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 海西州 817099)
人们的生活方式、作息节奏以及饮食习惯等都出现了剧烈以及不规律的变化,各种因素影响下,人们各种疾病的发病概率逐渐升高,其中不乏对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会造成威胁的情况,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1]。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异位心律其中一种类型,具有快速性、规律性以及阵发性等特点,也被称为异位性心动过速,一般表现为3个连续出现的期前收缩或者是超过3个以上连续性的期前收缩[2]。阵发性心动过速一般发作和终止都有骤然性,其持续时间也没有规律,短则几秒,最长可能为数日,让人们心理承受极大压力的同时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严重影响[3]。临床对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在于短时间内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影响,缓解其生理和心理方面压力。经不断探索、文献[4-5]研究以及患者反馈,本院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普罗帕酮,效果令人满意。受到医生与患者青睐。现报道如下。
选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确认存在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分析资料来源,从该群体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对应分别为26例、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4.31±5.3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各项常规检查,确认并无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低血压、双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病窦综合征等情况。到院就诊病因均为突发性气促、胸闷以及心悸等症状。对其采取心电图检查诊断,确诊阵发性心动过速。有18例患者为首次发作,其余22例患者病程在3个月至2年,平均(1.34±0.65)年。对患者心率进行检测,在150~250次/min,平均(165.81±13.46)次/min;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在0.5~4.3h,平均(1.43±0.67)h。
患者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症状时均立即采取吸氧、心脏监护等措施干预,另应用普罗帕酮,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次服用剂量根据病情在100~200mg调整,每间隔6h应用1次。一般在饭后吞服,病情得到控制后立即停止用药,并记录服药到停止用药所用时间。
显效:接受阵发性心动过速对症处理后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典型临床症状消失,异位节律得到控制并转变为窦性心律;有效:患者在治疗中或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室率有所改善并不超过140次;无效:治疗后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症状依然存在并无改善甚至恶化[6]。
以患者用药后几个时间段作为药效发挥观察标准,其中<40min即药效发挥并病情改善患者有11例,占据比例27.5%;在40~60min药效发挥病情得到控制患者有22例,占据比例55.0%;超过60min后才发挥药效患者有7例,占据比例17.5%。
在用药治疗后患者主要存在麻醉不良反应为口干、舌唇麻木等症状;出现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便秘等;存在主要毒副不良反应为房室阻滞、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恶化、心律失常、室颤室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也有细分,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在位置的差异可大致归纳为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和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当前临床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进行区分,一般将此类患者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发病时主要存在心绞痛、胸闷以及头昏等症状,部分患者因持续时间较短没有重视,病情恶化后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抽搐甚至猝死。阵发性心动过速作为心血管科室收治比例相对较高的疾病类型,虽然出现和消失均有突发性,但期间对人体的影响巨大,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7]。
本院近年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普罗帕酮药物治疗,在服用后药物直接在细胞膜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控制快钠离子的内流速度,降低动作电位出现的0相除极速度,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普罗帕酮药物能够让心肌组织所有的传导速度以及不应期得到延长,对患者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测,可发现其PR、QRS以及QT的间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8]。心肌细胞阈电位有所提升并使得心肌本身自律性下降。在结构上,普罗帕酮和普萘洛尔较为接近,均具备一定程度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效果,也具有钙拮抗作用,虽然相对较低,但依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从本文所得数据可知应用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有33例患者在1h内即发挥治疗效果,仅7例患者超过1h后病情有所改善,该药物服用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发挥控制病情的作用[9-10]。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有较为明显的首过效应,在生物利用度方面剂量、剂型的差异也属于影响因素。从患者资料可知用普罗帕酮后可能引发相关不良反应,但程度相对轻微,在可耐受以及控制范围内,相对于其他药物依然更具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用普罗帕酮药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病情控制效果,让患者病情对身体和生命的威胁程度降到最低,具备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谢志葵,邓灿锋.普罗帕酮与西地兰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5,43(12):1815-1816.
[2] 侯名周,袁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4):181-182.
[3] 雷安.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7(10):1337-1338.
[4] 陈毅,游伟星,郭聪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5):1005-1006.
[5] 吴雪照.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5,21(13):132-133.
[6] 侯子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108-109.
[7] 刘岩.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效果比较[J].医疗装备,2017,31(4):97-98.
[8] 胡远扬,洪建芳,赫英春,等.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在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9):498-500.
[9] 李迪,黄冬岩,吴迪,等.维拉帕米、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34-135.
[10] 张士铭.比较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6,24(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