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逸
如果面前有一份常规种植的大米和一份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生态大米,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购买后者。可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我们消费者的生活毕竟有着距离,相隔着诸多环节,我们又如何判断“生态大米”的真伪呢?
近年来,奉贤区农委逐步鼓励农户打破传统的养殖方式,积极探索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动态循环。为了使生态种养模式更具有可推广性,拓宽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2016年初奉贤区农技中心起草制定了《奉贤区2016年度生态种养及循环农业示范专项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实施点申报工作,并组织市、区、镇各级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优贤果蔬专业合作社、王纪平家庭农场等5家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专项试点,分布在庄行、青村、金汇、四团等镇,总面积208亩。
各合作社,根据实践经验,分别采用稻虾、稻鸭、稻鳖、稻蟹等模式,在种有“松早香1号”的稻田中,养殖对水质极其敏感的水生生物(鱼、虾、鳖等),通过它们来指示稻田水质。如果使用传统农业播撒农药的模式,这些鱼虾早就无法在此生存;反之,如果一片稻田随处可见鱼虾,那么我们也能够放心地说,这里出产的大米是好大米。
例如,优贤果蔬专业合作社试行“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技术,2016年在稻田里采用立体生态模式养蟹,6月上旬开始插秧,6月中下旬投放蟹苗,10月底捕捞并收割水稻,既节省了人工和成本,也保证了螃蟹的品质。同时螃蟹连续多次蜕掉的外壳和排泄物还能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形成循环生物链。
在奉贤,其实早有合作社开始尝试这样的生态种养模式,并从中尝到甜头。7年前,庄行镇的上海众熠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开始尝试种养循环的新模式,通过几年的坚持,不但收获了稻田的好水质,生态环境都有着新的进步。在这里,野鸭、鹭鸟随处可见,它们游涉其间,寻找稻田中的小鱼虾,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一锹下去,能挖到长短不一的蚯蚓,经过它们的处理,动物的粪便转化成了肥料,使得水稻生长更加茁壮,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反过来,水稻也养育了这里的小动物,使得土壤愈发肥沃。
众熠现有130亩稻鳖共生、60亩稻虾共生、20亩稻鳝共生的示范区。一样的水稻品种,在生态种养的新模式下,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精彩,这么多年来一直很受追捧,供不应求。
成功案例,珠玉在前,合作社理事长们逐渐对于循环农业有了新的理解和更深切的期盼。原来,提产增效不是一味追求更为高产的水稻品种,而是踏踏实实地探索科学的种植体系,守护好最初的一份“农人匠心”。
腾达兔业合作社坐落在庄行镇新叶村。在新叶村的土地上,腾达已经勤勤恳恳地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如今合作社占地面积15亩,拥有4000平方米标准化兔社,年产商品兔10万只,远销海外。
可对于种植业,腾达却是刚刚开始。为了解决兔粪、兔尿的问题,合作社建立了氧化塘处理废水,或将兔粪统一堆放在大棚里,作为有机肥提供给周边农户还田。可有些农户取走兔粪后,未及时浇灌入田,把废料堆在路边,影响了环境。为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金伟丰、顾其红夫妇开始种植水稻,作为氧化塘污水达标后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大棚里的兔粪则通过蚯蚓分解产生蚯蚓肥后,再进行还田,解决了土地酸化的问题。在有机肥的浇灌下,稻田各项营养充足,长势喜人,无需化肥。
生态循环种养的模式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许许多多年轻的合作社,也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而农业部门也将为农户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一起为该区实现农业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生态种养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畜禽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困扰,也解决了生产者如何向消费者证实生态种植的困境。同时,生态种养体系中所产生的有机肥料还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生态平衡。
示范基地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水稻亩产不低于同一品种的当年平均数,效益较当年常规种植节本增效30%以上,化肥、农药各阶段均减少20%以上。这样收获的稻米,由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水稻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售价一般为普通大米的3至4倍,同时种植成本中的化学投入品及人工费也得到了相应的节省。以其中示范合作社为例,仅沼虾等农副产品平均产值3万余元,总亩产均值3505元,比常规(亩产300公斤计)增加了88%。
生态种养模式在污染上做减法,在生态上做加法,实现了水稻和养殖产品同步增产提质的目的,推动了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了该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批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按照“养殖集中化、粪便资源化、污染减量化、治理生态化”的思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尝试尊重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尽量减少农业生产对于生态的影响。可以说,生态种养是生态文明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的最直接、最朴实的体现。
然而,为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我区农业面源防治污染,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还需要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生态种养的行列当中去。传统农业保护见效慢,经济利益不高,“抓点示范,辐射带动”还需花费不少气力,需要农业部门进行相关的扶持和引导,逐渐转变农民种植意识和环保态度。区农委通过专项资金的保证、宣传培训的普及、科技结对入户的措施,鼓励农户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用优质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人工拔草防除稻田病虫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如今,先行者们愈发相信新模式给他们带来的诸种生态优势。据初步调查,5个实施点的平均化学纯氮使用量较全区面上平均减少55%,农药使用量比面上平均防治减少94.3%,而这仅仅是循环种养中的一个缩影。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奉贤农业将会有更多的“农匠”们加入到腾达、优贤的队伍当中,去践行他们的承诺——“作为奉贤新一代的职业农民,要把土地种好,让有限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