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达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23)
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堂将体育知识和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们,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们会进行各项的体育活动练习,来掌握某项体育技能。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市场发生身体创伤,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干扰。因此尽量避免体育课上发生运动创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是每一位体育老师应该思考的。
1.思想状态不良,对创伤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发生运动创伤的原因和学生以及教师对创伤的认识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体育课上出现一些跌打损伤是在所难免的,不重视运动创伤。且一些学生年轻气盛、缺乏生活经历、往往盲目的忽视创伤的重要性,在受伤后继续进行体育活动,好胜心强,没有因为自己的伤势量力而行,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运动创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不足。体育课在做运动之前要进行准备活动,运动好身体的各个关节,加强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性,提升肌肉力量,加大关节幅度,令人能够转入到运动状态中。血多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认为准备活动是不重要的,觉得不自己不可能会发生运动创伤,这些侥幸的想法往往是导致发生不良后果的重要原因。因此许多学生瓦那个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就进行大量的运动,导致全身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不好,最终导致运动创伤的发生。据相关资料[1]显示,运动创伤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准备活动。
3.动作技术掌握不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由于年龄、生理结构的不同,分化抑制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新动作时往往掌握不好动作的要领,违反了人体结构和运动原理,进而导致各种错误运动,最终引起创伤。以接球传球为例,手型的错误有可能造成手指被扭伤;在学习跳马支撑时,助跑和踏跳的力度没有把握好,则会造成动作太快,力度过大,身体不受控制而摔倒[2]。
4.课前准备不充分,组织涣散;缺乏有序管理。许多体育教师备课之前不熟悉教材的内容,不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导致教学层次不清,控制不好运动量的安排,忽略了学生们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学生们的承受范围,尤其是导致局部身体负荷过重。课堂上老师们没有严格的要求教学秩序,组织能力弱,学生在联练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要领。甚至还有许多学生穿皮鞋上课,或携带刀具、胸针等危险品上课,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课堂上学生们喜欢互相打闹,教师没有管理好,采用放羊式教学,学生们随意的活动,缺乏组织性,秩序混乱[3]。
1.增强预防意识,是预防运动创伤的前提。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教学任务要认真对待,重视学生们的安全问题,对学生们负责,安排好教学内容。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思想上比较容易疏忽大意,许多学生甚至根本不在意和考虑运动创伤的问题,一心放在如何与同学打闹以及如何让自己玩的更嗨。有的班上有他别淘气和贪玩的学生,他们十分叛逆,对于老师的警告不放在心上,当真正出现运动创伤时才后悔莫及。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学校要做好运动创伤的安全教育工作,协助体育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协调学生的家长,在家庭中也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创伤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的体育教学环境。
2.重视心理准备,是预防运动创伤的基本保证。在体育课上们不仅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活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做好两手准备,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令大脑达到最适宜运动的状态,对各器官的系统能力进行加强,克服生理上的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心理因素是做好准备工作的前提。在一般条件下,体育课在转到准备部分后,身体和死思想同时达到活跃状态,学生们通常能做到精力集中,思想活跃和适度的兴奋状态。但部分学生依然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课不认真听讲,容易被外界干扰所吸引,漫不经心的态度。因此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们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特点因材施教[4]。
3.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创伤的关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此同时也负责学生们的人身安全问题,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们动作的保护,注意培养体育优秀的同学,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教师的帮手,在实际锻炼中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减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应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们的身体加强锻炼,提升机体适应能力。对场地、器材进行定期检查。总之要认真对待运动创伤的问题,及时了解发生运动床上的具体原因,并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运动创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