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英
★作者通联:广西贺州市平桂高级中学。
语文是培养学生阅读信息,锻炼个人能力最有效的学科。它是学生们发现世界的主要工具。然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制度却恰恰阻碍了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沦为做题的机器,每天只是一味的做题。这种情况阻碍了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道路。如何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爱上学语文,是我们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该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主动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将其投入到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实教学方针,体现高中语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读书,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产生问题意识。这样一来,一方面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问题的能力,及时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教学大纲的不断修正,当前素质教育要求高中语文课堂不再完全为高考服务,更要将教学的精力以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上。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将教学重点放在成绩上,而是要关注学生终身语文能力。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认真对待学生,将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享受语文学习。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究,笔者发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味的接受知识,而不是思考问题。学生只依靠死记硬背来获取语文知识,往往得不到很高的效率。
因此,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通过多年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转变当先语文教育格局,就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语文学习。其中,笔者就“划分小组,合作教学”这一方法进行具体讨论,希望大家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在教学高二语文《长亭送别》这一课时,笔者在课上给学生每五个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目的是为了加强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中,笔者在课上提出了几个问题以及要求,其中有:
1.小组合作,找出不认识的字或词,并自主查找意思。
2.作者将这篇文章共分成了几个部分?
3.翻译“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句话。
通过这种老师将问题布置下去,并让学生小组内部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创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学好高中语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还要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所有学生可以共同发展。高中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而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发展阶段确立自己的个人素养,通过语文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审美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