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4 —2018/1/14
1 1月4日,民政部、国土部发布共建社会救助家庭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核对机制,是否符合救助条件网上“一查便知”。
本刊点评:不动产登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态,但是这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数据信息系统。这需要更多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2 1月5日,民政部发布《遴选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启动第二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遴选工作。
本刊点评:第二批平台的遴选将继续增强公益力量,同时也为“优胜劣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严进宽出”不失为对募捐平台进行有效监督的管理方式。
3 1月7日,西安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到2020年城市社区基本养老设施100%覆盖。
本刊点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老年人是社会重要的成员之一,理应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因此,老龄事业发展目标的时间节点应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频共振。
4 1月8日,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正式启用人脸识别系统,系统最快0.3秒就可生成核验报告,遇微整形、双胞胎等情况可借助指纹识别进行辅助核验。
本刊点评:人脸识别系统在婚姻登记中的应用,是民政工作运用高科技的一个代表,也是改革创新的反映。这些变化将提升人们对民政工作者的印象。
5 1月8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2020年实现平均每个城市社区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农村社区平均至少有5个社会组织。
本刊点评: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体现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的坚强决心。然而不能忽视的是,除了数量上定目标,社会组织的质量、运营、监管等更多方面也应当提出要求。避免陷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误区。
6 1月9日,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学造型走红。网友纷纷表示:好心疼;看了他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本刊点评:新闻引发热议后,人们很自然地呼吁为广大贫困孩子捐赠,这似乎成为当下人们面对此类事件唯一的反应。“梅花香自苦寒来”,殊不知这艰苦的环境正在锻炼着他、磨砺着他,物质上过度的帮助可能会剥夺他奋进的动力。也许,树他为榜样、呼吁向他学习,能带动更多的孩子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7 1月10日,一则“老兵儿子儿媳双亡卖桂圆干筹手术费”的感人故事在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中转发。然而志愿者们发现8000斤桂圆干怎么也卖不完,经调查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本刊点评:所谓的“营销造假”本质就是逃避诈骗惩罚的托辞。这种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的销售行为应当被归为诈骗,受到法律的规制。因为人们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背后感人的故事。
8 1月11日,据《泰州日报》报道,江苏泰兴黄桥9岁男孩明明因弄丢手机被母亲乱棍打死。邻居称,孩子终于解脱了。
本刊点评:新闻令人胆寒。一是“虎毒不食子”,只因为一部手机就被打死,这是怎样冷酷的母亲!二是通过邻居的言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平时就受到百般虐待,却没有人站出来举报,邻居又是何其冷漠!关爱儿童,任重而道远。
9 1月14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今年一号文件关注老人福利,其中年满80岁可自愿随子女迁移户口引人注目。
本刊点评:一号文件关注老人福利,这体现政府对老年人工作的重视,值得肯定。然而80岁才能自愿随子女迁户口的标准是否有充分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但愿不是人为地、想当然地制定出的标准。
10 1月14日,安徽涡阳县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梅建为了将一名急症孤儿转院不幸遭遇车祸,再也没能回来。
本刊点评:《“院长爸爸”走了》,这是媒体报道的标题。“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没了”这是他留给世间最后的话。新闻让人泪眼婆娑,他是最美基层民政人的代表,他是孺子牛精神的代表,他是千万个民政工作者的代表。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