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丽
纵观当下最新版统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不难发现该版教材特别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力求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学生必备品格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该本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了单元内容,试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它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教材的编撰者将这些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课后习题之中。笔者在此将着重分析被安排在课后习题部分的语文要素。相较于以往的语文教科书,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内容梯度更加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更加清晰,教师在教学时也有章可循。这样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明确了,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多年以来教师们不清楚在语文课上该做什么该训练什么的困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具体该如何在教学中紧扣课后习题来有效落实这些语文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就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谈谈落实语文素养的策略。《济南的冬天》的课后习题有以下几项:
一、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那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二、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三、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四、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五、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属于阅读方法中的“提取和概括信息”,属于语文必备能力的训练;“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既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又属于朗读课文的训练范畴;而“重音和停连”属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范畴。以上习题都不同程度上涉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由此可见,本课课后练习主要涉及“语文知识”和“必需的语文能力”两类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这些语文要素是相互交融、无法割裂的,教师必须将他们整合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使他们前后联系,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能力在自我思考和小组探讨中提升。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
以《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课后习题第三题为例,该题考查到了对拟人手法的赏析,拟人手法是学生自小学来就学到的较为基础的修辞手法,其含义及常见作用属于必备的基础知识。因而我们语文平时教学中不能好高骛远,要注重落实各项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分类进行教学:字音字形、短语辨析、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诗词默写,文言文实虚词积累等等,必要时候分类复习并进行专题训练,长期坚持,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很快得到提升,做相关题型时自然得心应手。
该课课后习题四提出“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明确要求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尝试并学会“朗读背诵”的方法,经实践证明,这也的确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比靠老师单纯地讲、反复地说要有意义得多。而且初中生正处于对世间万物有无限好奇心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黄金阶段,多读多背对他们来说特别有利。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与背诵,并对学生朗读的时间和内容做了具体要求:一是对学生朗读背诵的时间有固定要求,二是对朗读背诵的方向给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学生在考试时识记默写部分得分情况较为理想,阅读也为不少同学的写作开拓了素材。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阅读,从“朗读背诵”中找到了趣味感和成就感。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古人有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好系统的语文知识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懈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当孩子在学习闲暇,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性情。当然,不能只是读,还要多思,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
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及朗读时间,拓宽积累内容,尽可能多地积累语文基础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作文素材等也应该成为积累的重要对象。鉴于文言文诗词和古诗默写在考试中的重要意义,我特别强调学生积累文言文的重要文言现象,积累需要背诵的诗文篇目,为平时应考和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三要求“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实际上考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对于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品味,感悟。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并把这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逐渐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审美层次上来。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一说道:“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那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该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描述这些景物,实际上就考查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以此观之,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整本部编教材而言,每个单元都相应地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同程度考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我在具体上课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勇敢站起来说,当然敢于说是我们创设有效课堂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进而让学生善于说,说得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切实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并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情境,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如口头作文、演讲、辩论、表演、课本剧等等,既活跃了气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教材上的课文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然后再去通过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等。
针对课外阅读训练主要是分文体阅读,如阅读小说时牢牢抓住“人物”“情节”“环境”答题;说明文则考虑本文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对固定的答题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根据文章内容灵活运用,这样归纳分类,总结出比较固定的规律,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五要求“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这一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仿写式的片段写作题,这类题目在这本部编教材中时有见到,如后面学到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习题就要求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对某一处景物进行仿写。
那么在具体进行教学时,笔者建议第一步,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选取学生的片段作文,并加以适当的鼓励、赞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自信心。第二步,鼓励学生多联系现实生活,做到有话可说。片段训练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谈学校食堂或是谈邻居矛盾,谈来校的道路或是村边的河流,谈周杰伦或是变形金刚……这些都是学生有话可说甚至是想说、要说的内容。第三步引导学生模仿,让学生向“名家”看齐,学形式,学思想。批阅作文时,可尝试有趣味的批改方法,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写作的思考上来。笔者把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事先印制好的批阅标准进行互批互改,两人一组,批完后马上交流彼此作文中的优缺点,力求做到作文批改的有效性。然后每组中组长负责挑选出一篇优秀作文拿到班级中大家评阅,力求做到作文资源的有效利用。
无论是《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二还是习题三,都要求学生对课文关键语句甚至整篇课文的主旨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所以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笔者会相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生活实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要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有力抓手,不断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以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这一课为例,笔者在立足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熟读全文,体会作者赋予景物的深厚感情;2.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下,深刻体会到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感教育内容。老师也将情感态度目标落到了实处,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总的来说,从课后习题的设置来看,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在要求学生牢牢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出发,着重加强了朗读背诵的系列训练、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与能力的提升训练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将其有机融合、滚动推进,在联系中发展,在交融中提升。因而教师要紧扣课后习题,厘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稳步提升学生对各语文要素的学习和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