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冯一强 刘 晓 邵春雷 贾俊杨
(1.临沂市畜牧站,山东临沂 276000;2.临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临沂 276000;3.临沂市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粮改饲”全株青贮玉米,是用鲜嫩的玉米茎叶和果穗利用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制作而成的,相比传统饲喂方式提供的营养物质总量和生产效率都有很大提高,可长期保存,品质优良,营养损失少,适口性好,可长年供应,节省饲料用粮,降低饲养成本,是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的基础饲料,可以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开展适合本地青贮专用玉米品种的生物性状分析,推广适栽青贮专用玉米品种2000亩,研究播种密度、肥料配比、灌溉等高产栽培技术,确定青贮专用玉米最佳收获时期和留茬高度。
根据测定的最佳收获时间、留茬高度统一收获,每次刈割时,随机抽取36株玉米,测量其绿叶数、黄叶数、株高、叶宽、叶长、穗高。全株用青贮粉碎机打碎,取1 kg粉碎样,烘干后称干重,并根据干物质率换算成每公顷干物质产量。干物质及部分营养成分检测:取40目筛粉碎过的风干样品,用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其粗蛋白(DM)含量,然后测定风干样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青贮玉米品控技术:采用霉菌毒素连续监测法,在青贮过程中,分别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CF)及二者混合物,在青贮完成后结束后当天和90d、140d检测霉菌毒素含量变化。
由表1可知,豫青贮23青贮玉米在乳熟中后期进行刈割,收割长10m,宽5m的玉米,计算每公顷玉米鲜物质量63.6t,干物质量15.15t,选取36株玉米,清点有绿叶17.1,黄叶0.09,株高2.73m,叶宽9.73cm,叶长71.7cm,惠高92.3cm,生产性状符合青贮玉米品种要求。
随着刈割时间的增加,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都呈增加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在乳熟中后期最高为9.3%,蜡熟期含量最低。
表1 青贮玉米生物性状分析
表2 不同收割时间玉米营养成分分析(%)
表3 黄曲霉素含量分析(μg/kg)
由表3可知,全株玉米青贮47d后,对照组黄曲霉素含量15.6μg/kg,而添加乳酸菌组6.8μg/kg,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黄曲霉素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到第140d对照组黄曲霉素含量51.8μg/kg,超过国家饲料黄曲霉素含量标准50μg/kg,而加入乳酸菌组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的黄曲霉素含量分别为30.6μg/kg,26.1μg/kg,显著降低了黄曲霉素的含量。
表4 呕吐毒素含量分析(ug/kg)
由表4呕吐毒素含量分析表明,加入乳酸菌组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显著降低呕吐毒素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到140d后毒素含量为460.2μg/kg,低于国家标准500μg/kg,其中乳酸菌+纤维素酶组的毒素含量最低为398.8μg/kg。
表5 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分析(ug/kg)
由表5可知,玉米赤霉烯酮在第47d后,毒素含量521ug/kg,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500ug/kg,在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纤维素酶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在140d时,分别降低了51.8%和52.3%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也低于国家标准的上限。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毒素含量增加,在不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时140d时,毒素含量都超标,而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后毒素含量显著降低,通过上述研究建议青贮饲料时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并且应该根据养殖量适当设计青贮窖规模,控制在140d内饲喂完。
在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有效降低了霉菌毒素含量变化,其中黄曲霉素含量降低了49.6%,呕吐毒素降低了13.3%,玉米赤霉烯酮降低了54.1%。显著提高青贮饲料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