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广西 梧州, 543000)
ICU是临床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其中部分如重症胰腺炎、农药中毒患者等需要进行灌肠、导泄治疗[1]。灌肠、导泻后患者大便次数多,部分患者可呈失禁表现,由于大便不能自控,会污染环境,患者肛周皮肤亦受刺激,必须随时清理溢出的大便,清洗肛周皮肤,更换污染的床单被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护士的工作量大[2]。本研究介绍一种自制的可灌肠式大便引流装置,将其应用于需要灌肠和导泻的患者治疗中,现介绍如下。
自制大便引流和灌肠装置主要由5部分组成:①气囊肛管。气囊肛管优先选择透明硅胶管,即方便观察也方便携带。胶管内外径分别为0.9 cm和1.0 cm,长为30.0 cm;气囊容量为50.0 mL,长为3.5 cm;胶管的前端设有圆头开口,在距前端0.5 cm处设有2个直径为0.5~1.0 cm的对称侧孔;气囊则安装于距胶管前端2.0 cm处。②连接管。材质为优质透明聚乙烯,长及内径分别为100.0 cm和0.9 cm。③引流瓶。引流瓶内容量为1 500 mL,瓶体上标有刻度,瓶身两侧装有挂钩,另设有专用的瓶底卡座,便于平稳放置或挂在床旁,材质与连接管相同。④内径0.9 cmY型接头1个。⑤灌肠袋1个。
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戴手套后,先用80 ℃的开水将气囊肛管的前端10 cm浸泡1 min,然后检查气囊肛管有无破损、漏气并安装引流装置。然后用医用润保润滑肛管前端,自患者肛门插入25 cm;用注射器将10 mL空气注入气囊,导管末端接Y型接头的一端,Y型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接灌肠袋及连接管。连接管与引流瓶连接,最后将引流瓶固定于床旁。气囊压力保持在30 cmH2O即可,每天监测1次。患者停止灌肠或无大便12 h以上拔除导管。
灌肠、导泄是临床常用排毒措施,但该方法易造成患者大便失禁。本研究可灌肠式大便引流装置即有如下5点优势:①灌肠效果好。该装置气囊肛管插入深度25 cm,药液可直接注入直肠上部的结肠内,使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长,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增强治疗效果;②使用安全并利于观察大便性状。该装置便于患者出入量统计,给临床补液提供可靠参数;③清洁卫生、减少了环境的污染;④减轻护士工作量,护士可根据大便量及时倾倒大便或直接更换引流瓶。⑤可降低护理成本。灌肠、导泻的患者由于大便不能自控,必须随时清理溢出的大便,清洗肛周皮肤、更换污染的床单被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用该装置后灌肠经灌肠袋缓慢的进入结肠不会有大便溢出,能保持患者肛周皮肤干洁,床单被服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