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艺术的概念、时空和“单位”

2018-02-10 17:43:45程金城
关键词:文明单位艺术

程金城

(陕西师范大学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1;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20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丝绸之路考古及其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新成果,这些成果改变了人们对“丝绸之路”的理解,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看法。同时,丝绸之路考古成果中有着大量与艺术相关的重要发现,这也改变了人们对丝绸之路艺术本身的整体认识和观照视角,它直接催生了对“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艺术”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重新理解和界定,也大大拓展了对丝绸之路艺术时空范围和内涵的认识。

一、“丝绸之路艺术”的概念

“丝绸之路艺术”概念的界定与“丝绸之路”概念的理解密切相关,关于丝绸之路,学界公认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1]2

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文献研究的深入,对丝绸之路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一是关于丝绸之路文献研究,经过了从资料整理、分类梳理等基础性的研究转向专题深度研究,二是一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推进了丝绸之路研究的整体格局的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在国内是丝绸之路考古和历史的综合研究、敦煌和吐鲁番文化研究,特别是近年来的中亚考古研究等。已经出版的相关重要丛书如“丝绸之路研究丛书”(30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丝瓷之路博览”(第一辑17种,第二辑18种,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35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出版),“欧亚历史文化文丛”(102种,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等,还有大量的著述不胜枚举[注]关于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成果,芮传明先生的《丝绸之路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有全面的综述。。国外重要的相关研究有丝绸之路历史研究、中西亚考古及研究、中央欧亚研究和“内亚”研究等,已经出版刊布的如美国学者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出版,中译本),Valerie Hansen(汉森)《丝绸之路:一段新的历史》(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Frances Wood(伍德)《丝绸之路:亚洲中心的两千年》(伦敦大英图书馆,2002年出版),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中译本),“丝路译丛”(漓江出版社,2016年出版)等,都是有国际影响的重要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将丝绸之路历史视为一部特殊的世界史的理念,最重要的发现是对中央欧亚地区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作用和意义的新认识,它改变了东方—西方、中心—边缘的视角和观念。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丝绸之路的理解逐步达成共识,趋向于从更为宽阔的视域认识丝绸之路,以更开放的意识界定丝绸之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学者如林梅村、芮传明、葛承雍、葛剑雄、荣新江等对此都有许多见解。

林梅村早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中就有对丝绸之路的新认识:“从时间上,考古新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开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从空间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说明张骞通西域不久,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就出现了中国丝绸……也有学者认为,这条路向西可以延展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奈良。因为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而奈良正仓院珍藏的染织遗宝,超过了十万件,如果加上法隆寺保存下来的丝织物,据说可以囊括中世纪的各类丝绸。”[1]3他认为丝绸之路以沙漠之路为主干道,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分支路线,有“草原之路”“海上交通”“唐蕃古道”“中印缅路”“交趾道”等。据此他把丝绸之路定义为“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1]4,5。林梅村在当时用了“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的表述,突破了将丝绸之路理解为单一丝绸贸易的概念,特别是对“丝绸之路”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认识有重大变化。

芮传明在他的《丝绸之路研究入门》中认为,“有关丝绸之路,虽然有广义、狭义、旧说、新说之别,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诸说都不将‘丝绸之路’仅仅视作单纯的地理概念,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不应该局限于交通道本身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而是以此交通道为主线所导致的中国与域外诸地的政治交往、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军事冲突、人种混合等全方位的人类活动,乃至对于欧亚大陆之文明发展的影响等等,都当纳入研究的范围。正因为如此,随着学界和公众对丝绸之路重要性的认识的加深,近年来更出现了‘丝绸之路学’或‘丝路学’的理论,亦即是说,将丝绸之路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2]3。他进一步解释,“欧亚大陆上各地的居民经由这些通道所展开的活动,远远不止丝绸贸易,也不仅仅限于经济活动,而是涉及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故‘丝绸’实际上只是一个代称而已”[2]2。芮传明先生的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广义的“丝绸之路”的概念,不仅突破了将丝绸之路理解为只是“丝绸”交易的认识,而且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

葛承雍在《中国记忆中的丝绸之路》中说:“‘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长距离贸易的交通古道,也是人类历史上线路式文明交流的脐带,与世界历史发展主轴密切相关,它以中国长安与意大利罗马为双向起点。横跨欧亚大陆东西万里,犹如一条大动脉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以及中亚和中古时代文明联系在一起,沟通了欧亚大陆上草原游牧民族与农业定居民族的交流,促成了多元文化的文明史泱泱发展。”[3]22葛承雍先生的这个概括,言简意赅,代表了近年来关于丝绸之路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共识和新成果,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几个新颖的观点,即“进行长距离贸易的交通古道”“人类历史上线路式文明交流的脐带”“与世界历史发展主轴密切相关”,长安与罗马为“双向起点”。特别是“线路式文明交流的脐带”的概括,紧扣丝绸之“路”的特点,又点明“文明交流”的特质,用“脐带”形象地说明它的重要性。“与世界历史发展主轴密切相关”的概括,较之弗兰科潘“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提法更加严谨,避免了以偏概全。“双向起点”则体现了人类视野和世界眼光,跳出了东西方对立孰先孰后之争,“大动脉”点出了丝绸之路的主要文明体、国家和地区以及交流的多元文化特点。在这一整体认知基础上,他对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些现象做了精到的描述,包括“商道与驿站”“商人与贡使”“运输与工具”“丝绸与织物”“金银与钱币”“玻璃器皿”“金银器”“宗教与传播”“语言与文书”“艺术与歌舞”“天文与医学”“动物与植物”等12个方面。葛承雍先生概括说“从更广阔的背景看,在丝绸之路交流史上,中国境内无疑是一个以世界文明交汇为坐标、以民族文化多元为本位的地域,是一个文明共存之地”[3]33。我以为这是近年中国学者对丝绸之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丝绸之路主要内容和范围全面精到的阐释,显示了关于丝绸之路的中国话语及其表达的新水平。

国外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方兴未艾,也有许多新认识。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学教授米华健的专著《丝绸之路》,分析了从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时最初的概念,到百年来学者们的不同理解,在综合前人论说的基础上,总结出他本人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即“丝绸之路”一词所指的不仅仅是中国和罗马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丝绸贸易,“它是指通过贸易、外交、征战、迁徙和朝圣加强了非洲—欧亚大陆融合的各种物品和思想的交流,有时是有意为之,有时则是意外收获,在时间上始自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现代”[4]。在张骞出使西域前,跨欧亚的交流已经兴起了。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5]在共二十四章中讲了23条“之路”,有“宗教之路”“基督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天堂之路”等,这些“路”都是以丝绸之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节点为中心,关乎人类的历史进程,影响世界历史的整体建构。他将这么多“路”用“丝绸之路”的概念来涵盖,描述的是这一时空中的历史过程,并以新的历史观和视野重新审视,以“丝绸之路”指代这一时空人类的历史活动,由丝绸之路的研究重写了世界史,他的研究对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有直接的启示意义。近年来,更多的学者认为丝绸之路是“网状”结构或曰“网路”,也强调了它的广阔的覆盖面,这些观点代表了国外学术前沿学者对丝绸之路的新理解。

据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不包括在此之前周边民族之间的中转贸易和文化交往。……是一个由一系列馆舍邸店、邮驿站点组成的交通设施体系。它能给长途跋涉的行旅提供停歇、食宿以及其他方面的便利。而这种机构一般都由政府开办或者有法律许可、政府保护”[6]。狭义古丝绸之路时间下限在明代。广义的丝绸之路不只是指“丝绸”的交易之路,也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以“丝绸”来标示和命名的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物质交流之路和文化交融之路,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拼搏共同开拓出来的历史发展之路,“丝绸”是一个象征比喻性命名和超出其字面含义的代称。以往许多与丝绸之路并行的概念,如“陶瓷之路”“青铜之路”“青金石之路”等都可以包含在广义的“丝绸之路”概念之中。其理由是:第一,当年李希霍芬命名的这条路,实际上不仅仅限于丝绸贸易,冠以“丝绸之路”之名,有丝绸贸易的事实,也有不能用“丝绸”涵盖之处,“代称”之说有其依据;第二,后世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除非是对丝绸交易史的专题研究,很少不涉及丝绸之外的其他方面,大都是较为宏观综合的研究。如果不对丝绸之路进行微观与宏观结合的研究,就不能弄清楚某一专门领域的真正底蕴及其成因,也不能理清其中的关系。

对“丝绸之路艺术”的理解,笔者建立在对广义“丝绸之路”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对“艺术”的界定,也基于广义概念,亦即“艺术”不单指“美术”或“造型艺术”,而包括绘画、建筑、雕塑、器物(陶瓷、青铜器、金银器、青金石、玉器、玻璃造型等)、音乐、舞蹈、戏剧、纺织染缬和服饰、民间工艺、写本艺术、书法等具有艺术特质的领域。在远古时期,虽未有“艺术”的概念和艺术的分工,但是存在着“复功用性”的艺术现象,如岩画、洞窟壁画、人体装饰、彩陶艺术等也包括在艺术之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艺术的源头与神话的关系,是应该充分关注的对象。神话作为远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对于人与世界及其起源的解释以及所体现出的原始宗教信仰、科学萌芽,乃至哲学起点等因素,在建筑、雕塑、绘画、戏剧、舞蹈等艺术领域多有表现。换句话说,艺术源头可以追溯至神话,而神祇形象及其演化则构成后世神话体系及其艺术表达的诸多现象。在一定意义上,不同神话的交融和变异是艺术交融和变异的根源,又是影响后世艺术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因为神话及其置换变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变动的体现,不同民族在神话的继承、变异中体现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丝绸之路艺术与神话的关系衍生了许多艺术样态,丝绸之路艺术视域当有神话体系。

基于广义“丝绸之路”和广义“艺术”概念,“丝绸之路艺术”是指人类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所生成的艺术样态和存在形态,是因为丝绸之路而生发的情感需求的艺术表达及其现象和成果,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延展空间最大,具有原生性、独立性和共生性、交融性的艺术整体和审美对象,其研究对象包括在丝绸之路广袤时空中的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相关艺术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虽然离不开对具体国家民族艺术的观照,但是它的主旨是要研究这些国家民族,特别是文明体因为丝绸之路而激活、创化出的新的艺术现象,发掘“交流”的重要价值,所以它又是超越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模式而侧重揭示人类共同性的艺术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当然离不开对具体艺术领域的分类探索,但是重在研究各艺术领域因为丝绸之路这一“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内部”变化[7]。在当代语境对丝绸之路艺术的研究,首先是一种“重新发现”。由于丝路艺术内在的相关性,它不但在范围上不同于国别艺术、地域艺术、断代艺术和世界艺术,在内涵、要素和结构上也超越国家、民族、宗教等而具有共同体特点。在人类艺术史的格局中,丝绸之路艺术是有自身发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具体所指的巨大艺术实体。丝绸之路艺术是人类艺术发生、发展的主要区域,具有源头、元典和发生学的意义,其是人类艺术相互交汇之地,具有差异性和共融性的张力。丝绸之路艺术类型的多样性、功能的复功用性和未特定性,存在状态的共融性,为重新思考艺术学原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二、丝绸之路艺术的时空

丝绸之路艺术的时空,包括其在这一地域的空间界限和时间起讫,也包括某种艺术形态在这一时空中的生发、延展和其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就前一方面说,丝绸之路艺术的时空与丝绸之路的时空是对应的,丝绸之路所及的时空,不同程度地都有艺术的身影。

关于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学界有不同的界定,较多地以张骞凿空西域为起点,即公元前139年(一说公元前138年)张骞初次出使西域。也有提出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的(李希霍芬),有认为始于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的(林梅村),有的提前到古代(中古时代,葛承雍),还有人认为始自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现代(米华建)。学者观点的基本趋势是将起点时间逐渐上移,从中古到上古,从文明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甚至远古。在这些观点中,笔者认为石云涛先生的思路和观点更加值得注意,在研究中也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石云涛在《丝绸之路的起源》中提出丝绸之路“其发生史包括交通的创辟和交流的发生两个方面。无论是交通和交流,都是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地、间接地、自发地到直接地、有规模地和自觉地进行交往和交流。从整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来看,这个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生和发展充满不少谜一样的问题等待破解,有的问题可能永远成为人类之谜而供猜测”[8]8。石云涛先生的这个看法,打破了“源头崇拜”的定式思维,是符合实际的,在研究中也是可行的。“丝绸之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绝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造成的,它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经过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努力,有许多推动它发展和深化复杂的动因。……丝绸之路的起源具有自发性、长期性和多元性,经历了从远古开始的漫长时期,汉武帝时代的开拓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8]11这一点很重要,不仅关乎起点,也涉及到丝绸之路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笔者以为,很难、也不必对丝绸之路的时间起点做一个很具体的年月的确定,而应把它看作一个渐进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丝绸之路在时间上以张骞西域凿空为重要节点和标志,向上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甚至更早,向下一直延续到近代,其中的断续曲折和波澜起伏,不改其总体的延续态势。

丝绸之路在空间上以中国长安为起点,包括了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到欧洲和北非部分地区的广大区域,绵延7 000多千米。每一路段都有丰富的内容。仅以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例:这一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 000千米,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 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 464公顷。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注]参见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6-23/6308181.shtml.。由此可以推想丝绸之路整个网路的丰赡内容。

丝绸之路在如此广袤的时空和持续的交往过程中,发生了影响人类进程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经历了绵绵不绝叹为观止的物质交流和沟通人类精神情感的文化交融。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罗马的玻璃器皿、大夏的金质首饰、波斯的青铜器与银器、印度的香料和宝石以及各种宗教、科技、艺术等都通过这个路网进行交流并相互影响。丝绸之路是人类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奋进之路,也是人类映照自身的一面巨大镜像,而使得这面巨大镜像穿越时空依然生动鲜活并使得历史细节再现的载体就是“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即历史,艺术即永恒记忆,艺术即人类的确证。甚而至于,丝绸之路艺术的发现和时空的拓展,反过来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时空范围和提供了新的历史信息,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时空亦是丝绸之路艺术的时空。其具体路线,不同学者的描述是有差异的,目前普遍认可“丝绸之路”是网状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艺术的时空与此相关。

陆上丝绸之路有几条不同的主要路线,即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甘肃,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再经中亚、西亚、小亚细亚到欧洲和北非等地,绿洲丝绸之路还有很多支路。绿洲丝绸之路艺术形成多姿多彩、异常丰富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包括中国中原艺术,敦煌艺术,西域、龟兹艺术,中亚、西亚、南亚艺术,北非、地中海艺术以及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艺术等。草原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沿黄河流域以北通往蒙古高原,经西伯利亚大草原,抵达咸海、里海、黑海沿岸,乃至东欧地区,主要经过草原上的游牧人地区,所以称为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了欧亚草原艺术体系,主要有青铜器等金属艺术品,马具、车具等各种配件饰物,草原石人像、动物艺术形象,草原族群服饰等艺术现象。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陆上交通道,贯穿四川、云南等地,经由缅甸出境,再连接印度、中亚、西亚和南亚诸地,形成丝绸(锦绣如蜀绣等)、服饰、瓷器、雕刻、建筑等。

海上丝绸之路始自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广义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段已经到达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其主要包括中国瓷器、佛教、伊斯兰教、建筑等艺术现象。

丝绸之路艺术时空还指艺术形态自身发展变化延伸的区域,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造型艺术,纺织、染缬和服饰艺术,彩陶、青铜器、玻璃等民间工艺器物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写本艺术、书法等艺术形态不断延展的区域。在长达几千年的兴衰演变过程中,其具体的生发、变异、兴衰和影响力是不同的,其“主体”地位也是不断更迭和流变的。比如彩陶艺术是新时期中晚期的遗存,主要区域在中亚、西亚、地中海、中国等地;比如建筑和雕塑艺术,在东西方有不同的体现,以希腊雕塑和建筑、中亚建筑、伊斯兰建筑等著称;比如纺织服饰,以中国的丝绸、波斯的地毯著称;比如器物,以中国的瓷器、中国和欧亚草原的青铜器、欧洲的玻璃制品著称,等等。而就整体性的艺术系统来说,其以文明体、地域、国家、民族、宗教等为根基,形成不同的艺术体系,其时空也是具体的且不断变化的。

三、丝绸之路艺术的“单位”

丝绸之路艺术的“单位”,不仅是指以什么构成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单元),也关涉丝绸之路艺术史观及研究的思路和范式,如何辨析这些称谓和处理这些关系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历史研究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在大小规模上处于另一端点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一个社会的人们的某个群体。”[9]13历史上“发挥作用的力量并非来自一个国家,而是有着更广泛的动因。这些力量对每个局部都发生了作用。……一种同一的、总的动因会对不同的局部产生不同影响,因为每个局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动因所驱使的各种力量做出反应并起到自己的作用。”[9]6同时他指出后来的文明与早期文明有“子嗣关系”,汤因比反对简单将“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而以“文明”为单位作为历史考察的对象,符合对世界史或者人类发展史宏观把握的实际,这是他在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重要贡献。他从横向空间区分出“文明”的单位,又从纵向时间揭示出文明的“子嗣关系”,对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单位的确立有直接的启发。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从宏观整体性来说,与重要的文明体系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早期,这种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目的与一般历史研究有所区别,它要涉及到多种复杂的艺术门类,描述多样的艺术形态,厘清多维度的艺术关系,揭示属于艺术史发展的轨迹。因此,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首先,在丝绸之路历史发展中,国家、民族意识虽已经形成,国家也已相继建立,但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征战从未停止,从空间属地来说,古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变动不居,民族不断融合迁徙,而艺术则相对独立并发展演化,又相互影响互融共存,难以笼统用划一的“单位”区分,所以按照历史事实描述即为科学和客观。其次,艺术学,特别是艺术史与一般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问题。艺术与历史、民族、政治、宗教等密切相关,通过艺术现象可以揭示其背后的这些因素,但是艺术又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形成的机制,因此艺术史的研究和现象描述需要观照这些领域,却以艺术本身为焦点。再次,尊重艺术史事实,客观描述,也是尊重艺术规律,唯其如此,才足见艺术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特殊价值与人类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上的难题。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单位”涉及到文明体系、地域、国家、民族、宗教与艺术的关系,这些关系属于不同的体系和层级,而且往往互相重叠交织。

1.文明体和地缘区域艺术。丝绸之路上出现过人类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形态和现象,它们连接着人类最主要的文明体系,比如两河流域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艺术,尼罗河流域文明与埃及艺术,地中海文明与希腊—罗马艺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文明与印度艺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与中国艺术等。另外,丝绸之路艺术的一些重要现象和“单位”称谓也与地缘区域关系密切,如欧亚草原艺术、阿拉伯—波斯艺术、东方艺术、中亚艺术、西亚艺术等;有些艺术现象与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相关,如伊斯坦布尔、撒马尔罕[注]蓝琪的《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一书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撒马尔罕国立大学考古研究所与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考古队对撒马尔罕城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发掘,得出结论:‘在西方文明中,古雅典和古罗马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在中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撒马尔罕城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很重要,它可以与古雅典、古罗马相提并论。’”参见蓝琪的《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5页。、西域与龟兹、河西走廊与敦煌等。

2.宗教艺术。宗教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构成丝绸之路艺术的特殊领域,形成自成体系的艺术现象。如琐罗亚斯德教(祆教)艺术、犹太教艺术、摩尼教艺术、基督教艺术、东正教艺术、佛教艺术、印度教艺术、伊斯兰艺术、道教艺术等。

3.民族艺术。如苏美尔人的艺术、粟特人的艺术、华夏民族艺术、俄罗斯民族艺术、阿拉伯艺术等。

4.国别艺术。如埃及艺术、印度艺术、波斯艺术、希腊—罗马艺术、中国艺术等。

丝绸之路的艺术现象有很多是承绪、交叉、重合的关系,如何划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单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体的着眼点和视域:是整体性宏观研究,还是差异性局部研究,是着重于艺术本体研究,还是着重于艺术见证历史。也就是说,丝绸之路艺术的研究,有一个潜在的试图发现什么的问题。笔者曾认为,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丝绸之路艺术对于人类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人类在丝绸之路这一广阔的时空中的艺术发展,通过怎样的交流、融合、相互影响而出现新的艺术样态和现象;丝绸之路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怎样艺术地、多样地表达了人类几大文明的交汇及其精神情感,其宏观、中观与微观变化的演进过程和结果如何;有哪些值得总结和珍视的艺术现象和经验,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丰富性及古今相通性,可以为当代人类艺术的发展提供怎样的借鉴。其总体问题是丝绸之路艺术与人类的关系。

问题导向和艺术史本体的交汇点的契合,决定了不能简单地选择,而要综合地观照,避免笼统、划一使用某种“单位”概念,应依时间的推移为线索,以丝绸之路艺术自身的历史进程中的艺术现象为自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地使用“文明”“地区”“宗教”“民族”“国家”等概念,以展示丝绸之路艺术的丰富性、关联性和传承创新性。

猜你喜欢
文明单位艺术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 07:33:46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说文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6
纸的艺术
协办单位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