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凤霞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艺术系,江苏 南京 210042)
人声是自然界最优美、最丰富、最具特色和表现力的声音。声乐是用人声表达的音乐。声乐教学中,要以科学的态度,遵循声乐艺术发展规律,把艺术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声乐实践活动中理解科学原理,进行严格有序的科学训练[1]3-4。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学是为社会培训机构、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一些学校开设“声乐教育”课程之后,没有真正了解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和音乐会类型,而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乐理知识不足,简谱、五线谱不认识,音准不好,缺乏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另外,随着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流行音乐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众所周知,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咬字、声音位置不同,很多学生哼唱流行音乐时会忽略练习专业声乐歌曲。职业学校的声乐教育必须创新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一般侧重于歌唱技能的训练,侧重于感知性学习。单纯的声音感受和记忆是感知学习的标志,泛化和迁移是概念性学习的主要标志,感知性学习是概念性学习的基础。布鲁纳曾说:“借着感知性学习获得的了解,经过概念性学习的系统发展,就会形成结晶化。”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记忆、组织以及概念化的能力不同,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因材施教[2]7-8。
1) 技能目标。通过发声练习,学生的声区上下更加畅通和统一,气息控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2) 认知目标。通过不同作品的学习,学生能正确把握不同的旋律节奏和作品风格,提高处理、分析、驾驭作品的能力,体会音乐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音乐的角度联想祖国的山川地貌,将声乐这门艺术课程和文学、地理、摄影、舞蹈等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热情与歌唱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人带来疲劳感。”引入新课前,要以简洁、启发、新颖的手法营造一种氛围,带领学生步入一种意境,打开想象的闸门,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而“追求卓越不如追求不同”道出了“不一样”的魅力特点[3]29-30。
声乐是用人的声音去表现音乐,而发出音乐性的美妙声音需要科学的训练和长期的体悟,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学时可以使用情景体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启发学生去感受正确声音位置。如《我爱你,中国》中第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很不好演唱。“灵”字是闭口音,还有很多转音,声音容易“挤和紧”,学生出来的声音往往比较直,缺乏灵动和美感。这时,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站在辽阔的大草原,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声音送出来应该是自由而通透的。借助小道具——鸽子口哨(口哨里放上水,用嘴吹奏能瞬间模仿逼真的鸟鸣声),帮助学生寻找演唱作品引子应该有的感觉。“从蓝天飞过”,借助一只“机械小鸟”,引导学生感受将声音送出去的方向和应遵循的轨迹。小鸟从教师指尖飞出,远而高,学生声音的走向同小鸟飞出的方向一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走上不同的教育岗位,可以采用师生互换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个人演唱或者小组演唱,并进行自评、他评、互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听辨能力[4]。
“唱歌”是一种“精神体操”,有益于抚慰心灵、平衡心理、增强信心和勇气。教师应用真诚的语言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让每个学生纵情歌唱,放声歌唱,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
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好状态。声乐是听觉的艺术,声乐教师是听觉艺术的传播者。教师优美鲜活、富有感情的语言,犹如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穿成美丽的七彩项链。在教学语言方面,声乐教师应在音量、音调、语气、语速、口齿清晰等方面下足功夫。“言于外必秀于内,慧于心而才自华。”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教育规划要求和教学质量水乳交融,才是教师的高境界和大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曾将自己与恩师的感情归纳为3种:“第一是师生情,蒋先生是我的恩师;第二是亲情,蒋先生把我们这些孩子当作他自己的孩子;第三就是友情,我们是很好的朋友。”[5]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称呼,更是具有道德感、使命感、责任感的育人工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文化积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用情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音乐表演艺术绚丽多姿,各具特色,通过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方式表达人的内心感受,创造艺术的形象美。声乐艺术根据人声的特性,发挥人声的表现力,形成人类最直接的艺术表现方式,为古今中外最具感染力的音乐表演形式。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最高意境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要达到这种教学意境,教师就要欣赏学生。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才会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