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琳,张世龙
(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150025)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中心化教学模式是长久应用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是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主导型、系统性、目的性以及教育的有序性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师生关系等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环境,但同时弱化了教学环境与教学规律,并且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掌控。利用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结合去中心化的合理之处,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科学、合理发展。
首先,去中心化趋势下信息传播的方向具有多面性,并且传播的互动性较强。去中心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下产生的,由于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交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信息传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并且信息传播者之间的互动性增加。其次,去中心化发展趋势下信息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特征。去中心化趋势下,传统的权威信息传播者失去了信息传播的主体地位,借由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能够成为信息传播者,在其转播意愿的影响下可以主动地进行信息传播,并且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具有主动选择性[1]。最后,多元化特征是去中心化的一项重要特征。网络环境的开阔性与包容性使得多元化成为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参与到信息传播与交流当中。
去中心化趋势使得权威机构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受到影响,逐渐产生弱化的趋势,在开放、平等的信息环境下,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选择权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受教育者。同时,教育环境的多元化、自由性更加显著,传统的权威环境受到了极大影响。在传统的权威教育环境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是具有层次感的,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权威机构和组织安排的教学方式与内容,通过自上而下的集中式教学实现教育的目的[2]。传统的权威教育环境不能充分综合考量受教育者的个性化特征及差异性教育需求,在教育中受教育者无法产生回应与共鸣,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难以保障。而去中心化的开发式环境中,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能够得以表达和满足,其对教育的信心与兴趣得到提升。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承担着教育活动的大部分内容,内容的重复性与教育成果的压力性等造成教师的教学热情降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去中心化模式的实施,能够使社会教育环境得到改善,为教师分担教学的压力,使教师能够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去中心化模式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有力改善,进而改善教师的负面情绪。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情绪以及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去中心化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关系的展开,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保障,进而促进教师心理情绪与压力的缓解。
在去中心化模式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在教育系统中应用去中心化能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定位产生变化与模糊,两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中心。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受教育者能够有更多表达的空间与机会,并且其身份得到认可与尊重,为平等互动教育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在去中心化模式下,教育者与受教育中能够实现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关系,教育关系的平等性得到有力提升。去中心化模式下,教育的中心趋向多元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与渠道增加,教育关系趋向平等与互动。
去中心化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现,需要在教学方法中予以强化和丰富,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实现去中心化。其一,平等对话方法。平等对话教育方法能够使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完善教师教学手段的同时,提升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其二,提问式教育方法。提问式教学方法是实现去中心化教育模式的有力方式,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个体的思考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三,差异化教育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个体特征与教育需求进行考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主体意识,强化个体的差异性特征。
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其价值观念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去中心化教育系统的构建需要去除传统教育中一刀切的整齐教育方法,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教学的基础,同时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差异化的教育工作,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4]。去中心化教育模式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组织层面的需求,强调教育工作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需要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更加贴近实际地开展教育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不同个体的教育需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在去中心化模式下,教育机构与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弱化,教育的权威性与强制性降低,教育的中心实现灵活性转变,任何个体都能够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在这一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外化的思想观念实现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平等对话、多角度分析和多途径交流的方式,教育者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隐性教育向学生传播教育理念与思想,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进而从心理上增加学习的意愿与动力。
综上所述,去中心化对教育系统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教育环境的丰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并增强教育关系的平等性与互动性。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量教学环境与学生需求、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几点途径,能够完善去中心化教育系统的构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