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中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新课标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课程有效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高中的教育形式面临着巨大变革,素质教育已经开始逐渐代替传统教学,成为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形式。素质教育从学生的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弘扬学生的个体精神,主要指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开发潜能的国民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二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第三是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教学结构的优化和创新,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冲击和巨大突破。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育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是教学中比较难的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得以实现。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高中历史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因为与以前的初中历史学科相比,高中历史学科涉及的历史知识范围巨大、内容广泛,不仅包含中国的历史知识,也包含世界历史上的许多知识,更是对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提及。高中历史课程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时,既要继承初中阶段系统记忆基本历史事实的方法,又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基本事实进行归纳、抽象和评价等,对历史的认识要从表面的感知接受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判断。这样的历史学科,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学习起来和教学难度均较大,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也不容易而且学生很容易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和反感心理,素质教育也不能够较顺利地进行实施,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
1.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
在高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基于学科的本身的特点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严重不足,缺乏积极性,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部分学生印象中,历史是一门单调枯燥的学科且把历史、政治等学科当作边缘学科,在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上均未充分投入。因此,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很差。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都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依照教材教学,学生按照内容学习,教师讲学生听,很多问题不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2.没有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和教育过程中,教师仍然遵循旧的教学观念,不能够较好地应用素质教育,将教师本身作为知识的教授者和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教育者的角色,教师普遍以自己为中心,而并未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获取知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教师模式化备课,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教师模式化备课,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问题。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的传统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已经严重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缺乏设计,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历史课堂,很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部分教师过分地依赖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导致高中历史教学进入了一个更大的误区,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强调素质教育中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育和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探究、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和空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和调动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思维的产生,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自己则作为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使学生进行课堂讲故事、课堂分组讨论等形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历史有关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生活中的历史体现。比如采取调查实践、采访、实地观察体验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实施的基础。因为素质教育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尊重个体化差异,强调每个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此,在高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环境,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有效地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还可以根据实际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作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在课堂中注重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精选教学内容,通过历史故事等形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此外,良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通过视频、媒体、音乐等形式的综合应用都是不错的教学手段。
3.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形成人生观、历史观、世界观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关键时期。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结构的优化,更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除了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和历史基础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之外,还应该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得到扩展,提高综合的信息素质。教师还应该将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培养渗透于自己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人类文化的同时,能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奋斗的较强的行动力,从根本上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教育,使学生更加全面进行发展。对我国的屈辱史要让学生铭记,汲取历史的教训,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感,努力去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和知识。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今时代我国的主旋律和大潮流,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是必然的。尽管这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我们坚信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1]程绍军.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2014,(02) :59.
[2]罗芬.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133.
[3]周文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读书文摘,2017,(04)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