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雯
统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有关作文教学这块也作了很大的修改,但缺少了评改环节。作文教学是否有效,往往体现在作文评阅环节。经常会有这些问题: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阅意见不具体、没有针对性;学生无法将评语与自己作文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评语要讲人性,多褒扬少批评,且不要千篇一律地用术语作评。经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尝试,我觉得“三优一改”作文评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除了要求他们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外,还要使他们喜欢老师、喜欢表达、喜欢写作,体验到一种快乐。下面以《与梦同行》片段为例。
《与梦同行》片段及点评:
这个小梦想非常普通,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完成它。我希望我自己能够认真学习,认真做好每件小事。朝着这个梦想,我不断地督促自己。这个梦想需要时间,更需要坚持。每次学习,每次考试我都把它当作一次有规有矩的游戏。渐渐地,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我又给自己定了一个大梦想,看着老师在讲台上幽默风趣讲课的样子,我就有了憧憬,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童真的双眼,我能抑扬顿挫地传道授业。孩子们的双手高高举起,当我叫到他们的名字时,他总是与我会心一笑。“我以后要当老师。”这个梦想一旦触发便给予了我无限的学习动力。
这段文字感情真挚。文字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写的都是实事,抒的都是真情,我给的“三优一改”的评语1.优:文章读来亲切委婉,朴素真情,值得借鉴。2.优:叙述详实,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老师职业的喜爱之情;3.优:主次分明,思路清晰。思想高尚,为了当老师有较强的进取心。建议修改:选材过于通俗,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
这“三优一改”侧重于作文材料是否有新味。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时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才的开发靠两点:一是培养智力因素,二是开发非智力因素。作文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发挥到极致,触发情感、兴趣、动机等心弦,让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间。
《与梦同行》片段及点评: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也就是说,快乐是以一个理想为目标勇往直前。我想成为一个作家,我会为我的理想去奋斗。看书时,看到文章的题目,我就会想: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为题而不换一个题目呢?我会带着疑问把书本看一遍,直到找到答案。欣赏正文时,看到了好的词语或句子我都会把划出来,认真地品味;有的还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然后,再把文章看几遍,把每一小段概括一下,想出几个小标题,看一看哪一个最好就用哪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平时看书点点滴滴的好习惯,难道不就是为我的梦想奠基吗?
作文取材于现实,语言质朴,文章基本上没有刻意修饰。我给的“三优一改”的评语1.优: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你读书的过程似品尝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2.优:文章层次清晰,可见读书有法,让人看到了“圈点勾画批注思”过程,语句流畅。3.优:字里行间充满了理想,你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当作家的渴望,行动高于一切。建议修改: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如“拟小标题”部分,拟了哪些小标题,如何推敲择选?当时的神态心理。
这种对作文语言微型专项的研究,视点小、角度细、开掘深、针对性强,进行得越精致越好,越有指导性越好,鼓励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要有工匠精神。
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泛化,针对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给出富有针对性的肯定或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要从作文中读出小作者心的方向,精神家园寻求的脚步,力避精神的茫然、颓废。
虽然我也非常有幸的参加了统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的审读,但要把这些“纸上功夫”落到实处,需要不断地探究努力。特别是作文教学,它的弹性太大,似乎让老师难以撩到抓手,关注评改的环节,抓住作文评改环节中的“干货”,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让学生从老师文质兼美的语言中获得了一种持续写作的兴趣和动力,这是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