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中的元宵节

2018-02-09 18:06林彩红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汴京佳节宋词

林彩红

诗词是古代人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古人由于不同的生活境遇,对于事物、事件、节日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以元宵佳节为例,作为一个平民化的节日,元宵节可以说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在元宵节当天,人们出去猜灯谜、吟诗、约会、赏烟花等等,也有些人也会因元宵节而产生感慨,对自己人生不得志的感慨、对国家繁荣或者国破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感慨等。宋词中关于元宵节的描述有很多,而且宋朝经过有北宋和南宋,经过盛衰和朝代变迁,宋朝词人的思想更具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因此,研究宋词中不同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一、时代变迁中的宋代词人

纵观宋代的历史,不难看出,人们的幸福与国家兴衰有着密切联系。元宵节作为传统的民俗,也同样受到国家兴衰的影响,引发人们的心理变化。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描述古代人物时,主要对其著作、思想、政绩、生平等进行描写,但是容易忽视其精神历程和心灵变化。我们在研究历史文学,研究古人的诗词时,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古人心理变化,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出作者的心境。宋朝时期,文学形式为宋词,由于宋朝先后经历北宋和南宋时期,北宋前中期,有着太平盛世,而在两宋之交和宋朝覆灭时,则比较衰败。宋朝词人关于元宵节的作品,有着“时节虽同悲乐异”的特点,通过研究元宵节的作品,可以看出处于时代变迁中的宋代词人的心态变化。

二、宋代元宵词中的不同意境

1.盛世时期的狂欢

宋代元宵词的代表有柳永,其关于元宵的词大多为描述当时的城市繁华,由于当时经济繁荣,宋代词人通过元宵节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害怕武将夺权,便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提倡享乐。当时的统治者宋太祖,将人生比作白驹过隙,不如寄情歌舞,饮酒作乐。文治的方式,促进宋朝商业的发展,尤其是不禁夜市,更是促进了宋朝城市的繁荣。临安和汴京就是当时超大的都市,十分繁华。宋朝的歌女更是吟唱文人所写的词,显示出当时的一片繁华的太平盛世。长久的盛世营造了奢靡的风气,同时也影响了文学创作。因此,当时的元宵词描写盛世的狂欢。例如,欧阳修的《御带花》,描写汴京的元宵节。开头就说“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表达自己对汴京元宵节的喜爱。后面对盛世进行描写“万重增彩、宝巢银缸、雕轮绣毅”,一片奢华景象。后又描写“会乐府神姬、执手行歌、不醉怎归得”,表达自己的欢愉之情。

2.两宋之际的苦闷

盛世繁华也不过浮生一梦。靖康之变之后,宋朝的繁华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国破山河、金戈铁马。尤其是宋朝南迁之后,给宋代的文人学士带来巨大地心境转变。元宵佳节也不再是以往的盛世繁华,取而代之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无限感慨。宋代词人李清照《永遇乐》便描述了故乡在何方的苦闷。李清照本就是一个经历坎坷的词人,经过忧患离乱、兴衰巨变,其词大多描述自己的心境。《临江仙》中写道“试灯无意思”,即便是元宵佳节,也提不起兴趣。《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有醉了才能回到故乡。同样的,宋代词人辛弃疾,面临宋朝的变迁,更是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青玉案》便描写了元宵景象,词的上阙描写元宵的景色“灯光璀璨、宝马雕车、百戏杂陈”,下阙则笔调一转“众里寻他、灯火阑珊”与元宵盛世形成鲜明对比。

3.亡国遗民的黍离悲歌

南宋时期,宋朝向金称臣,苟延残喘,直至蒙古灭金,随后攻破临安,南宋彻底灭亡。相较于南宋初期,从盛世到衰败,到宋朝灭朝,更是给宋代词人心理带来致命一击。做为亡国的人士,心里没有的归处和精神寄托,纵使是元宵佳节,眼前的萧条同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元宵词成为黍离悲歌。刘辰翁的《忆秦娥》便是当时的黍离之情的代表作品。同样是元宵佳节,“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经历宋朝从兴盛到衰败到灭亡,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表达自己对国家灭亡,内心产生的悲痛之情。

猜你喜欢
汴京佳节宋词
元宵佳节醋飘香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汴京诗群
每逢佳节胖三斤
东坡梅
宋词
环境变迁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以汴京八景为中心的分析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