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宣传部 韦 斌)
肯定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并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理论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朽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扩展了“人民”的价值主体范围,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必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走向胜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坚持人民性是承认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且作为具有能动性而存在的社会主体,充分肯定人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朽品质。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将以往致力于关注“真理彼岸世界”的哲学主题引向研究“此岸世界的真理”,呼吁哲学家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尽管以人民为中心所表达的价值内核和概念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地域有所差别,甚至迥异,但却代表了人作为本我而存在的价值旨归和长时段视野下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从精神上武装了我们党,从动力上支撑了我们党,从完成的历史使命上成就了我们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己任,广泛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人民革命战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与建设的辉煌成就,并将改革与建设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向,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承其精神要义,保持其理论品质,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必须遵循。应该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艰巨使命,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坚守。十九大报告主题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牢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政治宣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势而动,应时而为,与时俱进,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拓展到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扩展了“人民”的价值主体。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人民”这一概念是抽象的,更是具体的,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包含的对象主体有所差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宏观视野和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萃取出来,形成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政治使命的新型概念范畴,将中国人民的福祉与世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的是新时代的世情国情民情,不变的是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表明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始终不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破解这个课题的关键点正在于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需要和向往作为总钥匙。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表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眼于发现人民的新需要、服务人民的新需要、满足人民的新需要,在“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中践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时期就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②详见毛泽东著《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原载于《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尤为重视人民的生产生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再次强调,无论任何时期,我们党从事的各项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带领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幸福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锤炼和锻造了最广大人民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仰,人民的坚定信仰必将为国家的繁荣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又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十九大报告系统地阐释了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实现谁的梦想、如何实现梦想,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严密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主题,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四条基本方略为行动内容,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构建了我们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基本框架。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决定性力量。十九大报告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此,革命时期如此,在改革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也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只有成为也必须成为党的最坚强的后盾,才能将人民的集体智慧汇聚成为党的力量,将人民意愿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通过人民民主制度,将改革与建设成果回馈于人民。
人民的梦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党是否有信心、有能力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加强党的领导是迎接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破解风险与考验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理论自觉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风浪考验、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行动自觉在于我们党始终与人民惺惺相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以坚持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利益为己任。
打铁还需自身硬。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政治担当,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折不扣地保证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品质。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能够在团结和带领人民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抵御风险,迎接挑战,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党的建设更在于我们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剖析,加快我们党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我们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新的主要矛盾并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再认识再理解人民主体性的深刻内涵,推动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我们党有能力、有信心,也必将带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