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

2018-02-09 16:39◆李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公式三角形

◆李 宇

(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在小学数学阶段,笔者发现学生不关注学习过程,只关注学习的结果,遇到问题喜欢套用公式,觉得公式特有用,表面上看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基本都能用公式解决。但是在图形面积的课堂教学中,当遇到比较困难、用公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能深入思考,思路单一。

一、片化解读

案例1:比较图形面积

在《比较图形面积》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找出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现象1:学生并不像我们预设的那样直接找到图1和图3相等,图2、图5和图6相等。而是直接说出通过剪和拼,图9和图10相等。

分析:原因是这个图形比较特殊,容易让孩子对它产生兴趣,同时我们看到割补法对学生来说不困难,反而简单的图形容易让学生忽视。

现象2:学生多数用旋转、平移、重叠、翻转,不喜欢用数格子的方法。

分析:55名学生仅有6人用数格子的方法。课后我访谈了这些学生,孩子们觉得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麻烦,重叠的方法简单方便。

问题二:笑笑的发现你同意吗?想一想,拼一拼。

实际是解决问题:哪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面积?

现象1:学生平移、旋转、重叠问题不大,但是翻转有困难。

现象2:更喜欢把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如图8。

分析:学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拼出平行四边形就看出面积相等,更喜欢把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依赖对基础图形的认识、且喜欢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

问题三:淘气还有个新的发现,想一想,做一做。

实际是解决问题:图9和图10的面积相等吗?

现象:在几次上课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学生均在问题一已经提出并解决。

分析:学生对“互补”方法的发现和学习比“两个图形面积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面积”要容易。

案例2:三角形的面积

在学生学习《探索图形面积》时,经历数方格、割补法,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再次经历用数方格和割补法来进行验证,从中体会转化思想,当我们进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把握学情,在课前面对36名学生进行“前测”。

测试题及其统计结果:

1.三角形的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算下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分析:通过前测发现,36名学生中,77.7%能够感知三角形面积大小与底和高有关,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有58.3%,47.2%的学生能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但是当我们问学生为什么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高÷2的时候,学生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通过自己预习,家长或者补习班老师辅导的,这说明知道公式的学生也仅仅是在利用公式进行模式化的学习。

二、教学改进

通过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知识整理,使学生在“分享式”教学中训练数学思维。“分享式教学”提倡“问题——思考——分享”这三个基本单元。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发现和提出的真问题,采用不同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来展开课堂的探究与分享。

如知识内容整理有错、学习内容整理不全面这样的问题,在这节复习课上存在于个别学生中,因此,在小组交流时,采用“生教生”的方式解决,即组内同学相互帮助把内容不全的补全,把知识有错的地方改正,而且老师可做适当的辅导帮助。

对于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单一、缺少知识间联系与沟通的这些问题,在这节复习课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此,课堂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并集体分享这些问题的学习方法。下面就结合这个方面的内容,做具体阐述。

1.分享“面积推导方法的多样化”

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每组选一组图形来探究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集体分享探究的收获和困惑,实现教学的目标。

教学片段实录:

师:现在,我们每组自选一个图形,重点探索它有几种推导方法,然后在全班分享。

全班13个组,有1组选了平行四边形,有8组选了三角形,另外4组选了梯形。每个小组分工、合作,画图、操作、思考,形成小组共同的探究结果。

集体分享:

第一个小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

生1:我们组研究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生2:还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来进行推导。

生3:我们没有学三角形面积时不能这样推导,学了三角形面积就可以这样推导。

生4:也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

第二个小组: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

生1:我们把它补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三角形面积等于长乘宽再除以2。

生2:再添补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用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生:如果是不等边三角形可以这样吗?

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不等边三角形的教具在黑板上展示)只要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虽然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探究过每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但是复习课再进行探究时,学生能发现和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能转化成三角形和梯形,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样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就把单向的线型关系,变成了交互的网络关系。这样的复习课的探究和分享,打通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基本学生的真探究和真分享。

2.享“问题——探究——分享,带给我的好处”

师:回顾这次整理和复习,同学们自己发现了内容不全、内容有误、重点不突出、方法不全、没有做全面的沟通联系等这些问题,通过共同的探究和分享,一起解决了这些问题。

本案例,仅是基于分享理念下的复习课教学的一种尝试,或许还有一定的局限,如在复习单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没有关注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单的形式是否恰当,如采用提纲式、思维导图、知识树、表格、大括号等哪种形式更能反映本单元内容间的联系。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数学教学中,最迫切和重要的是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归根结底为了学生的“学”,我们所做的多边形面积单元的整体研究,无论是数学思想方法上,还是探究操作及推导公式上,恰恰让我们体会到了以一种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实现“教”与“学”的一脉相承,而只有我们的数学方式改变了,才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公式三角形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