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潜宇
近年来,浙江小微企业由“低、小、散、弱”向“高、精、专、优”转型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小微企业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境:促进发展的宏观政策多,处理具体问题和防范风险的具体举措少;授人以鱼的政策多,授人以渔的少;土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多,其他方面的促进措施少。一是统筹规划欠缺。部分地区虽然新建了众多新定位新主题园区,但对新园区的规划缺少统筹管理。这容易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扎堆建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领域,长远看将阻碍园区后期招商、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周边配套不足。各地制定的发展指标和考核指标更注重园区数量、面积、入驻企业等内容,而忽略企业入驻的产业配套、生产配套、生活配套等综合性需求,忽视相关配套和保障,给入驻企业和员工带来不便,特别是一些偏僻园区配套设施的需求更加强烈。三是扶持措施不力。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政策,特别是对入园小微企业指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要求。但小微企业在信息、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缺乏,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有效的扶持措施,即使是入驻园区,也易走回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四是管理手段单一。园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园区建设成功率不高,影响整体小微企业园政策的实施效果。让企业入驻园区不是简单为了搬到一起好管理,而是要发挥集聚优势,产生1+1>2的效果。园区需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成为企业互补性、合作性的融合剂和催化剂。下阶段,需在规范、引导、扶持、服务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有所作为。
加强统筹规划,举好发展“指挥棒”。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出台统筹发展政策和管理措施,对小微企业园的定位、规划、建设、管理等作出科学指导,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提高园区建设效率和成功率。二是强化省级指导。在省级层面,要做好顶层规划,引导地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防止一哄而上、乱拆乱建、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做好行业、产业的分析与发展指导,引导园区走产业细分的专业化路线。三是注重均衡发展。重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小微企业园建设,以小微企业园建设契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四是做好监督管理。既防止有名无实、偷梁换柱的情况,也防止只为短期政绩的不可持续发展建设。
协调政企分工,出准制胜“驱动力”。由政府主导,突破土地年限、产权分割等制度瓶颈,建设园区公共建设类硬件设施。鼓励企业完善产业链、产学研一体化、企业协作等产业配套,同时园区完善金融、咨询、外贸、法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性服务。引导第三方企业和社会组织解决住房、商业设施、生活服务等生活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建设园区配套设施,统一政府政策目标和社会资本盈利目标,实现多方共赢。
创新管理模式,用足提升“工具箱”。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多提供润滑剂,减少小微企业园的发展障碍。在土地、融资、税收、技术和人才引进、知识产权转化和保护、企业管理、市场推广等各方面,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形成园区集聚效应。为小微企业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提供有效的转化通道,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政府和园区管理部门合力为小微企业做好“扶上马、送一程”服务,加快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小微企业园区集聚效应。
强化园区管理,做对管理“运算符”。鼓励和引导园区管理从传统的招商和物业管理,向集管家、保姆、助手、顾问等角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提供者和组织者转变。加强公共服务管理,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让企业省心、省钱。引导企业抱团取暖,协助促进外部合作,发挥产业集聚优势,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引导和鼓励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园区集聚优势,在融资、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招人难等问题。在研究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登记与保护、股权交易、法律法规咨询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相应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性园区管理措施,应予以总结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