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逻辑起点·发展脉络·理论内核*

2018-02-10 01:41沈正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舆论思想工作

■ 沈正赋

在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思想或理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涵化和培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为强调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历时性、场域性和时代性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然也不例外,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思想成果。如果说作为创立者和奠基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思想的形成是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发展规律,那么对于习近平来说,则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践运用、现实反思和理论总结,最终提出并阐述了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理论和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观习近平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与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一条非常明晰的思想发展轨迹,那就是从梁家河的早期萌芽,到西子湖畔的理论实践,再到中南海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空脉络十分明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和腾挪浑然天成、相映生辉。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历程、理论建构和价值意蕴也完全契合这一发展规律,沿着从有形之“河”(梁家河)、有形之“湖”(西湖)到无形之“海”(中南海),从形而下之“河”、形而下之“湖”到形而上之“海”的发展轨迹,进而实现这一理论的历史性跨越和时代性发展。

一、逻辑起点: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从宏观层面来看,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新闻舆论的思想;二是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关于新闻舆论的思想;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如果仅仅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层面来看,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观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己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活动实践的体会和领悟,结合他们对新闻传播事业一般性规律的发现、思索和理解,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新闻传播特别是党报党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新闻传播理论,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涉及报刊的内在规律、新闻与新闻传播、报刊的形式特点和规范、新闻政策,以及党报党刊思想等方方面面。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集中体现在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党刊工作的一系列论述之中。

其一,党报党刊是政党力量的象征和标志,是党的“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使工人政党成为历史上真正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使工人报刊的增长和壮大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成为当时斗争的第一需要。同时,他们还认为,“在报刊方面,(它是)能够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的第一个阵地。”①

其二,党必须拥有自己的报刊,党报党刊必须遵循“党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报党刊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最不可缺少的思想旗帜。“党需要的首先是一个政治性机关报”②,而这个政治性机关报必须是一个能够代表党的纲领、高举党的旗帜前进的报纸。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要求,凡是被外界视为党的报刊的媒体,它们都必须遵循“党的精神”③,其标准就是遵守党的纲领、章程和策略决议。

其三,党报党刊必须要肩负起在党内开展监督批评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报刊的批评监督功能,他们把党报党刊作为“重要的党内生活杠杆”④,并提出批评监督的四项基本原则:党报开展监督批评要公正坦率;党报批评不能违背党的道德、党的纲领和党的既定策略;党报批评要注意不使敌人获得窥视内部的机会;党报批评要注意把个别领导人的错误同党的错误区分开来,分清责任。

其四,党报党刊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报党刊工作者必须对工人的事业和工人的报刊拥有最真挚的情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党报党刊工作者应有铁的纪律,按照党的纪律和规定开展编辑工作,同时还应懂得斗争策略;党报党刊工作者必须要掌握调查研究、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党报党刊工作者必须一心一意为无产阶级谋利益,不能把革命变成“摇钱树”;党报党刊工作者必须老老实实拜工人为师等。

列宁的新闻观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政党报刊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斗争和党的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自己丰富的办报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它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入了新的内容,并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其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创办党报,发挥党报宣传、鼓动和组织的作用。列宁对于集中力量和智慧创办全党的政治性报纸给予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他指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⑤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党报宣传党纲和党章,通过党报工作者将党的力量集中起来,组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901年5月,列宁在为《火星报》撰写的社论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⑥列宁对党报的三大功能与作用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其二,作为党的出版物,党报党刊必须体现和渗透党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曾经提出党报党刊应成为党的旗帜、宣传党的纲领和章程的论断,但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报刊的党性原则问题。1905年11月,列宁在《新生活报》上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出版物的党性原则。他认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⑦。至此,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问题就变得非常明晰和明确。

其三,党报党刊应当成为“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展新闻事业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1918年3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中提出,要把党和苏维埃报刊“由主要报道日常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⑧。不久,他又提出“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⑨等观点。这就是列宁较为鲜明和系统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理论中的经济宣传思想。

(二)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的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传播事业的思想主张、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石和根本遵循。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源头”,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舆论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活水”。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国社会的现实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内核,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

1.毛泽东的新闻观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革命领袖的毛泽东,结合对党的新闻宣传理论与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新闻观。一是明确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毛泽东从党报性质与任务出发对党报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做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⑩二是提出并阐述“政治家办报”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纵览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三是大力倡导“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思想。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要求在报纸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张开门让党员和群众参加办报。

2.邓小平的新闻观

邓小平执政期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较为泛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幕徐徐开启,因此他的新闻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针对国内一度出现的一股否定和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逆流,邓小平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二是要求新闻媒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传上来。他认为中国的事情“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反对形式主义,拒绝华而不实。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发现,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这是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唯一直接提到的新闻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

3.江泽民的新闻观

江泽民主要是从新闻舆论控制和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的角度来阐述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张与要求。一是重申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江泽民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力量;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二是强调新闻舆论的导向功能。1996年9月,江泽民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三是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他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开展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4.胡锦涛的新闻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新闻传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复杂,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重大调整。胡锦涛的新闻观主要体现为:一是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三贴近”,提倡“以人为本”。2003年12月7日,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二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强化舆论引导。胡锦涛非常注重新闻传播的规律性,强调顺应这种规律加强舆论引导。他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三是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及其对社会舆论影响力的日益剧增,胡锦涛强调:“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因势利导、加强管理、为我所用是胡锦涛互联网舆论治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二、发展脉络: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历程

从实践层面来看,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与他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和奋斗历程密切相关。从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开始,到入主中南海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其间历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副书记、书记,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市委书记、福建省省委副书记、福建省省长,浙江省省委副书记、书记,上海市市委书记等职。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梁家河时期、西子湖畔时期和中南海时期。

(一)起步梁家河: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奠基与萌发

一种思想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积淀和涵化的过程,而积淀和涵化就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家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和考察,虽然尚不能直接认定其时的习近平就具有了新闻传播观念,但可以从间接材料佐证他当时已在为后来的新闻舆论理论的建构进行了必要的知识上的储备和理论上的准备,这一时期应该是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理念的积淀与孕育时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二是他在农村的摸爬滚打中培养了“实事求是”和“人民性”等观点;三是他以采访对象的身份参与了重要新闻的报道。

我们知道,新闻舆论工作理念的产生不是仅仅局限于新闻理论本身,它还应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与新闻实践的探索相结合。2004年8月14日,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组采访时曾这样坦诚道:“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的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中外历史表明,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从来就不会放弃读书,放弃从人类先贤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落户期间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往事,其中关于读书的情结就占有不少篇幅,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1969年初,习近平从北京前往梁家河时就带去了“沉甸甸的两大箱书籍”,其中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哲学、中外文学等方面的。在梁家河村的知青窑洞里,习近平的“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书”,“陕北7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当年与习近平一起插队梁家河村的雷平生在接受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采访时说:“近平读哲学书籍,主要还是读马列主义哲学。他下了很大功夫去阅读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手头经常阅读的书就有《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名篇名著。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认为,“插队7年,他利用农村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丰厚的知识文化理论素养。”习近平自己就曾经说过:“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当年与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住同一孔窑洞的戴明认为:“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的“实事求是”和“人民性”等观点就是在梁家河期间培养起来的。在梁家河,习近平与陕北的父老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零距离的接触和体验,让他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真实情状和处境有了深切的感受,“人民”二字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和符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感同身受和十分难得的生命体验。以至于习近平2015年2月回到梁家河时曾动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他把自己称作“黄土地的儿子”,“根在陕西,魂在延安”。多么朴素的情感。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举措及他自己对知青岁月的回忆看,7年的插队落户为他治国理政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方向。

不仅如此,梁家河期间,习近平还与新闻媒体打过交道。时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的曹谷溪,1975年曾就延川县大办沼气专门采访过带头人习近平,在9月20日《延安通讯》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取火记》,并配发社论《要大力推广利用沼气》。习近平是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此篇通讯真实而全面地报道了习近平当年带领梁家河群众克服困难建设沼气池的事迹。据曹谷溪回忆,习近平当时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报道,在记者赶往梁家河的路上,采访车陷入泥泞之时,习近平亲自带领几个年轻人把采访的吉普车一直推到知青院子里。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对新闻工作的认知、理解和大力支持。这也为他的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事实支撑和情感支持。

习近平曾经说过:“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无论是“实际”“实事求是”还是“群众”,无疑都在习近平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构成了其后来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的核心理念。梁家河的经历让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最广阔的土地上,扎在最广阔的人民群众基础上。“7年知青岁月为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础,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二)纵横西子湖畔: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地方实践与生成

习近平上大学前是以知青的身份在梁家河插队落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以及河北正定县、福建宁德地区、浙江、上海市等地担任领导干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从经济落后的西部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可谓是足迹踏遍中国的山山水水,所以我们把这一时期统称为“纵横西子湖畔”时期。这里谓之“纵横”,是取“纵横驰骋”之意,并非意味着局限于一时一地。这期间,习近平主要是在以浙江为代表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他的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正是在地方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并初见端倪。这里我们不妨从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两个层面来梳理和分析这一期间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过程。

其一,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勾连。在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习近平在这一时期更加注重新闻舆论对地方工作的推动作用。此时的新闻舆论实践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习近平以采访对象的身份参与新闻舆论传播工作;二是亲自撰写并发表新闻评论,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1984年6月初,时任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的赵德润前往正定县采访,报道正定县从一个高产穷县是如何通过商品生产推动全县城乡大踏步迈进高产富县的工作经验。该新闻以《正定翻身记》为题发表在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习近平作为县委书记亲自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在记者采访、酝酿和写作过程中,习近平至少去看望了三次。他不仅关心与支持新闻舆论工作,而且非常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要求记者深入一线全面地看问题。赵德润说:“习近平希望我们到下面多看看,不光看先进,也要看后进、看缺点,随便和老百姓聊。他想让我们看到全貌,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2003年11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专题采访。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了“红船精神”。接受主流媒体采访并与新闻媒体进行积极的互动,说明了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如果说消息和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那么新闻评论则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以表明态度和观点为主。习近平在正定县和浙江主政期间就曾经亲笔撰写过大量的新闻评论,而且发表在党报党刊上,通过评论阐述自己的态度、立场和观点,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1984年12月7日,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新闻评论,该文是积极呼应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的精神,就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问题阐述了四个方面的观点,进而推动这一重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2004年3月1日,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评论《求客观规律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从尊重客观规律和以人为本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与实践之路。同年10月1日,习近平又在《求是》杂志第19期上发表署名文章《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阐述共产党干部“为官之道”的朴素道理和执政思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作为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为《浙江日报》第一版“之江新语”栏目撰写了232篇短评,“这些短评,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亲自在党报党刊上撰写评论的现象是不多见的,此举表明,习近平对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作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重视。

其二,新闻舆论工作理论初见端倪,核心理念趋于成型。如果说习近平此前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主要是针对经济社会宏观层面的全局工作,那么他之后发表的关于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讲话和文章,则主要针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新闻舆论传播工作。1989年5月中旬,习近平主持召开宁德地区新闻工作会议,并就当时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工作基点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此讲话内容经新华社记者许一鸣整理后发表在1989年《中国记者》第6期上。围绕认清当前形势、做好舆论引导、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等三个主题,习近平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以及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等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分析。郑保卫从新闻理论的角度对这篇讲话的内容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剖析,认为习近平此文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体现在八个方面,并认为习近平这篇讲话精神“涉及新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其阐释和论述都很到位”。“更重要的是,他后来有关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中的许多观点,都与这篇讲话一脉相承,因此,可以说这篇讲话是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

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为“之江新语”栏目所撰写的232篇短评中就有2篇论及新闻舆论工作,一是《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二是《努力提高新闻质量和水平》。习近平在文中强调,新闻媒体要做到“三要”和“四个坚持”,即“要遵守新闻纪律”“要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要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充分发挥党的喉舌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及时把党的声音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2004年8月4日,习近平在浙江省省委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组织上必须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2006年1月26日,习近平在看望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驻浙江编辑、记者时就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素质建设做出指示:“新闻的党性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要提高办报水平,根本在人,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由此可见,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在此时已趋于成型,其理论体系也初见端倪。

(三)入主中南海: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顶层设计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历史地担负起治国理政的伟大使命。围绕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已逐步系统化和体系化。这些理论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重要讲话精神之中。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著名论断。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就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是习近平关于媒体融合理论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论述。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必须坚持创新为要。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新闻媒体创新发展。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这虽然是习近平在解放军报社所作的指示,但针对的是所有的新闻媒体及其新闻从业人员。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他在讲话中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会上,习近平还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48字方针”作出明确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是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理论展示,被誉为具有“史诗般”意义和“集大成”价值的一次专题重要讲话。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是习近平对网络传播的最新阐述,是其论述网络新媒体理论的代表作。

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抓好落实,把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越办越好,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次会议上,他首次提出了“四向四做”的概念并做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此外,习近平还分别在2016年11月5日新华社建社85周年、201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发去贺信,希望党的主流媒体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内容框架,标志着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正式形成。

三、理论内核: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容建构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历史地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运用新闻舆论武器传播真理、动员群众、夺取胜利的宝贵经验,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创造性地作出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新论断、新阐述、新理论。

(一)党性原则论

习近平的党性原则思想主要反映在媒体姓党、体现党的意志、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等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彼此不可割裂,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根本原则。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加深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认识。习近平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姓党,这是党领导下的各类媒体的最根本属性,是新闻舆论传播工作党性原则最根本的原则。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改变。

在论述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时,习近平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既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确保新闻媒体始终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

(二)舆论引导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习近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文者,贯道之器也。”新闻报道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和信息传播,任何新闻报道都有导向,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都包含着立场、观点、态度。“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要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报刊版面、广播电台、电视荧屏,主导网络空间、移动平台等传播载体,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

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近平指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新闻报道只有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团结,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各种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习近平强调:“做好正面宣传,要注意提高质量和水平,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不断重复喊空洞政治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那样的宣传只会适得其反。“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报道,及时解惑释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对社会上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也就是说“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高度统一和协调一致的。

(三)媒体融合论

习近平的媒体融合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占领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传播的制高点。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内体制外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发展也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机遇。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运用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

二是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新闻舆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新媒体时代,一般化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人们的个性化诉求不断上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不同新闻媒体要有自身特色和精准的受众定位,不能大水漫灌、千报一面、重复雷同。要丰富和改善传播形态与传播业态,在模式上,打造全媒体业务格局;在渠道上,构建立体多样的传播体系;在技术上,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技术体系;在事业布局上,形成主干业务与延伸业务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新媒体矩阵。

三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互联网思维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方法,强化“三大意识”,即技术意识、互动意识和用户意识。将最先进、最发达、最科学的现代传播技术应用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之中;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传播模式,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的体验,加强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增强用户黏性,重构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目标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推动一体化发展,就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四)新闻创新论

习近平的新闻创新理论主要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推进理念创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他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创新为要”“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所谓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渠道、平台、载体、工作对象等都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那些陈旧的观点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必须勇于除旧布新,打破历史常规,转变思维习惯,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新的理念来引领新闻舆论工作创新。

二是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习近平曾经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新媒体时代,虽然“内容为王”不能包打天下,但“内容为王”的存在价值依然毋庸置疑,无论媒体的形态如何变革、传播的渠道怎么变换,新闻内容生产是任何媒体都不能丢弃的看家本领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他在中央电视台调研时指出:要“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这些都是对媒体内容创新的要求,也是衡量媒体内容创新的标准和尺度,更是媒体追求内容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三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习近平指出:“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新技术革命催生了名目繁多的新应用、新工具、新平台、新渠道、新业态等新资源,微博、微信、客户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移动直播平台、云平台等新传播平台,直播态新闻、大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VR、AR、MR、H5、无人机航拍、新闻互动游戏等新业态产品,进一步增强新闻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新资源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具有移动、便捷、交互、智能等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他曾经要求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新闻改革,坚决破除妨碍媒体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新闻媒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就要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面向受众、面向市场上,着力破除不利于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有利于调动新闻工作者积极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整合各类资源,调整生产流程,理顺各种关系;另一方面要创新媒体管理机制,深化新闻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增强媒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激发媒体的生机与活力。

(五)国际传播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表达的和国外受众能够接受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让中国主张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和接受。

二是优化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中国虽然是一个媒体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媒体强国。改变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需要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做好国际传播的大格局。具体措施和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打造国际传播媒体集群,整合国际传播资源力量,推进媒体本土化发展,大力发展合作传播、“借船出海”,充分激活地方优势,积极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习近平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要求。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中国声音,就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同时,又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使用各种传播机制、渠道、平台、载体、阵地和形式,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六)职业素养论

习近平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和新闻人才建设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体、专家型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

二是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当好“四者”。“四者”就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必须坚守党性原则,在社会转型中有力地表达党的主张,为党立言,做到与党同向、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就要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抓住事物本质,全面、真实、准确地记录社会变迁,把握时代脉动。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就是要坚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聚焦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就是要勇于坚持真理,匡扶正义,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问题,激浊扬清,不追名逐利,不畏权势,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是勉励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四向四做”。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即“四向四做”: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习近平勉励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提高业务水平,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要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四是加强新闻院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早在1989年5月,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宁德地区新闻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他同时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如何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后备人才。

四、结语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思想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理论遵循和行动纲领。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意蕴丰赡的思想价值、观照中国的现实意义、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一)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新理论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基于两个价值判断和理性认知:一方面从思想传承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之基;另一方面从先进思想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理论,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思想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从思想和理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产生无疑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局面、新境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中国化的征程中,构建起了中国特色新闻舆论学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在理论上的贡献都可以彪炳史册。

(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打造了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

一般来说,话语权往往是建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方式的一种观念性力量。长期以来,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一直存在思想话语权严重滞后的问题,“言必称欧美”的现象特别突出,在学术研究中,大量简单套用和盲目采信西方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概念,在引经据典和话语表达上,西化、欧化倾向非常明显,崇洋媚外风气盛行,有时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而对中国本土的思想及其理论却普遍缺乏自信,更遑论理论自觉和思想自觉。国内一些所谓的传播学者,以与国际学术接轨为借口,以与国际学者对话为幌子,羞于、耻于,甚至不屑于引用马克思经典理论家的先进思想与正确观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任务是,在与西方理论的比较视野中进行理性思考,就像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要善于从“六经注我”的泥淖中走出来,学会“我注六经”一样,新闻传播学研究者要尽快从西方传播理论的“注经”术中走出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出现,不仅有效弥补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的空白,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和舆论学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而且可以适时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纠偏和匡正,廓清新闻舆论界和学术界一些混沌的、混乱的思想迷雾,让新思想、新理论的灿烂光辉及时照彻现实的时空与中国大地。

(三)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种先进的思想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还必须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它强大的活力、无穷的魅力与不可估量的价值。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不仅在理论建构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它不仅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思想提供世界观,而且为新时代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新时代,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西方已有的、现成的新闻传播理论和话语,无法全面阐释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中国新闻传播现象,难以解答中国语境下出现的新闻舆论传播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先进性和针对性在于,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精髓和实践品质,又观照了中国新闻舆论传播的本土理论和具体实践,这种科学的思想所提供的方法必然是科学的、合理的、因地制宜的,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3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0页。

③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51、375页。

⑤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⑥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

⑦ 《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3、94页。

⑧⑨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5-136、172页。

⑩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猜你喜欢
舆论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选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