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
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语文教学者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笔者认为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做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行为习惯,进而达成学生全面自主学习的目标。
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只有对一个学科有兴趣,才有理由、有动力对这门学科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只有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应采取过于严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亲近学生,多使用一些幽默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也会对语文老师产生好感,“爱屋及乌”对于语文课也就多了一份喜爱。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一些远超自己想象的人和事,总会产生崇拜感,如果一位老师学富五车,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会对课堂本身产生兴趣,还会对老师提到的东西产生阅读兴趣,产生一种期待上语文课的心情,学生潜意识中就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产生崇拜的态度,以便在教学规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过来,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够强,这时候语文老师应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习惯。对于课前预习,为避免学生做过多的无用功,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预习的方向和目的。同时注意应该多布置一些趣味性任务,避免预习时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去预习。如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能够发现问题,并自发解决一些问题,就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也会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另外,学生带着课前预习的疑惑听课,就更有针对性,学生也会享受到在课堂中恍然大悟的快感,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老师也要在课前汇总学生的预习成果,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结果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学生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讲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更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让教学活动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老师不再是教材的搬运工,而是教材知识的理性传播者。
目前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是机械性的学习,老师也是简单的搬运教材,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分享,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通过交流探索得出结论。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发言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固定的,但是语文课堂应该是大家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和义务,只是有些学生碍于面子,或者心理上的障碍只是一味地选择逃避,这样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调动全部同学的发言积极性,在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思考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上课时学生之间交流和学习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思考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这就要求老师精简上课的内容,突出讲课的重点,做到两者兼顾。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也会形成一种自我思考的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对课本上固有知识的学习,而更应该是一种拓展的实践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课后自主地去学习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透过文章看本质,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文章的内容,去探究时代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这是拓展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录音和视频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让学生把感情带入到学习中,做到真正的把一篇文章学懂学透。课堂的学习仅仅是语文学习中很小的一部分,课后适当的开展一些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开展读书会,让学生每周读一本书,周末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与老师之间分享读书心得,共同探讨一些阅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较有文学意义或者由著名书籍改编的电影,这些电影往往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有些好的电影还能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和探究。课外拓展较课堂内容而言更加有一定的深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自我理解去探索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一点一点地逐渐积累完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足够的时间来制定合理的目标,规划语文的学习。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学生的学习确立正确的方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自己预期想要达到的目标,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语文,也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下的课堂模式中,大部分学生只是被老师的教案领导,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成为了学习的被动者,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积极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学校为语文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时间,也投入了一定的精力,这也说明语文在初中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改和教育革新观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自发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连香.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16) :61.
[2]孙晓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9) :58-59.
[3]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