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锐 庞艳春
围生期心肌病指的是孕产妇在妊娠后期到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心肌病,其中产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特征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在临床诊断中需要准确区分开妊娠期贫血、甲亢、高血压等其他妊娠期疾病[1]。本文主要是针对我院收治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诊治特点,现报道如下。
将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都符合围生期心肌病诊断标准,其中患者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8.27±2.19)岁;12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发病时间9例为产前3个月,10例为产后2个月,12例为产后3~5个月;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乏力、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气促、胸闷等左室功能不全症状。
1.2.1 诊断方法 在围生期心肌病临床诊断中,所参照的标准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与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制定的诊断标准,即超声学诊断标准包括左室扩张,LVEDd超过50 mm、LVEF低于45%;患者不存在既往心血管疾病史以及病因不明确;在妊娠期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时间内发生继发于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充血性心力衰竭[2]。
1.2.2 治疗方法 当患者确诊后,如果是母乳喂养,则需要立即停止哺乳;如果患者容量负荷过多,需要让患者服用地高辛、氢氯噻嗪利尿、呋塞米等药物,有效缓解心衰症状;如果患者伴有低氧血症,则需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左室血栓,则需要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3]。如果患者还未分娩,则需要在其心功能转好后终止妊娠,患者心功能稳定的话,可以服用卡维地洛治疗;如果患者没有低血压症状,可以加用培多普利,若患者不耐受,则可以替换成缬沙坦[4]。如果患者是急性左心衰,则需要及时综合应用西地兰、血管扩张剂、下肢下垂及端坐位、吸氧等抢救措施,避免患者及胎儿发生生命危险[5]。
在患者出院1年时间内,坚持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病情,统计患者治疗效果。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功能恢复正常,则判断为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则判断为显效;患者症状未消失,或者出现加重现象,则判断为无效;患者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我院收治的3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其中29例在治疗后基本痊愈或明显好转,回访结果显示均没有复发,其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2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没有发生改变,并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在经过持续治疗后有所好转。
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率比较低,而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其中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病毒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硒缺乏等因素与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的心功能不全症状,如浮肿、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会存在低氧血症或栓塞等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其体格检查结果显示为水肿、肝肿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紫绀等[6]。
目前在临床诊断围生期心肌病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心力衰竭疾病的诊断,上述在围生期心肌病中存在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的正常妊娠过程也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症状,因而就大大增加了准确诊断围生期心肌病的难度,这样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就需要先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症状[7]。另一方面是对疾病本身的诊断,围生期心力衰竭以及甲亢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既往隐匿性心脏病在围生期都有可能会加重其表现,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围生期心肌病诊断的难度,进而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就需要逐步排除这些情况[8]。在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诊断心力衰竭疾病的时候可以综合应用胸部X线、起声心动图、血清B型钠尿肽等多种方法,但注意的是,在该疾病诊断中心电图的特异性并不显著,超声心动图的特异性较为显著,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其作为重要辅助检查方式。
在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需要保证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虽然在临床治疗中均需要使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这些药物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胎儿健康,因而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患者及胎儿的具体情况,并尽可能减少使用剂量,在保证不对胎儿健康造成威胁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收治的3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其中29例在治疗后基本痊愈或明显好转,回访结果显示均没有复发,其治疗有效率为93.55%。2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没有发生改变,并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在经过持续治疗后有所好转。综上所述,虽然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率比较低,但会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而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提高注意,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进而有效改善治疗及预后效果。
[1]何佳涛.围生期心肌病合并急性肾衰竭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7,16(2):196-197.
[2]王莹,马治富.妊娠合并心力衰竭42例临床诊治分析[J].内科,2015,10(4):510-511.
[3]张丽娟,陈奕.围生期心肌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163-166,169.
[4]魏建芬.妊娠合并心脏病74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64-865.
[5]雷菊云.108例妊娠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99-600.
[6]冉恒.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进展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1):18-20.
[7]杜贺,史承勇,陈少萍.围生期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1):30-33.
[8]柴丽娜,桂鸣.围生期心肌病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