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曙东
近日,一条“川航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等机组人员在高空飞行时遇驾驶舱玻璃脱落临危不惧操作飞机安全降落”的消息刷爆社交媒体,人们在为机上人员庆幸的同时,纷纷点赞刘传健们的英雄壮举。
是的,这一堪称世界航空史上奇迹的英勇的机长故事,足以令我们热泪盈眶,感佩不已。要知道,如果不是机长临危不乱、神勇驾驶,我们面对的可能就是最不愿接受的后果。就如美国人民对于《萨利机长》那样,我们愿意为我们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及机组再次献上掌声!
然而,机长好故事,不应该遮盖住这次民航大事故!当更多的报道都在高度盛赞英雄机长的时候,却少有人质疑飞机上最重要的前风挡玻璃怎么会无故脱落?这么多乘客和机组成员为什么会被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飞机日常的安全检查、维修是否存在疏漏?要知道,世界民航史上发生类似的事故十分罕见,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8年前的英航5390航班。而自2010年伊春机场事故之后,中国民航已经有8年多时间没有出过大的飞行事故了。这一次飞机前风挡玻璃脱落事故,我们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自己乘坐的下一班飞机会不会也潜伏着这样那样的隐忧。所以,在欢呼、庆幸、赞扬的同时,也需要有理性的声音站出来问一句:“玻璃为什么会掉?谁能给个合理的解释?”
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为什么会脱落?据业内人士分析,事故存在四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安装风挡玻璃时,使用的螺丝不合格,或安装时用力过猛,产生裂纹,造成隐患。第二种可能,玻璃材质存在问题,一般风挡玻璃可以承受3万个循环(一个起飞和落地的过程),如果风挡玻璃材质不合格,可能出现提前老化等情况。第三种可能,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高空机舱外温度极低,通常前风挡玻璃需要加温以维持其强度,但如果加温过程中,出现短路或发热不均衡,也可能导致玻璃强度变化,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破裂。第四种可能,风挡玻璃遭到外来物撞击,导致破裂脱落。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已及时启动了调查程序。我们期待,一份权威可信的调查结论能够早日与公众见面。与此同时,还有几句话不吐不快,如果在发生一场事故之后,我们只是热衷于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事故讲成故事,那么,隐患很可能会被逐渐淡忘,责任也容易被有意忽略。这才是最可忧的。
由此想到近年来的对几次典型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之策。如三鹿奶粉、西安电缆等,事故发生或被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调查,严肃问责,换来的是对从业者的优胜劣汰和市场的持续净化,是该行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大幅提升,是人民的信任和安全感的倍增。以上的做法和经验提醒我们,对川航驾驶舱玻璃脱落事件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揭示真相,明确责任,严格问责,以杜绝隐患,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放放心心乘坐飞机出行。
我们知道,百余年来,国际国内民航业都始终绷紧安全这条生命线,把保证飞行器的安全作为行业、企业生存发展之基,这使得民航客机已成为目前在用的最安全的交通出行工具之一。我们还知道,如果说“坏事能变成好事”的话,民航客机的安全水平也是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中得到提高的,每一次不幸事故的发生,都无疑像一记记重重的铁拳砸向我们的神经,提醒我们面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不能有一点一滴的大意。事故发生了,不掩饰,不回避,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厘清责任,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这才是我们面对问题应有的应对之策。
由此联想到我们所从事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同样必须时刻保持一件小事不放松、一个环节不漏过的高度的警惕心,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治未病,防隐患,把可能的安全事故及时消灭于萌芽。只有这样,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升我们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不断使市场环境得到净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