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8-02-07 03:33:20王美利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裕民以人民为中心富民

王美利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重民、爱民、富民、裕民、从民、顺民等治国理念,是中国治国安邦、统一天下的智慧结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生长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这一文化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时代条件的变化,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对重民、爱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民本思想的重民、爱民突出强调对民众地位和力量的重视,它认为民众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并且把民心的向背看作政治兴衰的关键。如《尚书·五子歌》唱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即是说,皇祖大禹训诫后人,对民要亲近,不能疏远。民众是邦国的根本,只有作为邦国之根本的“民”安定了,时世才能雍和太平,这可以说是中国民本思想最早的发源地,集中体现了民众对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其后,孟子从民与君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论证了民的地位。荀子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者覆舟”,充分肯定了民众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管子也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他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并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这些都是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所在。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继承了传统重民、爱民思想,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充分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他强调,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依靠力量。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既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历史地位,也彰显了习近平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第二,强调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君民舟水论,并进一步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他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3]他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根基”[4]。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说到底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习近平强调,“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5]。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血肉联系,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三,明确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明确指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是一种主仆关系。他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当好人民公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博士风采》的《自述》一文中写到:“对于我们的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6]。在 《之江新语》中,他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并指出“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这种主仆关系的探索,化被动为主动,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对富民、裕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富民、裕民集中体现了对民众生存和物质利益的重视,所谓养民之欲,给人之求,即是讲统治者要注重满足民众的物质欲望。如,孔子指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于足”,还提出“施取其厚”、“敛从其薄”的财经政策。管子也十分注重富民、裕民,他为相不久,就五次督促桓公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社会福利政策,对百姓实行教化。九惠之教的内容大致如下:一曰养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这九项优惠政策,使齐国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其后,管子又实施了“四民分业定居”、“相地衰征”、“兴人民所利,除人民所害”等政策,使齐国民众得到更多的好处。富民、裕民思想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非常关注民生,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对传统富民、裕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一,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习近平更加明晰地指出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把“百姓富起来”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这是对富民、裕民最好的继承和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在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看一看,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让老百姓富起来。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人民所利,除人民所害。习近平将富民、裕民与政绩观挂钩,以人民的获得感来衡量干部的业绩。他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2018年,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还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真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第三,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仅关注人民的总体获得感,而且更加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总体小康,更要全面小康。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为此,习近平表示,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是习近平对传统富民、裕民思想的时代发展。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对从民、顺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民本思想中的从民、顺民集中体现的是对民众意愿和主张的重视,强调统治者要充分尊重并满足民众所想所愿。如《尚书》曾云:“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即认为上天是以民众的视听作为标准来考察统治者的政治得失的,统治者应当尊重并满足民众所想所愿。孟子也提出过“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告诫统治者要充分听取民众意见。

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思想源头,又对从民、顺民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倾听人民呼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从十八大履职时提出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2014年接受俄罗斯电视专访时,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7]。这一路走来,贯穿始终的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始终围绕着百姓的需求而展开。他经常强调要“找准穴位,击中要害”,其本意就是改革改什么、措施对准什么,都应围绕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求什么、怨什么而展开。第二,向人民学习。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仅关注人民的历史地位,明确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向人民学习。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履新担任浙江省代省长,在第一次讲话中,他提出:“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向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学习,向浙江的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止一次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还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他还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践着自己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诺言。第三,解人民之忧。习近平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8],并号召全党同志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总的来看,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源头,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既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有益成分,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裕民以人民为中心富民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09:56
周裕民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新传奇(2021年13期)2021-04-25 17:52:05
荀子的经济思想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12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湖南农业(2017年5期)2017-05-13 09:24:30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30:46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论坛(2016年11期)2016-05-17 1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