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龙
慕课(MOOC)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极具开放性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性课程。基于慕课背景下的教学,“其内容编制、呈现类型、教学范式,乃至各种教学项目的运行路径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慕课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更多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让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更强;同时,通过建设开放性的在线教学课程,能够有效地联结和融通学生的课堂与课外生活,让教学的效益显著提升。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做到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可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时候也更有目的性。与传统的预习指导相比,基于慕课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整合成预习短课;学生借助慕课平台,通过在线学习,遇到疑难便于及时向教师问询,同伴之间也可以开展互助学习,从而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进行《恐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筛选慕台平台上众多优质资源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预习资源包:一是文中出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及简要介绍;二是生字新词的认读以及文中较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三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恐龙,设计一张恐龙名片。将这样的学习资源包上传至学习平台,要求学生按照资源包中的内容在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中,学生利用在线学习,不仅可以查阅恐龙的微视频、音频和相关的辅助资料,更重要的是按照教师设计的预习资源包的指引,结合自己对课文学习的不同需求,为后续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预热和铺垫。这种基于慕课的预习,学生在占有大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不仅扫除了阅读障碍,快速感知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有选择地对重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与强化。如此,避免了以往预习时内容相对单一、预习深度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基于慕课的预习发挥了很好的导引作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场景主要指教室及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除了这样的空间场境外,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实时展开的交流互动也成为教学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学场景是教学行为发生的必备条件和物质基础。基于慕课的课堂场景,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在借助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优势和基础上,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展开互动交流,实现教学共享。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置身其间,交流更宽泛,互动性更强,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激活、共生共长”[3]。
《我的理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三的教学内容,对这一习作指导的教学视频由笔者主讲并收录在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主办的“江海天骄”资源信息化平台中。依托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时一个年级几个班可以同时在线进行习作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同时谈谈自己是怎么萌生这样的理想,并且今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有怎样的行动等。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通过在线联动,紧紧聚焦理想这一话题,纷纷诉说自己理想背后的不同故事,教师则在点评后进行梳理和提示,结合一定的习作范例让学生明白写作的一些方法以及注意点等。
这样的教学,完全可以让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即时享有教育教学平台上共同的学习资源,即时进行交流与互动,在改善和优化教学场景的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慕课的无穷魅力。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因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2]。慕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更多地以网上课程的方式进行呈现,即使学生在家进行预习或是完成课后作业,也可以及时地将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自己遇到的学习疑难等及时地发送到教师指定的平台中,这样教师可以在线测评后更加快捷地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后续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从而让学习评价有效地推动教与学的进程,实现形成性评价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的目的。
当然,基于慕课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多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出发,精心筛选提炼更多精品教学资源,更加关注实际教学教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挖掘,要努力让慕课使用的在线课程更多地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差异;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还要注意使用的方法与策略。只有这样,慕课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与发展,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与物质支撑。
[1]朱国忠.激发“专业畅想力”,迎接“慕课时代”的语文课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53-5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