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有“大”美
——以泰格特的《窗》为例

2018-02-09 14:47袁淑芬
中学语文 2018年18期
关键词:靠窗病人小说

袁淑芬

★作者通联:江苏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一、寻找突破,激活思维

《窗》作为小说教学的一个课例,在教参和许多教案中,很多老师以小说三要素作为落脚点,把教学重点落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来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最后明确以《窗》为题目的含义,这样就把《窗》的教学任务完成了。

孙绍振先生说过:“对于文章的分析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段落大意,故事情节,而是在全文中找出比较关键的语句,发现矛盾的端倪。”要善于在小说的文本中发现“矛盾的端倪”,并用矛盾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寻找问题的根源。

反复研读文本,我发现:开始两个重病人相处和谐愉快,情节变化的节点在远窗病人突然产生的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户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连续两个“为什么”的心理质问,使远窗病人慢慢地产生了嫉妒心、自私欲,想占据靠窗的位置,这种私欲不断地膨胀扩大,直至蔓延到每天的每时每刻。竟然在病友生命垂危时,连伸手按个电铃这样的小事都不愿意,最后使自己灵魂步入了丑恶的深渊。

看来人性中的“恶”其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很多人因为环境的不断改变,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逐渐被嫉妒、自私、贪婪所替代,在突发状况到来的时候选择了自私自利、见死不救。这点发现,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感悟。这样把探究人性由美到丑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来进行,这比单纯地比较两个人物性格特征来得更具有思想教育意义。

二、细品小处,体验大美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条件,而品味语言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品味语言,和文本激情地拥抱和碰撞,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内心对话,深入品味语言之后自然地会进入到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探讨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从语言到人文的深入,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说中很小的一个语言点,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都是紧扣着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的。小说,往往从“小”里去“说”,更能教出小说的大美。

1.读,读出词语的情感点

文字是作者思想的流露,情感的外化,如果细细品读,连最平常的语句甚至从音调变化、重音强弱中也可以读到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在 “找出描写远窗病人的心理的词语或句子并分析。”这个环节中,很多同学找到了直接描写远窗病人心理活动的句子“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如果光从句式上看好像两句都是反问句区别不大,但仔细读读,给句中重要词语加重音再品读,读出的心理和情感会是截然不同的。

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情感。“为什么”“偏偏”“不应”这些重读的词,学生读出的是远窗病人虽然有想占据窗口的想法有自私、嫉妒的念头,可他为此感到“惭愧”的心理。?而后来当他的同伴生命垂危时,他还在想“凭什么”“占据”,“凭什么”“占据”这两个词学生读出的是远窗病人此时羞愧心理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脑中心中无时无刻膨胀的无比强烈的嫉妒心和占有欲。

2.想,想出句子的空白点

在寻找描写远窗病人心理的词句时,很多学生交流了两个“盯着天花板”的动作。同样的眼神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心态,仔细揣摩一下“一天夜里,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他当时心里分别在想什么呢?

在比较中,学生的想象被点燃了,有同学说:“本来晚上是休息时间,可远窗病人却因为被嫉妒心困扰得彻夜难眠,他肯定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到靠窗的位置呢”;另外一位同学补充说:“‘盯’前面还有还有一个‘照例’,可以看出他天天有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得到靠窗的位置,这样我可以随时欣赏窗外的美景了。’”

还有同学说:“在他的同伴连最后的呼吸声也停止时,他‘仍然盯着天花板’,他肯定在想,‘这下好了,我可以名正言顺地搬到靠窗的位置了’,一心想占据靠窗床位竟置曾经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他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插上想象的翅膀,同学们与文本对话更加深入,离文中的人物越来越近了,文字背后的远窗病人的心理轨迹越来越明晰了。

3.品,品出语言的含蓄点

品味,让学生反复咀嚼、含英咀华,用心灵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一字一词一句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小说的结尾,当远窗病人如愿以偿地来到窗口探望时,“他看到的只有光秃秃的一堵墙”。令远窗病人特别意外的结果,更让所有阅读者特别意外的结局,这是“欧·亨利”式小说结尾,如果只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八个字,这样的解释是苍白无力的。

细细品位这堵“墙”的深刻含义是最重要的。学生思考后小组内讨论,继而发言:“表面看是一堵墙,其实是远窗病人嫉妒、自私、贪婪、冷酷的折射。”“他的自私冷酷就是一堵墙,是他灵魂最后进入丑恶深渊的象征”“前面再用‘光秃秃’来修饰这墙意味着他的心灵是荒芜的、冷酷的、无情的”。“整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也反衬了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我们要向近窗病人一样无私善良。”这样小说以《窗》为题的含义也就水落石出了。

4.悟,悟出情感的升华点

小说教学必然让学生去“经历”小说世界中的人的“经历”。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一共设计了 “字词反馈”“了解故事”“认识任性”“体会构思”“一课一得”五个自主学习环节。

在“认识人性”这一环节,由“美”到“丑”的心理变化过程板书的时候,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小组成果,写下的是“享受→困扰→嫉妒→冷酷→悔恨”,远窗病人的悔恨在文中是没有的,这位同学似乎有点画蛇添足,但仔细推敲一下,“悔恨”一词恰恰把这位同学自己情感价值观的表达出来了,希望远窗病人能改过自新,重新做回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这位同学学习《窗》之后悟出的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另外“一课一得”环节,学生们踊跃交流。“这是一扇心灵的窗,打开它,我们可以看到阳光雨露。这是一堵自私的墙,推倒它,我们可以拥有无私友爱”“这是一扇人性的窗,打开它,我们可以得到幸福快乐。这是一堵丑陋的墙,推倒它,我们可以豁达宽敞”……学生的表达见解更加活跃、更加积极向上,让我看见了一群有着正义感、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当代中学生。

小说教学指向的是学生生命的成长。在小说教学时细研文本寻找矛盾的突破点,小处着力品悟人性的闪光点,放手给学生以施展的舞台,让教学有深度更有温度,让课堂从小说教学之境走向小说教育之境,走向小说教学的大美,最终才能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

猜你喜欢
靠窗病人小说
谁是病人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去和来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