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诗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内容多,没有现成的授课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将选修上成必修,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
提倡个性化研习,对研习所得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提倡写研习体会。选修课中收录了李白和杜甫的不少作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李白就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上对李白的《行路难》有哪些影响?李白是如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将《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主旨和意境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文章都较为经典,可以在比较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感悟,体味作者的感情,尤其要充分重视文后的比较类型的“探究·讨论”题。我们在学习“诗歌之部”中的李白、杜甫诗歌时,组织学生进行了“李杜诗风比较”的问题探究,这是融作家、作品、流派比较为一体的语文探究活动。学生分组从“诗仙诗圣”“各擅胜场”“生平用世”等方面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观点上的碰撞,如有同学认为,李杜诗歌的不同表现在四个方面,即题材不同、意象群和意象组合不同、情感和抒情方式不同、语言不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李杜诗歌有相同的题材和情感,仅仅是题材的侧重点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经过碰撞,学生对李杜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了探究的目的。
阅读与写作相辅,思维与语言共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示例(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那是明月松间照的恬淡;一串淡远的音符飘过,那是清泉石上流的润泽。清馨怡人,淡远悠扬。松间明月朗朗照亮一弯纯净的心湖,一片菊花飘香的圣土。漫步林间,任身上映出松针的翠影,浮现出亘古的幽静,任脚步下踏出轻快的步伐,与石泉流水对唱、和歌。不知不觉间,流出了一个安谧的梦,梦中以树根为枕,静静地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王维安在?问石泉,无语,只是默默流。
如:豪放不羁的诗人:
一壶清酒,挥洒出一片豪放,一支墨笔,涂抹出大唐的盛世之风。在文学的长河里,你是一朵奇葩,你的诗,是这奇葩永久的芬芳,踏着水中的月华,你已远航。
醉卧长安,那是你的无奈;壮志难酬,那是世俗的失败。淡淡墨痕,抒写着前无古人的豪迈;滴滴香酒,浸润着失落的雄心。把酒问天,叹人生无奈;豪情一笔,诗传万古流芳。……
议论文性散文可尝试学写《六国论》和《伶官传序》的框架结构和论证过程。如《六国论》,文中的总分式结构,对比、假设、举例等论证方法,其论证周密、说理清晰的逻辑性和文中从开头一直贯注到结尾的沉痛激切的抒情文气完美融合。
抒情性散文可尝试学写《祭十二郎文》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抒情线索。如《祭十二郎文》以情感领起全篇,以骨肉至情贯串始终的写法。
记叙性散文可整合第三单元 《过小孤山大孤山》(叙事)《项羽之死》(写人)的写法。
语文是特别强调品味揣摩的,而揣摩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没有读书声的语文不是语文,没有读书声的课堂,是毫无韵味的课堂。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中的流动、起伏和回旋,这是把握文章气脉的前提条件,是挖掘文章思想价值的基础。章有章法,读有读法。朗读时,要“因声求气”,慢慢地将身心沉浸到作品中,从音节字句中感受文章的气韵。比如《六国论》和《祭十二郎文》都是值得反复诵读的名篇,切不可把疏通词句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对这些文章的品读。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我们需要借助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寻找名家的范读,让学生把握好意蕴。当然,也可以教师自己进行领读,学生展示等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然后录制成磁带,有条件的配上背景音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很多经典篇目,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我们不是学完就完成了学习的目标,我们还要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要尝试把课内素材用好。在50多篇古诗文里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素材、思想厚重的语言素材、文质兼美的诗文名句及古诗文作者素材,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