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融媒体”时代“名编辑”打造

2018-02-08 09:07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河源融媒体工作者

(河源晚报,广东 河源 517000)

全球信息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传媒行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媒体加快融合发展步伐的今天,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媒体应对挑战、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并要求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目前,广东各级新闻舆论单位正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紧抓人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以适应“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

名编辑必备的几个素质

一位报业前辈说过:“每一部光彩夺目的作品背后,都站着一位默默无闻的编辑;每一位名满天下的作者身边,都有一群甘愿奉献的编辑。”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编辑工作者所体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名编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激励新闻从业人员奋发向上的榜样。如何争当名编辑,培养素质全面、水平高、能吃苦、派得出、用得上的编辑队伍,是媒体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名编辑”首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要求。

讲政治。编辑工作者作为一名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

有正气。一名优秀的编辑工作者不但业务能力强,而且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奔走在路上、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现场,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保持一身正气。

勤学习。编辑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编辑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要把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好学、善学、乐学、勤学,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平时要注意及时“充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能力,尤其是增强新媒体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可能成为专家型的编辑,成为编辑的大家。

重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创造性是编辑工作的灵魂,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开拓思路,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纸媒的编辑打开了新的思路,赋予了新的生命。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受众的目光,让新闻永葆新鲜和活力。

培养名编辑的几点建议

目前,各大媒体在纷纷行动,鼓励新闻工作者争创名编辑。中国编辑学会从第16届年会开始,设立“中国十大名编辑”奖项,旨在培养编辑名家,树立编辑大家,激励鼓舞广大编辑发扬敬业、创业精神,推动和促进出版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2017年《河源晚报》也适时提出了“培养和争当名编辑”的计划,努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编辑。笔者认为,打造“名编辑”不妨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严格管理、规范行为。培养名编辑就像盖一座楼,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工作尤为重要。结合部门人员队伍的实际,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细化了《编辑部工作方案》,规范编辑行为。在部门每周一次碰头会上,大家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指出存在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提高编辑的思想认识和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环境宽松、鼓励创新。为编辑营造宽松的创造性工作环境,加强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摒弃个人主义,共同协作。任何一名编辑工作者,如果有好的想法和策划选题需要去做,都应该支持,鼓励大家多在版式上尝试、创新,特别是在表现形式上,提倡打破纸媒的局限,多运用新媒体技术,视频、语音、H5、VR,用灵思妙想和工匠精神竭力打造内容精品、爆款产品和刷屏产品。

三是加强策划、提升品质。如何让一则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达到较大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一个好的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做好品质新闻的前提和基础,鼓励编辑根据版面需要,认真策划,写好方案,让报道更加全面深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让好的新闻策划带给受众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提升纸媒的竞争力。

四是创新栏目、准确定位。一个名栏目是一个版面的亮点,也是衡量一个名编辑的标志之一,根据各自版面内容定位,要求编辑争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都设有好栏目,并持之以恒地办好。《河源晚报》文化副刊“东江”是创刊时的老栏目,是当地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的园地,之后一度停办,两年前由一位女编辑接手后用心耕耘,不断加强与文学爱好者的沟通互动,并与各县区文联开展版面协办。如今,该栏目已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文学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

五是打造全能、加速融合。进一步树立和培养编辑“全网”意识,加快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全面融合,鼓励编辑多学习新媒体编辑手法,会写会编会发布,打造全能型媒体人,建立快速反应队伍,争新闻抢时效。并且构建“报、网、微、端”立体传播体系,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增强自身品牌的竞争力。

2018年2月28日,在河源首届忠信花灯民俗节的报道上,《河源晚报》成立全媒体报道小组全程跟踪报道,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航拍小组全体上阵,后方纸媒和官微小编严阵以待进行全方面报道。经过主任编辑的协调,抢时间、抢阅读量,新闻网微信上午推送一条简讯,下午网站和官微详细报道出炉,纸媒则当晚发排付印,晚报宣传距阵全方位铺开,其中当天的3D实景现场展示活动的VR产品,点击量达10万+。此次活动将《河源晚报》的影响力最大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在同城媒体中占得先机。

在当前加快媒体深度融合的特殊时期,“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全媒型人才属于“特种兵”,精干但量少,远远不能满足融合发展的需要,“名编辑”的培养在不少媒体中还是任重而道远。媒体人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与心态,积极接纳、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才能生产出更高质量新闻产品,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媒介环境,才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猜你喜欢
河源融媒体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致敬科技工作者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