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顺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中心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何为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又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积累语言,最终把积累到的书中的语言为我所用。所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和积累知识,让中学生掌握梳理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提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关于指导学生知识积累的认识和做法。
既然学习语文,积累和梳理的功夫如此之重要,那么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什么,梳理什么呢?
1.首要的是积累字词句。初中阶段需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的汉字,要掌握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词汇,要求如果再高一点,则希望学生能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包含现代汉语的普通词语和一些必要的专门词语和日常生活中的“熟语”,能力好的学生还要掌握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实词和虚词。要通过诵读积累一些精彩的文学篇章,小学至初中九年级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另外,许多学生喜欢将一些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背诵,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些名言警句总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地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这里的“语文知识”是指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涉及到拼音和文字、词语和短语及其意义、句子和篇章的结构规律等,要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恰当的组织语言材料,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重视相关素材的积累,包括生活经验和思想素材。我们要求学生成为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能随时捕捉生活中能触动心灵的人、事、物、景等,一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可能稍纵即逝,学生必须具备能捕捉这些事物的能力,把这些信息收藏在自己的素材库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积累语言运用的范例。运用语言的范例包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典范用例、错误用例和文句修改案例(如关于字句推敲、诗文锤炼的故事轶闻;日常生活中存在语病的句子及其修改方法等)。通过对那些语言材料的梳理,让学生抓住规范使用语言的规律及其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语段。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诸如汉语的基本句式和基本的表达方式之类的语言表达模式。
5.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梳理。经过七八年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比如批注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都是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梳理得到的。教师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其终身受益。
1.在诵读中积累语言。背诵是最有效的积累方法。经典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要求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背诵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心理学》指出:“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完善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读书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词语篇章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丰富起来的,良好的语文感觉是学生靠读书读出来的。大量的无声阅读会给我们带来语文知识的积累,出声的朗读和背诵更是语文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读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词句篇章,而且也丰富了语文知识,增加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及时积累梳理文言文知识。如为了能够读通、读懂简单的文言文,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用语习惯。要进行这方面知识积累和梳理,一是要加强对平日所学点点滴滴的积累。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分别从“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角度归类梳理课文中有关的字词;二是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以后,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例如,一个单元或者半学期,把学过的文言文里的词语放在一起,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一次梳理。
要注意课本中加强语言积累。课本所选的范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名篇佳作,文中具有丰富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其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精练,是学生丰富自己语言积累的最好材料。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将所积累的词语做一些归纳梳理。例如,在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分类整理,如写人的词语、写景的词语、状物的词语等;也可按词语的组成进行分类,如ABB、ABAB的叠词,含有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含有数字的词语等等。要求学生把这些此类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在后面的学习中再遇到同种类型的词语后随时进行补充。写作时尝试在合适的地方用上这些词语,使这些摘录在本子里的词语变成为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词语,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把握住其用法。
2.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多安排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是不可或缺的。让其在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浏览报纸杂志,观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甚至在日常谈话中处处留心积累。
指导学生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阅读的材料很多,但是真正能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却十分有限。为加深学生对所读内容的印象,增加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写读后感等,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能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之中。
3.重视在社会活动中积累。由于书本上的知识都比较抽象,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生活中的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所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鼓励、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阅历。比如,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推敲的。一是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让学生在缅怀古人的过程中,把那种对古人文化精神、智慧力量的崇敬之情能内化为自己自觉学习的力量。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学生讨论、调查、查引资料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的积累过程。
总之,阅读是积淀文化与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学生成长中必要的文化积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梳理知识的习惯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