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重点要求之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与学习节奏,好的身体素质无疑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保障。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活动肢体、锻炼身体的条件,加快素质教育的实现速率。本文就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加以改正,真正实现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浅谈。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创新
近年来,由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因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而透支自己的身体,导致悲剧发生的新闻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体育作为一门可以帮助学生们活动身体、缓解学习压力的课程,其在此种背景下承担的压力无疑也是巨大的。创新改革形式需要教育部门以及体育教师的及时开展,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深体育课程的内涵。
一、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
(一) 教学内容开展现状
经过现有阶段对高中体育课程的研究发现:在实际的体育授课过程中,很多新课改模块项目的要求无法实现。学校场地、器材、教师专长、开设项目等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实行走班制学习,给学校在排课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多不便;模块教学后学生的流动性大了,模块之间的技术、技能的不同,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内容的不同,当他到另外一个模块学习时,学习层次差异非常的显著,加大了工作量与上课的难度;在模块教学中我们还遇到部分学生在三年的学期中只选择同一模块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首先是由于高中学生与教师均过度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的严峻形势,一旦某些文化课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要求,体育课就会被占用去弥补文化课程的缺失。其次,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体育课多半是室外授课,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体育课则“顺理成章”地被其他课程所占用;第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起高中学生们的热情,学生们一般将体育课程当作一种娱乐休闲时间,而非将其真正当作一门课程去认真严肃对待。选修体育模块的开展实施也屡屡受阻,新兴项目的开展处于低迷阶段。
(二) 授课模式现状分析
综合来看,我国现存很多有关高中体育教学创新问题的文献,其集中表现在如何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实施与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如何有组织、有纪律地展开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据某些文献认为我国体育教学教学处于不利阶段,整体情况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担忧,体育教学书本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活动、课外锻炼等脱节情况严重。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带领学生们做完准备活动后便让同学们自由活动,这种较低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导致与新课改要求的实际规定相去甚远。体育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体育授课模式的秩序松散,自由活动成了教师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授课模式使学生难以利用起高中宝贵的体育课堂时间。
二、 高中体育创新型教学策略
(一) 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
高中阶段学生大多以15~19岁为主,年龄差距不大,性别差异以及个人身体素质是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差异。因此,在高中体育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性别的不同将男、女分组展开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例如,男生通常有较好的臂力与爆发力,而女生通常有更好的柔韧性,因此,男生可以多多参与类似引体向上、“跳山羊”等运动,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挑战更高难度的高度;女生则可以训练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更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多多比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其次,每個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运动尖子生,对于这类学生群体,体育教师则应根据其现有能力以及是否有做运动员的意向,培养其肌肉力量、奔跑速度等。
(二) 应用创新型教学模式
现有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思想两个部分。首先,教师应积极了解、学习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分模块授课,并将不同结果进行比对,进而选出最有效率的课堂授课模式。例如,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体育锻炼技巧不断丰富学生的防身本领;可以采用持久锻炼模式,提高学生的肺活量、上肢力量等。其次,体育课程的学习也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每堂课程开始之前,体育教师应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理论知识,结合课本与互联网资源,一一把注意要点、动作要领以及防受伤措施等传授给同学们。
(三)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爱好会使每个高中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科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首先树立幽默风趣或者资深成熟的独立风格,注重自己的仪表,一个好的印象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学习各种授课技巧,生动趣味地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们,复杂的动作经过自己的拆分、举例,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到位,兴趣大大提升。
三、 总结
综合多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并将其充分利用到现代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使同学们从紧张的学习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提高学生们在各方面的创造力,为我国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琴.小学体育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4,(10):112.
[2]王满.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85-188.
[3]周若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新视野》[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后插9-后插10.
作者简介:
冯鼎,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万源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