝角,此刻两腿动作形态有悖于重心交换说法中重心在右脚上时两腿应有的形态:右腿比左腿更加弯曲,即应右膝角小于左膝角。

在击球阶段,即引拍结束时刻到随挥结束时刻,要使重心通过右腿蹬伸从右脚蹬向左脚,必然是右腿蹬伸为主(右腿蹬伸大于左腿蹬伸),或者是右腿蹬伸左腿屈曲,如图1中所示。但在左腿蹬伸幅度大于右腿的情况下,又何以说通过右腿蹬伸把重心从右脚蹬向了左脚。

“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相当大的重心位移距离,如果忠实地按照这个描述去做,会出现重心由右至左移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也切切实实存在这样的案例。当然,还存在这样的说法——“重心在右脚或左脚”只是说脚对重力的体验。这无疑增加了对动作描述的不确定性,对动作的描述应该准确,具有唯一排他性。

2.3 左右腿在动作过程中参加动作的时间

另外,肖丹丹在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实验研究中指出:“从下肢的情况来看,挥拍臂对侧支撑腿的各关节参加动作的时间均早于同侧支撑腿,并且相应的数值也略微大一些,这表明对侧支撑腿在整个动作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要比同侧支撑腿的作用明显”[12]。左腿在人体蹬转中不但蹬伸的幅度大于右腿,而且左腿蹬伸的启动早于右腿,说明,在描述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规范动作时,靠右脚的蹬转、强调右腿是主动发力腿、左腿只是做支撑的认识是值得反思的。

3 正手快攻、弧圈球规范动作中的左右腿动作的实质意义

重心交换中强调右腿的蹬伸是发力的根源,发力前右膝关节弯曲承受身体重心储备能量,显然不能解析与重心交换相应动作相反的动作现实,而合理的解析为:左右腿动作变化因应于动作过程中的人体转动。

以转动的思路看,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击球前的蓄势是人体向目标转动方向上的反向预转动,即引拍时的人体顺时针转动。引拍蓄势后在转动中完成挥拍击球,蓄势和蓄势后的发力击球过程都是在转动中完成的。对于转动,以转动角大小来衡量,蓄势后人体获得多大可资利用转动角,就意味着获得多大的适宜发力空间。

图2-1 击球过程中髋部的转动

图2-2 髋部转动角示意图

著名乒乓球教练李隼的“收胯”观点曾引起热烈讨论(引拍时,髋部右后转动),“收胯”观点精准地点到“胯”在动作联动中的引领作用。准确地说,可以髋(胯)部的转动角来考察人体转动,转动角为引拍结束时刻和随挥结束时刻左右髋连线所成的角。以王皓的正手快攻练习动作作为具体动作以供形象参考,观察王皓的髋部转动情况,见图2-1,髋部转动角示意图2-2。

引拍结束时,右膝角大于左膝角,反而是右腿没有左腿弯曲程度大的动作意义:引拍时,髋部顺时针转动,在两脚相对不动的情况下,右髋向后转动,右膝角就渐大;同时,左髋向前转动,左膝角就渐小。引拍结束时,右膝角大于左膝角,髋部顺时针转动幅度达到适宜最大,为发力时身体的逆时针转动创造最大适宜转动角。怎样实现李隼教练所说的“收胯”。观察视频,就是髋部顺时针转动,右腿做蹬伸,左腿做屈曲。

在挥拍击球过程中,左腿蹬伸反而比右腿蹬伸明显的动作意义:转动发力时,左腿蹬伸幅度大于右腿,才能实现髋部的逆时针转动。

从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动作实验研究数据来看,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转动特征表现的更为显著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左右腿的动作在支持身体转动、转髋中的作用和意义,转动并不强调重心的左右移动。

4 重心交换的实质与适用性

重心交换本质上是在单位时间内追求更大程度上持续跟进对球的打击、延长对球的作用距离出现的人体较大幅度的位移,是动作过程中人体环节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化的结果。对于动作过程中的重心移动,是只把它作为技术动作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现象还是把它看作发力的关键?主流观点似乎倾向于后者,但也有学者提出了异议。张博提出:“对大量的乒乓球训练、比赛的研究证明,无论是上臂的击球,还是脚下的移动都不是靠身体重心带动的”。“击球命中率建立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之上。击球时,只有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之间,重心轨迹在人体纵向转动轴上才最稳定。”[13]动作过程中重心移动本是技术动作过程中伴随出现的一种现象,不应作为发力的关键加以强调。

传统的重心交换描述了人体重心“从右脚到左脚”大幅度动作击球时出现的一种动作现象,重心交换本身描述的技术动作也是存在的,如图3-1、图3-2。重心交换有相应的腿部动作方式支持:要实现重心向左移动,以右腿的蹬伸为主、左腿屈曲配合。但是,这种动作方式和正手快攻、弧圈球实际教学规范动作截然不同,且常常表现的相反(具体见前文所述)。

重心交换现象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传统重心交换说法中对动作描述的适用性。

图3-1 正手近攻动作配图

图3-2 正手快抽动作配图

注:图3-1来源于1963年版、姜永宁等编著的《乒乓球》教材;图3-2来源于1979年版、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乒乓球》编写组编写的《乒乓球》教材。

强调动作过程中的重心交换带有一定的技术时代特征。“重心交换”源起于中国左推右攻为主要技术的年代。局限于时代技术特点,左推右攻技术要求由正手“解决”问题,侧身攻球几率大,动作幅度大,伴随着较大的人体重心移动。这是形成击球时强调重心大幅移动的“重心交换”的时代背景。

应该注意到现代攻球技术的击球过程中,身体水平面转动幅度相比过去要大的多。身体水平面更大的转动幅度主要来源于左右腿在引拍、挥拍击球时协调屈伸的支持。现代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规范动作中的腿部动作更多地支持了动作过程中髋部转动,而不是传统重心交换中描述的重心的移动,主要的练习价值指向于击球过程中人体转动协调性,特别是左右腿协调屈伸对髋部转动的支持。

另外,从3-1、3-2动作配图可以看出,虽然这样的动作基本符合重心交换对动作的描述,但是,这样的动作应该是大力击球的动作,动作幅度大、重心移动幅度大,还原难度就大,很难进行单线往复动作练习,而教学规范动作选择的是可以进行单线往复动作练习的动作,正手快攻、弧圈球教学规范动作就是可以往复进行单线练习的动作。所以,对动作的描述当然应基于所描述的对象本身体现出来的动作本来面貌、特征来进行,而不是基于大力击球时出现的动作现象进行描述。

传统重心交换说法在对动作描述的适用性上存在问题,出现了如前文所述重心交换在相关动作的描述应用和实际教学规范动作不相一致的情况。

5 结 语

传统的“重心交换”表述的动作不能切合正手快攻、弧圈球实际教学规范动作,而在乒乓球教材、教学实践中却以重心交换的思维和内容来描述,是明显不合适的。在乒乓球教学实践和乒乓球教材中,应基于正手快攻、弧圈球动作本身面貌给予准确、匹配的描述,给予乒乓球学习者准确的动作指导。所以,当务之急,应在教材中修改与正手快攻、弧圈球基本技术实际规范动作并不匹配的描述。

[1]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7~98.

[2] 岑淮光,胡旭仙,赖天德.怎样打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88.

[3] [4]庄则栋.庄则栋谈乒乓球技术训练(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60~61.

[5] [6] [7] [8] 岑淮光、王吉生、赵颖.怎样打好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51~152.

[9] 成波锦.对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选课技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3,27(3):117~120.

[10]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67.

[11] 肖树新.乒乓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1.

[12]肖丹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实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51,55.

[13] 张 博.乒乓球步法新观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3):34~35.

Discussion of the Account of Weight Shift in Forehand Attack and Loop Drive of Table-tennis Teaching

RONG Yinchao

Xi’ansh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Henan, 451150, China.

“Weight shift” is a hot word in forehand attack and loop drive teaching. By observing videos and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data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it is shown that there ar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tatements of weight shift used in forehand attack and loop drive teaching and the actual motion.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legs motion responds to hip rotating, not to the centre of body weight moving. In the table-tennis teaching books, the descriptions of motion should be exactly done based on the motion itself.

Table-tennis; Forehand attack; Forehand loop drive; Weight shift

G846

A

1007―6891(2018)01―004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12

2017-09-19

2017-09-21

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普及规划项目,立项编号:1082。

猜你喜欢
快攻右腿左腿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浅谈篮球快攻战术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在环形跑道上要逆时针跑
开平区中学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右腿工作特征的研究
浅析快攻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①
投掷项目铁饼最后用力时左腿技术之我见
三步强壮你的双膝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
“光”字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