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去“小学化”

2018-02-08 23:38河南省开封市实验幼儿园张晓奕
早期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教幼儿教师

河南省开封市实验幼儿园 张晓奕

教育部近一段时间以来,就纠正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连续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小学违规举行入学考试的现象进行督察和整改。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呢?

从字面上理解,幼儿园“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问题都属于“小学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

1.环境“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空间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不会说话的教师,环境创设对孩子的认知、情绪以及学习力等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理想中的幼儿园应该是这样的:有花园、沙子和水,不管是户外还是室内,幼儿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互动,从而了解世界,探索新知,并且学会与同伴相互交流。

但目前,在我们的周围,还经常看到一些环境单一,很少在环境中嵌入教育元素的幼儿园。在一些农村薄弱地区,活动室里只有像小学一样的桌椅黑板,缺少玩具和图书,场地上和墙面上空空如也。

2.内容“小学化”

在一所幼儿园的黑板上,写着孩子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3遍并背诵,家长出20道退位减法题,复习英文单词Red、Yellow、Green、Pink。授课内容大部分是识字、英语、算术等知识性的内容,幼儿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这就是典型的“小学化”。3~6岁的孩子还不具备抽象或逻辑思维的能力,若过早教授小学内容,只能让孩子恐惧学习,对自己失去信心。另外,过早地学习小学的内容,到小学后势必重复学习,孩子会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失去兴趣,容易开小差,不利于学习品质的养成。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鼓励孩子们通过游戏、操作和体验探索自然、获得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简单技能。即便是学习浅显的知识,也应该是游戏化和生活化的。

3.教法“小学化”

相当多的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即使没有教授小学的内容,也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方法枯燥的问题。只重视教师的教而不关注幼儿的学,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一味地灌输、填鸭,忽略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4.评价“小学化”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差异性。幼儿年龄小,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或敏感期。所以,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发展,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有的幼儿园经常给孩子出书面考试题,还有的教师只强调标准的答案,这都是“小学化”的做法。

概括起来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凸显的是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学习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却是隐性内在的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辆小汽车,不停地教孩子学东西就像是给小车装货,而培养好习惯、激发创造力就像是给小车加油。但真正支撑孩子未来发展的却是这些内隐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会给孩子带来危害。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成因

1.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误解

多年来,幼儿教育一直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至今还有很多人对幼儿教育持着两极的看法:要么觉得把孩子管好不出事、蹦蹦跳跳吃饱喝好就行;要么把幼儿园当作“赢在起跑线上”的跳板,对幼儿园的教育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期望。社会上的各色“天才班”“神童班”和各种兴趣班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甚至还有零岁起点的亲子班,这一切的背后不仅隐藏着利益,更多的是人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幼儿教育的真谛。

2.家长对教育的不了解

笔者曾和很多园长、教师探讨过“小学化”问题,在分析其原因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因为家长的要求。一些民办园的园长诉苦道,如果幼儿园不教授小学的内容,家长就会把孩子转到其他幼儿园去。很多家长觉得评价幼儿园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教的东西多不多。这说明目前相当部分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够。

3.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够

目前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和监管还不够,没有专职的幼教行政管理人员或幼教教研员。一些农村中心校下属的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是由中小学教师转岗而来,甚至相当一部分主管幼教的负责人自己都不知道幼儿园到底该做什么,更谈不上对幼儿园办学的监管和质量的监测。

4.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发生变化。过去人们认为幼师生的特色是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方面的才能,但实际上那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性的集中体现。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幼儿教育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从根本上分析,幼儿园“小学化”就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的体现。

三、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解决途径

1.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监管

建立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推进幼儿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举措。教育部于2013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暂行办法》实施后,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迎来了“行业国考”,这是从幼儿园师资的入口和源头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教育管理部门还应该不断加强对在职的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培训,从理念和教育行为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2.重视和指导家庭教育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对优秀的父母,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从父母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未来,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过去。所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都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教和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重视家庭教育要从政府重视开始,比如: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学校;各类幼儿园更要有自己的家长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培训,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有效的教子方法。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方式更多,除了举办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外,还可以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让家长通过听讲座、参与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体验幼儿教师角色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教育、理解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和家长进行紧密沟通,关注教育的细节、交流孩子成长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任务是什么。这样做,不仅能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还对孩子入小学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每一位园长和教师永远都不能放弃专业的追求和教育者的立场,不要被家长的盲目要求所左右,更不能缺乏影响和引领家长的底气。

3.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学段一样,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体现在不仅要有专业的理念认知,还要有专业的能力与行为。幼儿园应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主,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是教育的内容,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游戏设计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发现,在操作中体验,在游戏中学习,尽量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观察、多说、多做、多想,自己积极探究、发现答案,而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灌输,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或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而拔苗助长。

总之,幼儿园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培根,顺应其天性并提供充足的养料(培养习惯、个性、学习能力、探究精神),为他以后成为参天大树、拥有幸福人生奠基。只有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独特性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提升幼儿教师群体的专业性,幼儿园去“小学化”,优质的幼儿教育才能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教幼儿教师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CPE中国幼教展365云展会启动,足不出户采购幼教新品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