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娟
(临沂兰山小学)
1.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如果教师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强行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探索与研究当中,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认可自己的老师,才会听从老师的教导,遇到问题才会首先想到自己的老师,从而对老师所教的科目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作课余时间来到学生中间,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置于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年龄还小,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要具有合理的难度,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生长环境、兴趣爱好、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间存在的不同,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掌握所学知识,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心,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5.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而且也拓展了学习内容,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外活动的应用。在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项设计,鼓励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完成,也可以设计一项难题,在这样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明确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开展合理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数学应用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6.感觉数学美。每一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小学数学学习中充满了美的事物,如图形美、思想美等,数学理论有着一定的规律,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同时数学的美还包括将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学习内容,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到数学学习充满了机动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师提高设计水平。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教师一味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在下面处于被地的学习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启发者,在此基础上创建民主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善于依据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与学生拥有的知识程度不同,因此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能由于自己可以轻易解决问题就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不会存在疑问与困惑。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沿着学生的思维路线确定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关键部位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掌握知识。
3.发展学生思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与思维形式,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思维形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才能理顺学生的思维,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由于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教师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利用表扬与鼓励的做法合理评价学生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