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实验小学)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后延伸与扩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化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学生才能够不断优化现有的语文知识,积累众多的文化素材,更好的辅助语文学习。由于语文课堂的数量以及时间有限,许多学校仅仅在每一周为学生安排一次集体的阅读课。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阅读都需要在课后时间开展。尽管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在课外阅读的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需要根据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对进度与教案进行改进,激发学生对于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从而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掌握高效率的阅读方法,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水平。
在小学语文的课后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如寻找书籍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怀有功利心态开展阅读等。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达到考纲要求,小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才能跟上教师进度。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目前书籍市场上拥有品类众多的课外读物,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购买课外书籍时缺少来自教师以及父母等第三方人员的推荐与指导,可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兴趣购买书籍,集中在漫画,连环画,小说等娱乐性书籍上,而忽视了名著,诗词等具有高价值内容书籍的阅读。学生在挑选书籍时具备较大的盲目性,许多书籍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以及指导作用,无法完成课外阅读的目标。尽管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但是学生的知识素养水平却无法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许多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逐渐被一本接一本的课外书占据。教师与家长认为,通过阅读课外书,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导致家长将课后阅读作为硬性的指标任务布置给孩子,并严格规定阅读时间以及阅读书本,对于小学生而言,本应该有趣的课外阅读成为了一种学习负担,阅读课外书籍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不仅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法实现阅读的目标。
提起课外阅读,许多小学家长与老师就会提到作文书籍。广泛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为了取得更加直接迅速的效果。家长与老师甚至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优秀作文书籍,并布置了优美词句的摘抄仿写作业。尽管适量的积累优美词句有利于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然而在现实中,阅读开始成为小学生语文作文考试的辅导工具,甚至有些学生一提到课外阅读,想到的都是作文大全等教辅书籍。这种行为严重制约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化发展,并不能真正的在阅读中理解知识,获得感悟。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跳出教科书的思维限制,接触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丰富自身积累,提高知识文化素养。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在课外阅读中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可过多的干预学生的阅读计划。在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的读书环境,在外部条件上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如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倡导每个孩子捐赠几本书,共同构建班级图书馆,互相借阅书籍,减少阅读成本,丰富学生视野。此外,阅读课应当选择在晴朗的天气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进行阅读,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减少阅读压力。课外阅读的重点在于“课外”,在课外时间段中,学生拥有阅读的自主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默读,小声朗读等方式阅读,但要注意避免对周边的学生产生干扰。最后,教师也可以设立班级主题读书日,在读书日中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制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中看见成效,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加强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开始阶段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不同。因此,作为指导老师,应当在小学生刚开展课外阅读时,就提供良好的习惯指导。如积极将优美的词句摘录在本子上,并运用到作文中来;善于寻找每一段话的中心句,带着疑问来阅读文章,并尝试在文章中解答疑惑等。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当学有所想,学有所悟。
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减少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枯燥感与孤独感。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涵盖分享心得,演讲比赛,课外知识竞赛等。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开展2个月的课外阅读后,鼓励学生将积累的素材与同学分享,并积极上台展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从而带动阅读气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鼓励学生仔细阅读,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在阅读时的记忆能力,也能够督促学生阅读更多高价值的名著书籍。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开展“亲子阅读日”,“亲子阅读大比拼”等特色活动,从而将课外阅读从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提课外阅读的连贯性,也能够加强家长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加科学的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
应试教育的发展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僵化,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学生的额外阅读兴趣较低,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综合分析课程大纲标准与学生实际能力,判断课外书籍的难度以及内容的知识量,逐渐改变传统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权威性,霸权式的教学理念,由结果导向式转变为过程导向式,提倡在兴趣中开展课外阅读。从而打破填鸭式教学的束缚,将课外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积极引入话剧,演讲,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参与度。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个体素质均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学习与思考上。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够巩固语言学习能力。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优势,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张春凤.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误区分析及科学指导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4,(39) :111.
[2]李卉.浅议小学语文有效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J].魅力中国,2017,(8).
[3]杨联结.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策略研究[J].同行,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