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生态路径探索

2018-02-09 06:38何芳朱海荣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师制学业导师

何芳,朱海荣

(枣庄学院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引言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1]《纲要》为大学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事实证明,以往的“学年制”忽略学生个体特点与差异的同质化教育方式培育“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人才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教育面临新的教学范式和教学模式的挑战,而“学分制”成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剂良药。大学生的个性、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心理和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学习者在性别、社会角色、文化、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化特征,根据其个人需要与选择,为他们提供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是最重要的。

虽然“学分制”在我国的大学也久已不是新鲜事物,但现实是,我国诸多地方本科院校,现在才开始真正从根本上挑战、推行和深化“学分制”改革,而学业导师制则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是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推进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的。虽然许多高校,尤其地方本科院校声称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与理想的导师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与个性化学习内涵、关系

(一)学业导师制内涵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之后美国大学借鉴这种教育制度,其大学教育亦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高校实行学分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导师制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是大学教育改革的良好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是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本科生学业规划、学习过程、科研探索以及品德素养等方面全方位辅导的一种互动式培养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将集体教学与导师的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性发展、生活价值观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业导师制一方面要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丰厚、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替代和突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

(二)个性化学习内涵

个性化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即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论语·先进》[2](P115)中记载,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意即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冉求畏缩不前,所以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个性化学习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已经出现,个性化学习可以界定为学习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现实条件和发展潜能,自主选择、主动安排,采取灵活、适合的方式充分满足个体需求的学习。[3](P126~132)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基于两大前提: 一是人的可塑性。人的可塑性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有教无类”既有此意;二是人的差异性。不仅在生理层面人与人存在基因差异,在心理层面,由于环境和文化的作用,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更为明显,“因材施教”即体现了尊重人的差异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的接轨又赋予个性化学习新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是指在学习者兴趣、需要、认知水平等个性特征的驱使下,利用移动终端、多媒体网络、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学习活动,以促进自身富有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3]当下个性化学习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前景广阔。

(三)个性化学习与学业导师制的关系

1.学业导师制是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推手

在信息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知识和资源获取愈加便捷,学习方式更加多元的今天,目前普遍存在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导向、以单向灌输为基本形式、师生互动偏少的大班额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个体特点与差异的同质化教育方式,已经面临失去吸引力的威胁和挑战。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兴趣和潜能,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而教育的模式化和同质化,导致原本具有丰富差异性的独特的生命个体成为千人一面、毫无棱角的“标准产品”,制约了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成效。破题之道在于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的生命独特性,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

学业导师制是从根本上改革本科生教育模式的有力抓手,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重新焕发教育本应有的生命力和活力。学业导师制要求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不同于辅导员管理几百个学生,每位学业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少,一般要求不超过10人,以保证学业导师有足够的精力、师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互动交流,形成个性化的导师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学生多元文化理解、信息获取和加工、学习与思辨、创新与实践等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实现定制化的实践创新训练,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公平高质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基于自身能力、优势与内在动机获得最好的成长,只有把发展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唤醒学生成长的生命自觉,引领学生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成长,使其内在能量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促成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达成。

2.大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份宝贵财富,至今对我国的教育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学相长”教育思想包括几层含义:古代教学相长的初始内涵表现为“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4](P120~123)伴随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相长的内涵产生了转义———“教”被理解为“教师的教学”,“学”被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即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影响下,教学相长也随之有了新的内涵,即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学相长”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实践场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承担起知识的传播者、生产者以及人才培养者的责任,自身的学习、提高与更新尤为重要。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要寻求适合自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渴望获得有学术水平、有责任心的教师能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协助,找准发展优势,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与行为也迫使教师必须顺应发展, 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学识和教育科研能力, 去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天赋潜能,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与学生一起共同定制个性个性化学习方案,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的教育,使其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教师和学生逐渐建立起和谐交融、稳定连续的互动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教师更有动力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实践,不断增强对教育活动的认识,获取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二者是构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组成、结构、功能、演替的复杂性教育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教育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教育外部生态系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而教育内部生态系统, 主要是以教师、学生、管理、科研和后勤五个功能团为构成要素,是影响教育内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限制性因子。[5](P26~29)学生和教师在教育内部生态系统中互为主体关系,学业导师制属于教育内部生态系统的管理层,制度的实施应准确把握教师、学生的生态位关系,创设有利于师生关系、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生态氛围,做好有预见性的协调工作,不断激发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内在激情与动力。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对个体的尊重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基本的内涵,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和整齐划一的培养规格, 已不能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态位。教育理应关注个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并且每个人的生态位都有其一定的优势。学业导师应该首先准确认知每个学生的生态位,科学分析所指导学生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潜在资质以及局限不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科学定位、合理规划、 主动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专长, 发掘和创新生存途径, 拓展和优化个人发展生态空间。学生与学业导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学业导师定制化的指导,互动生成、动态发展,成为教育生态系统不可或缺、最具活力的构成部分。

三、建构面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业导师制生态路径

(一)教育理念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重心从课程与教学转向学习,即从课堂和教师的角度转向学习者的角度理解教育。面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业导师制坚持“尊重教师、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为尺度,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长处及局限。②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兴趣、广度和选择。③发展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能力。④促进每个学生获得自由而最大限度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强化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具备高尚品性、批判性思维能力,拥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祌,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社会视野,发展成为能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工作范围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业导师制的工作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深化。

1.学生专业学习指导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导师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建立学业档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专业的内容、发展趋势;帮助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选择课程及专业;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主干课程与学科间的关系;介绍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介绍必要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经验,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

2.学生学术研究指导

本科生开展学术研究,是面向个性化学习教育理念的实践,是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是用专门知识和方法探究未知并完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实质是积累与创新的过程。指导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包括向学生介绍学术研究的伦理规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求选择研究主题,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工作,能够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鼓励学生实践、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3.学生职业发展指导

我国大学本科阶段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业导师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更了解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同时学业导师对于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更加了解,能够为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考证、考研、就业等方面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4.学生健康品格塑造

学业导师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要做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者”,发挥导师的“导向”作用,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成长环境,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业导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之中,与学生建立长期稳定、平等、尊重的互动关系。导师要身体力行,以言传身教进行熏陶,以才能带领大学生固本筑魂,有效促进教学与育人的统一,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引导学生过有追求、有价值的生活,铸就有选择、负责任、高自尊和一致性的自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健全发展。

(四)指导方式

1.交互立体师生互动

师生交往是具有教育性的互动,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为核心价值追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存在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生最基础的互动模式,师生互动水平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的指标之一。[5](P26~29)互联网信息时代决定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也是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交互。信息化时代的师生互动具备以下特点:①即时: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快速便捷地建立联系,而不必局限于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现场互动。②交互:大学生利用易获取的终端设备可以同步或异步与学业导师进行交互,导师成为一种更易接近的资源。③立体:师生现实空间互动是最基本的形式,泛在网络空间互动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种指导方式相辅相成。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具有思考能力的独立个体,学生在认知能力、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等方面各有不同,学业导师要基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因势利导;在没有刻意删除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师生互动过程不会丢失,大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都会被不间断地记录下来,动态分析大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可以改善班级授课制下专业教师与学生淡薄、疏远、阶段性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一种交融、稳定、连续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泛在学习指导

泛在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它将是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6]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将从信息的直接提供与控制者,转向信息流向的引导者与信息传播过程的监控者。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会主动借助学习媒介完成知识联接与建构的过程,学业导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助者。人人、处处、时时的个性化的泛在学习风格各有不同,大致包括自学型、听讲型、体验型和探究型四种不同类型。[6]学业导师需根据学生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譬如,对于探究型学习者,学业导师可以以学习任务、研究项目的形式推荐其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和参考资料等学习资源;对听讲型学习者,适当为其推荐高质量的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视频类学习资源;对体验型的学习者,学业导师可以引导其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对于擅长自学的学习者,能够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及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学业导师需及时给其鼓励、督导和反馈。

泛在网络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方式、更广泛的学习资源、更多样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自觉自为地借助泛在学习设备、泛在通讯网络、泛在计算技术营造一个无缝学习空间[7](P132~134),师生借助终端设备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协作与共享交流。泛在学习时代的网络空间资源种类丰富、花样繁多,学生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游刃有余?为此,学业导师要辅助学生,帮助其建构个性化的学习体系,依据个性化需求和兴趣指向,从学习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角度权衡,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学生学情变化规律,开展学情分析,高效选择并提取到最适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优质资源进行学习,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学习路径及其发展趋势,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分地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3.现实空间指导

互联网的互动方式再先进便捷,依然不能取代现实空间师生互动的意义与价值。师生双方在场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最真实的交流方式,它不仅仅实现交换信息的目的,还承担了传递情感、增进了解的任务,是更体现个性化、更立体、更有深度和温度的交流方式。学业导师要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个性化表现,善于解读学生言语及非言语的表达,捕捉学生转瞬即逝的灵感并进一步点燃其思维的火花。通过师生双方在场的交流指导,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在学生获取知识、情感熏陶、能力培养、品格塑造及学业发展中给予最深刻的帮助和引导。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要正视未来的挑战与责任,满足当今大学生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的意愿,大力推行学业导师制已成为必然。充分体现对个体的尊重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探索面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业导师制生态路径,有助于重新焕发教育本应有的生命力和活力。期望今后在实行学业导师制的教育实践中继续开展大数据分析和行动研究,深度挖掘、整合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面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业导师制实践创新模式,为大学教育注入鲜活血液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导师制学业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艰苦的学业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