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的历史文化

2018-02-08 01:42黄良水
食药用菌 2018年1期
关键词:山珍猴头常山

黄良水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

黄良水

(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浙江 常山 324200)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自古以来皆称其为“山珍”,在明、清时被列为贡品。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综述猴头菇的民间传说、人文轶事、人工栽培发展历史和食疗文化等。

猴头菇;发展史;人工栽培;饮食;食疗;文化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自古以来被称为“山珍”,将其归入“八大山珍”中的“上八珍”,与燕窝、海参、鱼翅并称为“四大名肴”,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美誉。

1 民间传说

说起“猴头”,有个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秋天,一阵黑风刮过后,满山遍野出现了当年跟随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猴子,把庄稼、果树全都糟蹋光了。后来,有两个小伙,跑到琉璃庙老道士那儿借来两把宝剑,赶走了顽皮的猴子。为了杀一儆百,两个小伙子就把割下来的猴头挂在高大的桦栎树上。此后,在这树上每年便长出猴头蘑来。猴头蘑成熟时,披一身米黄色的茸茸细毛,色美味香,模样儿逗人喜爱[1]。

在我国东北,猴头菇又叫“对儿蘑” “对脸蘑”或“鸳鸯对口蘑”[2]。每到猴头菇成熟的季节,采山人便钻进深山老林,寻找猴头菇的踪迹。他们发现每当看到一棵树上有朵猴头菇,与它的朝向相对的树上,必定能找到另一朵。采山人非常好奇猴头菇的生长规律,认为猴头菇是神秘而有灵性的。

2 人文轶事

猴头菇在明、清时被列为贡品,尤其是清朝,把盛产于东北兴安岭的猴头、鹿筋、人参等视为“家乡特产”,列为宫廷宴席之佳肴。慈禧太后御前女官、美籍华人德龄在其著作《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的“御膳房”一章中提及:“还有一种算是十分稀罕的东西,唤做猴头,大概跟打网球的球一样大小。它的来源是四川,而且大部分是呈进宫来给太后享用的。(译者按:猴头也是一种野生的菌类植物,产在宜昌和四川方面的深山里头。但是因为产量极少,不容易找到,所以它的价格昂贵。用来做菜或调羹,滋味与冬菇、麻菇相仿佛,因为它的形状像猴子的头,故有‘猴头’之称。这种东西也并不限于宫中有,北平市上常可以见到。也像银耳一般的装在很精美的锦匣里头,富贵人家买来当做送人的礼物。不过这东西假的极多,普通人不辨真伪,往往花了很高的代价,而买到假的东西,只有在清宫里用的,才从来没有假货)呈进宫来的时候,总是每两个猴头装一锦盒,锦盒常用极好的黄绸做衬托,那种外观尤其比银耳来的富丽了。”书中还介绍了猴头菇的吃法:“猴头有种种制法,也可以把整个东西搁在文火上蒸着,也可以切成一片一片的煎炒,有时把它混合在各种肉里,也可以增加几许鲜味;尤其是和在羊肉里面,格外可口。就是用来做汤,其味也不在鸡汤之下。”

在清朝,猴头菇能后来者居上,名冠诸菌,可能与满族食俗和满人入关有关,清代的满汉全席里少不了猴头菇。野生猴头菇主要产自东北,满人入关前,就聚居在东北。当时,山东的鲁菜系已传至关外,熊掌、飞龙、鹿尾、猴头等盛产于东北的珍奇渐渐移植至鲁菜中,时日一久,自成体系。满人入关后,就把此菜系称为“满汉全席”,作为宫廷菜专供王族、达官贵人享用[3]。当时有一道寓意齐天大圣盗食蟠桃故事的宫廷菜,名为“猴首庆寿”。猴首,以猴头蘑扒制而成,它黄而明亮,鲜嫩柔润;蟠桃,则以鱼丸代替,它色白似玉,松软清淡;配上用菠菜叶、火腿丝、海参丝、笋丝、鸡丝等制成的菜卷,碧绿葱郁,入口生香,备受慈禧称赞,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佳肴。宫廷菜注重外观造型,在制作上讲究形味俱佳,且菜名雅典[4]。如“御笔猴头”,将发好的猴头批成薄片,在盘中码成方形,有菌刺的一头,上抹鸡茸,鸡茸上用火腿条做成笔杆形,蒸熟后蒙白汁而成。那火腿条似笔杆,菌刺似笔豪,酷肖皇帝使用御笔。再如仿膳中的“松树猴头”,原本是清宫御膳中的一款工艺菜,是将发菜做成树桩,兰片切成树枝,猴头菇做成树顶,荸荠、木耳做松塔,形象逼真,令人不忍下箸,流到民间,成为辽宁菜、山东菜中的上珍,在烹调方法上又有所改进。

由于野生猴头菇少且极名贵,许多有识之士都寄希望于人工栽培,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寄了四只猴头菇给鲁迅。8月25日,鲁迅在日记中写到:“午后靖华寄赠猴头四枚,羊肚菌一盒,灵宝枣二升。”8月27日,鲁迅回信曹靖华:“猴头闻所未闻;诚为珍品,拟俟有客时食之。”9月7日,鲁迅品尝了猴头菇后又去信:“猴头已吃过一次,味确很好,但与一般蘑菇类颇不同,南边人简直不知道这名字……但我想,如经植物学或农学家研究,也许有法培养。”

盛产于东北大兴安岭深山老林里的猴头菇,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常山、河南卢氏等地人工栽培成功。1982年8月,曹靖华在《乡情小札》里记下了这件事:“鲁迅先生当年的愿望,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不久前,浙江常山微生物厂徐序坤,给我寄来了他们厂人工培养的‘猴头’罐头,它不仅能惠及全国,还能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支持‘四化’建设呢!”1984年10月15日,曹靖华先生在北京为浙江省食用菌协会题字:“喜见鲁迅先生愿望实现,祝常山猴头有更大发展”。曹靖华先生曾为《猴头栽培与食用》一书作序,写道:“是在半个世纪以前的1936年,我将卢氏家乡特产的猴头寄赠鲁迅先生……50年后的今天,从家乡传来消息说:卢氏猴头已能大面积人工栽培,外观与野生猴头绝无二致,色味尤佳……猴头这种营养丰富,鲜味清醇的山珍,将因此而有一个大发展,不仅惠及全国各地人民,而且将走上日本千家万户餐桌,使天南海北,千千万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尝所未尝的人们,将因此而有机会一饱口福,岂不可喜可贺?鲁迅先生美好的遗愿已成为现实,想他也会欣慰的。”

3 人工栽培发展历史

我国猴头菇的人工驯化栽培始于1959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从齐齐哈尔采集野生猴头菇分离得到纯菌种,并用木屑瓶栽获得成功。但是,由于当时猴头菇的烹调方法未普及,栽培及加工技术也不大众化,未能及时推广进行大量生产。20世纪70年代,在民间调查时发现猴头菇有较高的医疗效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中药制药三厂联合开展猴头菇的药用研究。1977年,利用甘蔗渣培养基生产猴头菇菌丝体,制成“猴菇菌片”药品[5]。

1979年,浙江省常山县微生物厂利用金刚刺酿酒残渣培育猴头菇获得成功,而后又把野生的猴头菇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常山99号猴头菌株”,改进了栽培技术,单产有了较大的提高,从此形成了商品化生产[6]。

1986年5月,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常山拍摄了《山珍猴头》科教片,当年11月8日在常山县首映,而后在全国放映。1986年,常山微生物总厂与上海十八制药厂联营生产“复方猴头冲剂”。1987年,“常山99号猴头菌株的选育及推广”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常山微生物总厂生产的“常山江牌”猴头罐头、猴头干品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

1987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以“常山猴头产量达到750吨”为标题,报道了常山猴头菇在国际夺魁的消息: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我国最大的猴头菇生产基地浙江省常山微生物厂,去年生产出猴头七百五十吨,产量居世界同类生产厂家的第一位。这是我国继银耳、黑木耳之后第三个食用菌类产品在国际上夺魁(据新华社)。

1993年,香港高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常山微生物总厂合作创办“刘晓庆饮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猴头燕窝等饮品。1993年11月8日在杭州举办刘晓庆饮皇食品公司产品展销会,借助名人效应,将猴头菇产品打入港澳及东南亚市场。

4 食疗文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以及香港等地的猴头菇品尝会、产品推介会接踵而来,大大普及了猴头菇的烹调技艺。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烹调方法,其工艺之精,风味之美,使猴头菇在肴苑群芳中,成为一枝独秀。云片猴头、三鲜猴头、红烧猴头等昔日的宫廷名菜,如今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在享受食用菌做成的佳肴的同时,又获得了食物带来的保健作用,吃菌菜成为人们追求饮食健康的新时尚。《解放日报》的《山珍猴头已成沪上佳馐》、《新民晚报》的《猴头珍肴进入便宴》、《浙江日报》的《浙江名菜添一彩》等文章对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城市举办的猴头菇品尝推介会都予以纪实报道。

1984年10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常山猴头”品尝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夫人于若木,知名人士汪洋、艾青、董寿平、谢芳以及浙江省领导人王芳、薛驹等参加了品尝会。严济慈副委员长品尝了“猴头宴”,高兴地说:“浙江又增添了一宝。”1985年3月,清宣统帝溥仪之弟溥杰为浙江省常山县微生物厂题词:“宫廷名菜、山珍猴头”。

1985年3月2日晚,上海扬州饭店的猴头宴,由著名特级厨师莫有财亲自掌勺,真可谓百猴纷呈。仅听一听菜名就令人心醉了,香卤猴头、松仁猴米、翡翠猴片、辣味猴丝、虾胶酿猴头……的确,同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在烹调大师的手中,便成了善于七十二变的“孙猴头”:软、嫩、滑、爽、韧,风味迥异。香卤猴头是用干猴头菇经过胀发,加上桂皮、茴香等香料和卤汁,用文火至入味,再用旺火收汁而成,食之软滑味美。麻辣猴头菇则用新鲜猴头菇,通过粗加工后,放入鸡汤煨,加上麻辣调味,吃来既嫩又鲜,微辣爽口。猴头菇也可素菜荤作,吃时或觉肉嫩可口,汤清味醇;或觉味美鲜香、浓鲜利口。就说扒猴头菇,它是将猴头菇正中切开一半,中间嵌入鸡肉,用文火烧好后盛入菜盆内,只见一只只猴头居中,外围一圈碧绿脆嫩的菜心,色香味俱全。

1985年5月19日晚,杭州望湖宾馆八楼餐厅华灯初上,杭州市22家宾馆饭店经理和有关单位的来宾,一起在这里参加猴头品尝会。猴头品尝会的掌勺人是辽宁省特一级厨师、沈阳市鹿鸣春饭店副经理王清林。他应邀千里迢迢赶来杭州献艺,为来宾烹调了猴头虾球、扒猴头、芙蓉猴头等色香味形均堪称一绝的猴头菜肴。单说那芙蓉猴头,只见一汤盆雪白的浆汤中,漂浮着一只只毛茸茸的猴头,真似众猴在芙蓉园中嬉戏,挟来一尝,软嫩滑润,十分鲜美。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新晚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常山猴头菇进行了深度报道,宣传猴头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推介猴头菇系列产品,弘扬了猴头菇的饮食文化。

猴头菇不但是一种珍贵名菜,而且是一味良药。猴头菇作为药材,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中有记载:猴头菇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健脾和胃,益气安神功能;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身体虚弱,胃溃疡。猴头菇不仅营养丰富,又有养胃功效,这一点与江中集团的食疗理念正好不谋而合,猴头菇饼干应运而生。自2013年9月以来,由影视明星徐静蕾代言的“猴姑饼干”广告铺天盖地,一直保持着不小的关注度,食疗养胃成为一种时尚。

黑龙江海林市建成国家级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福建古田县吉巷乡建起了猴头菇专业村,浙江常山县也开启了猴头菇“二次创业”的进程,猴头菇生产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春天。

[1] 陈清文, 王林. 鲁迅、曹靖华与猴头蘑的趣事[N].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7-09-22.

[2] 陈士瑜, 陈蕙. 猴头轶话[J]. 中国食用菌, 1985(4): 40.

[3] 王林. 山珍之首属猴头[N]. 大众日报, 1985-11-09.

[4] 陈士瑜. 中国菌菜谱[M].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8.

[5] 杨新美.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8.

[6] 常山县志编篡委员会. 常山县志[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

黄良水(1963—),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S646

A

2095-0934(2018)01-054-04

猜你喜欢
山珍猴头常山
常吃山珍菌 生活更完美——寻找山西特色农产品系列活动走进刘家堡
拔野葱
常山和常山碱的药理作用及减毒研究进展△
松鼠请吃“猴头”
让评论在县级纸媒有效落地响亮发声——以《今日常山》为例
论阿来“山珍三部”的生态思想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山妹子把小山珍变成大财富
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品种对比试验*
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及胃乐宁片低聚糖部位的HPLC-ELSD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