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景区的路径研究

2018-02-07 06:19陈嫩华钱霞芳肖胜和俞月红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临安农家乐村落

■陈嫩华 钱霞芳 蒋 斌 蒋 挺 肖胜和 俞月红

以《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7年省委和省政府部署“万村景区化”建设、打造“诗画浙江”为标志,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升级发展新阶段。从临安实际情况看,美丽乡村建设经历了村庄整治、“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一廊十线百路千里”精品线建设三个阶段后,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2017年初,杭州市临安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全域景区化为统领,以美丽村庄(村落景区)创建为载体,实施《美丽乡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域部署推进村落景区创建的县(市、区),力求成为“诗画浙江”和万村景区化建设的先行样板。2017年11月,临安区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一、村落景区的理论界定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对村落景区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界定。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临安区提出如下定义:

(一)村落景区

村落景区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是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乡村旅游形式的升级版。它是指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具有自然生态或传统文化、农业产业等优势与特色的村落或村落区域,凭借村落景观、资源、物产、人文、农事活动等要素,提供观光休闲、保健康疗、文化体验、农事参与等旅游产品和项目,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运行管理产业化程度而形成的农旅文融合型乡村旅游景区。其基本要义是两条:首先,它还是美丽乡村建设,是新一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目标、思路和方法转型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其次是美丽乡村往景区化方面努力,通过村庄的景区化来支撑全域的景区化,从而改变美丽乡村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方式,把美丽乡村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在环境景观上进一步美化,在空间布局上进一步融合,在服务设施上进一步便利,在旅游功能上进一步配套,在运营管理上进一步完善。

(二)村落景区化

创建村落景区是一个多元、积累的动态过程。村落景区化就是这样的过程。

1.村落变成景区。村落原本是所在村民的居住地域和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的空间地域。由于旅游的介入,村落使用群体从单纯的村民到“村民+市民”。为吸引游客的到来,村落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景观美化、人文保护和挖掘等方面比村民有了更强的愿望、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动力去推进,使村落在生产物质产品的同时,也生产非物质性美丽景观旅游产品,从而实现村落的资源化和产品化开发建设,促使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增收。

2.产品变成商品。以往村落农产品销售,需要通过几经周折才能销售到外地,由于交通、环节、保鲜等因素,农产品生产者的获利少、效益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者吸引到村落,农产品即可就地销售,通过电子商务、旅游者等渠道实现外销。因此村落变成景区的同时,村落也成了就地销售市场和对外销售的网络销售点。

3.劳动变成商品。农业生产的劳动活动形式多样,劳动强度有大有小。劳动强度不大而有乐趣的农业劳动,可以设计成有趣的旅游体验项目。即使是平时劳动强度较大、相对较枯燥的农业劳动,作为一时性而不是持续性的农村生活体验活动,也可以成为旅游活动。养花、种菜、采摘等农业劳动,既有乐趣、调节身心,又能起到运动健身的效果。

4.打工变成创业。村民外出打工非常普遍,村落景区可以把部分村民重新拉回家乡就业。村民回乡参与乡村旅游后,由于有资源、资金和劳力的投入,不管是独立经营还是合股经营,实际上村民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创业。除民宿旅游创业形式外,村落景区化将在原有村民创业实体的基础上,在全村落范围更大规模地吸引外来资本运营村落景区,带动村民创业迈上新的台阶。

二、村落景区的时代必然

村落景区建设不是标新立异,有着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现实正呼应了这一新事物。

(一)美丽乡村建设是内涵提升、成果利用和转化的需求

以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标志,浙江全省各地开始了系统性美丽乡村建设。历经“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文化礼堂建设”等具体举措,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临安市是“文化礼堂”的首创地,在“两美浙江”框架下临安践行了“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三美临安(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等创建行动,2017年又启动了《临安市美丽乡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临安进一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打下了良好基础。

临安市通过多年的美丽乡村创建,形成了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机制。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带来了临安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乡村旅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原生动力,通过乡村旅游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以利用、维护、巩固和提升。村落景区的建设可以从更高、更广层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更美、产业更强、农民更富”的目标。

(二)乡村旅游业态从观光向休闲转变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整体上已经进入到中等偏上发达国家水平,旅游需求正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旅游者更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舒适度,更追求丰富多元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然而,现阶段乡村旅游大多属于景区依托型,提供旅游核心产品的是景区,而景区周边的村落则提供餐饮、住宿等辅助性服务,部分村落逐渐过渡到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提供农家乐等低端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民宿作为农家乐的升级版,虽然品味、品质提升了,但农家乐的小、散及功能不配套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旅游是辅助性的延伸产品,旅游服务功能往往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无论是农家乐、民宿还是观光休闲农业这些独立型的乡村旅游形式,存在着产品单一重复、公共服务产品缺乏、功能分工协作不足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整合配套、层次分化、整体协作的方式来加以完善和提升。

(三)快速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引发的回归需求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中。城镇化使人口集中到城镇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储备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客源市场。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及环境较差等原因,在城镇化的同时,城镇居民回归乡村田园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老龄化意味着有闲暇时间、稳定收入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乡村显然是退休老人休闲养生的重要去处。在城镇化、老龄化两大趋势下,乡村旅游需求市场在不断扩大,乡村作为城市居民调适生活、休闲保健地的作用更加突出,“第二居所”成为必然。因此,对乡村服务提出了内容更多、更具生活化和特色化的要求,需要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上加以提升才能满足新需求。

(四)旅游景区拓展与转型升级对周边村落融合的需求

临安旅游业发展首先以景区发展为起点和核心,经历了景区旅游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相互支撑,再到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临安现有景区大多以山谷或山体为主,场地空间比较狭窄、功能配套比较单一,客观上有景区向周边村落拓展的需求。景区利用其经营管理、客源市场、投资资金的优势,通过租赁、合股等形式对周边乡村进行改造和提升,将村民更多地纳入景区就业,促进乡村景区化。景区借此实现了空间拓展、业务扩充、产品升级,实现了景区转型升级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三、村落景区的历史演变

临安是浙江也是中国较早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县级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骄人成绩,连续12年获得“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先进单位,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临安在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深切地感受到把两者融合发展带来的多重效益。村落景区是两者融合发展的一种自然结果。

(一)多年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的乡村旅游为村落景区创建奠定了产业基础

临安乡村旅游起源于1994年的天目山脚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一户带一户、一村带一村的农家乐自发探索阶段。特点是为旅游景区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对景区的依附性比较强。二是2003年到2013年,在政府部门推动和规范下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了以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特色村建设,并于2006年在全省率先编制了《临安市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到2013年底,农家乐床位数超2万多张,餐位数有近6万个,农家乐村达39个,遍布全市11个镇街,以太湖源镇白沙村、天目山镇天目村为代表,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各地参观借鉴的样板。三是农家乐向民宿转型升级阶段。2014年临安市启动了农家乐专项管理提升工作,引导农家乐向民宿、乡宿转型。

(二)持续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村落景区创建奠定了环境和设施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首先从环境整治开始,自“千万工程”启动以来,临安市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特色品牌建设为载体,围绕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历史文化村落等创建项目,系统实施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庭院美化、垃圾收集、围墙透绿、立面改造、下山移民、河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打造“一廊十线”美丽乡村精品线,开展美丽公路、美丽河道建设,为村落景区创建打下了较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三)文化礼堂、好家风建设为村落景区创建奠定了文化和社会基础

临安市在狠抓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创造性地抓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人文环境建设。2012年率先实施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为全省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2014年又率先启动了“好家风”建设,为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型发展做出了示范。和谐的社会风气就像春风、像雨露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令旅游者对旅游地爱恋、留恋和依恋,与优越的生态环境一并大大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四、村落景区的实现路径

浙江多山,临安是浙江山区的典型。由于山区环境比较复杂,村落立地条件、发展历史、产业基础差异性较大,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运作方式也有所不同,从美丽乡村、农家乐特色村演变而来的村落景区的创建路径也有多种形式。临安通过《村落景区临安标准》对现有美丽乡村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村落景区项目库,启动了第一批天目山等19个村落景区的创建,涉及33个行政村约500平方公里。这些村落景区可以归纳成5种基本类型。

(一)景区带动型

主要集中分布在天目山、太湖源、浙西大峡谷、柳溪江等景区周边,美丽乡村与旅游景区相互支撑、共同发展。这类村落景区现有天目山村落景区、太湖源头村落景区、大峡谷村落景区、白水涧村落景区等。

(二)城市带动型

以“环城市乡村旅游”为特征,主要依托与城市相近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城区周边发展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功能的旅游产业。随着杭州西扩、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临安东部板块村落逐步纳入杭州环城游憩带的范围,成为市民闲暇时间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乡村体验的经常性活动空间,如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锦南街道云秀横岭村落景区等。

(三)产业带动型

以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农业、农产品销售业为依托,通过拓展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如太阳镇太阳公社村落景区、昌化镇淘宝村落景区等。

(四)文化带动型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保存地,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村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利用。结合美丽乡村、文化礼堂等工程建设,把传统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临安在这方面有了积极的探索,如清凉峰镇忠孝文化村落景区、於潜耕织图村落景区、板桥镇文武上田村落景区、岛石镇石庐小镇村落景区等。

(五)特色带动型

山区村落立地环境具有多样性,开发利用这些局部性特色化甚至垄断性中高端乡村旅游,潜力很大,如湍口镇湍口温泉村落景区、太湖源镇红叶指南村落景区、潜川镇深山渔村村落景区、锦北街道养生泥川村落景区等。

五、村落景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村落景区是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通过“美丽乡村+旅游”将人居环境、美丽产业、社区发展、传统文化等美丽乡村发展目标协调发展,将乡村旅游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具多样性。这也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必需,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临安村落景区的实践探索,至少有以下三点实践特色:

(一)村落景区的建设是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长年并行发展的结果,最终在城乡统筹一体化框架下走向融合。将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居住休闲融为一体,是把乡村建设成为农村居民的幸福家园和城里人向往的休闲乐园的较佳形态。

(二)村落景区的建设是通过“N个+”将各种经过优化的乡村要素融合在一起,使生态、文化、设施等要素更有效地、更高水平地实现从美丽景观向美丽经济的转变,是乡村旅游适应新的旅游业态发展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的实现形式。

(三)村落景区的建设是旅游景区与乡村发展进一步融合的结果,为地域旅游转型升级、景区与乡村的联动探索出了新的方式和路径,是旅游全域化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分布范围广的村落景区,将点块状的旅游景区、农业园区、林业小区,线状的美丽公路、美丽河道、休闲绿道等点、线、面联结起来,使旅游目的地空间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村落景区的建设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临安农家乐村落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