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见习带教中的探讨

2018-02-09 09:38:0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胎心课前预习妇产科

吴 阳 雷 磊

(1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2017级,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相互借鉴和补充认识妇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研究与妇女经、带、胎、产和解剖生理有关的特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辨证规律和防治方法,以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妇女保健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见习是一名医学生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影响着今后临床实习的质量[1]。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查找相关文献、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交流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2]。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

1 传统模式下临床见习的不足

目前,在教学外部环境和教学内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临床见习带教基本采用的“分组-问诊-总结-讨论”模式,或者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病例介绍的模式,均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着见习带教的质量。我们就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为例,进行分析总结。1.1学生见习的目的性不强 缺乏主动性 虽然每一次的见习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但实际带教的内容有所差异。例如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规定的关于“计划生育”的见习计划中,实际的见习带教可以以见习人工流产为主,亦可以讲授避孕原理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见习之前虽然有一个大致方向,但却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清楚课前预习的侧重点在哪里,往往都是在到达见习地点、开始见习时才被告知见习的主要内容——可能是曾经理论课上的知识,也可能是曾经未讲授过的新内容,因此见习之初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且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大量重复理论课内容,缺乏主观能动性。

1.2 见习效果收效甚微 个体化差异大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因临床病例及患者配合度低等限制性原因,见习基本采用分组的方法,每组4~5人,甚至6~7人,每组选组长,每一次问诊基本都是由组长主要问诊,其他学生进行简要补充,然后归纳总结进行完整的病历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次见习主要问诊的都是固定的几位学生,而当临时换成该组其他学生问诊时就变得不知所措,一堂见习课下来,除了少数几位学生掌握了病历问诊的方法外,大多数学生收效甚微,个体化差异大,虽然见习后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课后马上找老师解决,可在之后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则不能及时反馈。

1.3 按部就班询问病史 未能形成自己的临床思路 在见习问诊病例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能按照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婚育史、个人史、家族史的顺序按部就班地问诊,但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见习中我们发现,当遇上单独某一类疾病时,学生问询、总结的差异性比较大。例如在问诊先兆流产病史时,腰酸、腹痛、小腹下坠等伴随症状会遗漏,在问诊月经婚育史时,怀孕次数、人流引产史会有遗漏。学生在问诊某一类疾病并未形成自己的临床思路。

1.4 中西医见习带教侧重点有所偏颇 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临床见习中,老师的见习带教、学生的汇报病例基本都是以西医为主,例如在不孕症的见习课中,学生对于不孕症的西医概念掌握良好,但什么是“全不产”、“断续”等中医概念就哑口无言了,对于不孕症的辨证论治也少有涉及甚至未涉及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此以往不利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医临床思路的形成。

2 翻转课堂下临床见习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普遍应用,翻转课堂能够弥补见习带教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将课前预习、课内吸收、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更加的清晰、直观、精准[3]。

2.1 重新构建见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信息传递”,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吸收内化”,“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见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例如在见习产前检查这一课之前,老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信息手段将见习的主要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前就明确本次见习的目的,提前掌握每次产检的目的及产检内容,在见习课堂上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加之见习课中老师的辅导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就能将产检的时间框架轴吸收内化、深刻于脑海之中。

2.2 教学内容清晰明确 在见习课之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得到见习课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于胎心音听诊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掌握胎心音的正常范围,并通过QQ、微信课堂等网络平台查找相关慕课资源,对于听诊的位置、胎心音的节律有一定认识,对见习课程有了一个明确的基本框架,在见习课中通过微格教学法[4],利用手机摄像功能将学生模拟听诊的全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回放,找出学生学习胎心音听诊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胎心音听诊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如此,还能对课前未消化的知识点能够消化,对课前预习不理解的内容也能在见习课上及时解决。

2.3 课后反馈方便快捷 翻转课堂的普及,不仅仅是对课前及课时教育模式的改善,亦是缩短了课后复习、反馈的时间。利用网络科技,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总结,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利用碎片时间及时解答问题。见习遇到的病例都是个案,不一定具有特异性,见习课上教授的内容不一定全面,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也可以上传一些相关的短小视频,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受精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利用生动的视频讲解更能让学生理解受精全过程。教师还可以针对本堂课的知识出一份问卷,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成绩可以直接通过二维码所设立的平台计算答题情况,方便教师更高效地统计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相比于传统的纸质版作业,这样的方式更易操作,且方便快捷。

2.4 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一堂传统的见习课下来,学生对某一类疾病的认识大多是局限地记住某个重要的关键点,大多为西医部分,而中医的理、法、方、药却没有完整的思路,通过翻转课堂,可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某类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阐述明白,让学生在锻炼西医诊疗思路的同时,也训练了中医的诊断思路,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3 结语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起点,翻转课堂能够弥补传统见习中的诸多不足,使见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同学见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夯实了学生的临床能力,也方便教师时时掌握学生对见习课程的理解和建议,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出发,都将提高见习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胎心课前预习妇产科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母子健康(2016年2期)2016-05-18 16:53:20
做好课前预习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