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伟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多学生只具备知识储存能力而缺乏对于知识的运用或理解能力。即使有部分学生热爱阅读也很难在高中学习的压力下有效阅读。本文正是通过对高中语文深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描述和分析,通过实践和探索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国目前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大多数人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努力赚钱上,而忽略了阅读的意义。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并未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国高中生的阅读情况不仅阅读面狭窄,而且大多停留在不求甚解的层面,学生阅读浅尝辄止,没有自己的见解,难以借鉴和应用。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的高考压力巨大,面临高考,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别严重,因此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书本或题海中,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另一方面由于高中生活时间紧凑,分科之前学科繁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分科之后学生又要为高考奋斗,如此快节奏的时间难以让学生真正放松下来进行阅读,导致学生对阅读很难产生兴趣,也难以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并没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培养技巧,大多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灌输式的讲解使学生获得老师对阅读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固化,难以发散。阅读的本身应该是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思考、关联等等,而非被动获得知识。加上高中学学习压力重,老师注重成绩,很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除此之外,阅读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不能像数理化一样记住一个公式就可能提升分数,效果缓慢,因此常常被忽视。
高中是高中生“三观”初步成型的一个阶段,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追求成绩,对阅读的认识还简单的停留在浅读的阶段。目前我国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健全的体系和方法,教师或学校也追求升学率,对于阅读培养的重视度也完全不够。
打造校园阅读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并不是开展一个少数人参与的阅读活动,而是切实地为校园打造一种阅读氛围。当氛围成型时,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一定的熏陶,从而喜欢上阅读。重视学生的深入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文化,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首先可以构建课堂教学生态链,将课本知识、学习技巧以及教学评价作为三个考虑因素,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其次是对阅读的深入探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不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而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构写这篇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最后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探讨,彻底解决学生心里存留的疑惑和不解,甚至还可以关联其他方面,扩展学生的学习面。通过校园文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深度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终生可行之事。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关于对秋雨的理解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到雨后场景,仅仅体会到秋雨后的凉,这边是指粗浅的浮于表面。再比如“天凉好个秋”中的凉秋不仅仅指天气,还有作者心中的凉意,可若是到这里便停止便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将思路无限放大,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处境来融入教学,加深学生的思考能力。
高中生的阅读量是需要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规定学生高中必读文学作品,加强对学生阅读作品的评判力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深入阅读是一种能力,它不仅仅体现在高中语文中,更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学生对同类型阅读文本的理解进行对比,加强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事,一个国家的精神世界的强大取决于民族文化阅读能力。阅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提升一个人修养,深化一个人的思想。然而它又是一个缓慢的增长,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变自身,自身的强大也意味着国家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