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邳州 221300)
随着数字化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为运用微课组织学生学习打下了基础。中职学校电子测量实训中测量设备多、操作性强,电子测量设备工作原理相对复杂,教师课堂演示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观察到设备的操作过程。为提高电子测量实训的有效性,借助微课视频展现测量步骤,构建网络信息化实训课堂新模式。
当前学生多数使用智能手机,这也为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由于微课是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情制作的,每一个视频微课力争在10分钟内展示学习任务,并在网络上传播、互动,实施微课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微课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现内容,微课可以把电子测量设备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模拟出来,学生观看微课后可以直观理解,帮助学生分析测量的方法。比如: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微课,熟悉电流表显示数据的模拟动画过程,把学生平时看不到的抽象原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训练难度,为学生完成训练任务打下基础。
每一个微课展现的内容只有一个,直接突出电子测量训练的技能内容,把学生训练中的重点、难点详细介绍,突出训练的重点,学生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训练的重点所在,把握电子测量训练目标。在训练万用表的使用时,把万用表的多个测量功能分解成单一任务,把万用表的每一个测量功能制作成一个微课,学生训练时,根据训练任务选取相应的微课实施训练,学生很容易掌握万用表的测量方法。
微课教学资源容量相对较小,便于智能手机移动设备适时播放,而且能实现反复播放。这样一来,对于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能多次观看,模仿训练过程。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控制学习进程,对于已经掌握的训练技能,可以快进播放,对于难度较大或没有掌握的技能,只需要点按后退键,就可以再次观看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微课最显著的特点是网络化,微课可以在网络中传播、观看,让微课变成共用教学资源,学生也能下载自主学习。由于在网络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交流软件随时互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比如:学生测量训练中遇到了问题,学生可以把问题上传网络进行互动,不仅能得到教师的答复,也能听到同学的建议,不需要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进行电子测量实训时,传统课堂的组织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操作,全班学生在自己的工位上观看,指导教师逐一讲解演示后,学生完成训练任务。这样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运用微课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电子测量训练中,学生使用的设备有多种,每一种测量设备都有复杂的原理,单凭教师口头上的讲授,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设备训练时,测量过程也有严格的步骤与程序,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只有借助微课,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掌握测量要点,微课能给学生展示每个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测量步骤与注意事项,学生可以模仿进行训练。
指导教师在训练中做示范时,坐在实训室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操作过程,必然导致学生得不到准确的数据,最终让学生对训练感到厌恶。微课教学就能解决这个难题,学生训练时观看微课中的操作,模仿训练,完成训练任务。
指导教师在实训中难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指导,导致不能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借助微课,就能减少指导教师的劳动量,重点指导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运用微课教学时,拓展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师生之间除了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互动解决训练中的难题。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建设了智慧校园,为微课教学搭建了教学平台。运用微课组织训练时,应合理设计指导教师、学生、评价反馈三个方面。
在训练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个训练活动的“导演”,只有指导教师详细制定训练任务、训练活动方案等环节,才能提升训练效果。指导教师应做好四个环节。
1.指导教师设计训练项目与任务,制作微课
电子测量训练项目多,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就业方向等恰当整合训练项目,删除那些不适应企业岗位技能的内容,及时补充数字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把每个训练项目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各个任务制作成微课,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提供微课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完成训练准备
为保证微课教学顺利实施,指导教师提前建立班级电子测量训练QQ群,每次训练前一天把微课资源上传到该QQ群,要求全班学生下载观看,并按照学习资源中的训练任务指导书完成工具准备、观看微课、预习理论知识等准备工作。
3.分组实施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时,指导教师不能让学生独自训练,而应把学生合理分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在训练中,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训练任务,同时,也能在群内与其他小组同学互动交流,取长补短。
4.互动与指导
微课教学下,教师的指导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与学生面对面指导,增加了网络互动指导。由于指导教师无法实现面对面指导每一位学生,所以,要完成对全班学生的指导,教师就要利用网络,在QQ群内及时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训练问题,指导学生及时完成训练任务。
学生是训练活动的主体,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服务于学生的训练需要。运用微课训练时,学生也要完成必要的学习环节,才能实现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1.训练前的准备环节
学生在训练前,除了准备好必要的工具、智能移动设备、下载学习材料等,更重要的是做好训练前的预习环节。学生观看微课,了解训练的任务目标、训练过程与训练注意事项,还要按照训练指导书的安排逐步完成准备工作。
2.训练中的学习环节
学生训练时,与小组同学共同观看微课,讨论训练任务要求、操作步骤安排,及操作中的安全事项,然后制定个人训练计划,按时完成训练任务。同时要把个人的训练结果及时上传QQ群,与其他同学交流训练体会,完善自己的不足。
3.训练后的巩固环节
在课堂上学生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后,多数学生可能没有熟练掌握所学技能,所以,指导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设定巩固拓展环节,指导学生在课后时间强化训练任务,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微课教学中,网络能全面记录学生训练过程。指导教师可以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融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借助QQ群追踪学生的训练过程,引导更多的学生敢于在群内发表训练体会,指导教师以点评学生的优点为主,对于操作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与他私聊改正错误的办法,鼓励学生树立训练的自信心。
微课教学把训练项目分解、细化成逐个任务,并能实现网络互动反馈,改变了传统的技能训练模式,降低了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难度。由于微课能够重复、随时播放,让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性观看,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微课教学是网络共用资源,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实际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微课教学已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主题之一,如何把微课教学成效发挥到最大,一直是每一位教师探索的课题。只有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制作微课的水平,才能给学生营造优良的训练氛围,构建符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